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晓一 《实践》2011,(11):42-43
“敞开一扇门,群众可以与政府坦诚相见;推开一扇窗,群众可以将各种政策信手拈来。”当行政审批和政务公开越来越被广大群众关注的时候,政务服务中心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近年,银川政府服务软环境不断提升,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阐析2012年以来银川市审批制度改革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从厘清关系、优化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借助智慧政务、优化审批流程、健全行政审批监管机制、强化行政审批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营造审批事项少、行政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的"两优"环境的思路和路径,对国内其他地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来凤县以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和平台,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全县的政务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凤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工作得到了省、州的充分肯定,县政务服务中心也成为目前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省级行政务标准化示范单位。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着眼于改善政务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以提高审批效率为切入点,减事项、压时限、缩环节,建立推行"九项工作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引导党员、干部讲规守矩、敢担当、干事创业。推行审批服务承诺制。打造全承德市审批时限最低县,制度规定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优化审批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组建实现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服务局为突破口,以促成服务对象方便快捷办成"一件事情"为目标,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行政审批流程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核心改革举措,实现分散审批向集中审批、集中审批向集成审批转变,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积累了好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各项行政权力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成都市成华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优化各项服务功能,确保政务清廉。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市创新推出网上办事服务功能,将全区500多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统一规范纳入平  相似文献   

7.
尚礼平  李亮 《先锋队》2013,(9):49-50
前不久,祁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县政务服务中心及31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具体承办人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权力运行进行座谈。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从整合资源、简政放权等方面,就如何营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投资发展和政务服务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当前县政务服务中心存在的“看小病,看不了大病,厅外受理、办件回流、办事人员两头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3)
正2015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两大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树立政务服务新形象2015年,全市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以来,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最低、时限最短”的“三最”营商环境,叫响“衡好办”政务服务品牌。聚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聚焦解决经营主体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助力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个转企”国家级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彭瑞林 《新湘评论》2014,(16):27-27
湘乡市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理念追求,按照市场经济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三大目标,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胆革新体制机制。打造平台筑基础。坚持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名片和窗口,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尽进、便民快捷”的原则,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抓好“三个集中进厅”:审批项目集中进厅。  相似文献   

11.
《机构与行政》2014,(2):8-8
垦利县编办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便民服务工作整合。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全面推行"保姆式"服务、并联审批、全程代办、马上就办、重点项目行政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更名为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由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调整为县政府派出机构。  相似文献   

12.
江阴市为实现行政审批"权责清单依法公开、职能归并集中到位、项目审批提速增效、配套措施科学规范"的改革目标,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工作要求,以构建简政放权"517"改革框架为抓手,在"十二五"期间创新实施模拟审批,进一步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拓展了"互联网+政务"模式,有力有序地推进了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对"十三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江阴市需要完善行政审批监督体系,提升审批中介服务效能,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构建"集中高效审批、分类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政府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0月8日,武侯区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新的政务服务中心拥有9000余平方米的办证中心,2100余个地下停车位,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再次刷新数个省内"第一"。然而,改变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速度,实现了全区行政许可审批100%集中。武侯区新政务服务中心是四川在简政放权道路上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武昌区政务服务中心于2004年7月13日成立,中心自成立来,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探索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和办法,累计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83684件,接待群众咨询105418人次,收到锦旗30多面,表扬过千条,中心良好的机制、体制得到企业、群众的普遍赞誉。一、依法集中审批,规范政务服务制度。依法行政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在全面清理、集中全区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坚持审批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5.
正成都市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坚持创新机制、建立标准、丰富载体、注重实效,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公众满意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创新机制,提升审批服务效能。2009年,武侯区大胆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将20个区属部门的主要行政审批职能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集中履行。武侯区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将有前后关联的企业审批服务尽可能集中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站式办理,将与社区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社事中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安市按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制度最硬、问责最严、作风最正、运行最佳”的工作目标,全面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市县乡三级均设立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民生事项和招商引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由2008年效能建设之初的7.8天缩减至4.8天,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承诺办结时间最短的市。  相似文献   

17.
<正>平邑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效能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全力构建县乡村政务服务网络,优化审批服务流程,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打造优质软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和社会的政务服务需求。一、以便民为导向,创新行政审批工作方式(一)创新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平邑县以方便群众为  相似文献   

18.
尚礼平  李亮 《先锋队》2013,(27):49-50
前不久,祁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县政务服务中心及31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具体承办人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权力运行进行座谈。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从整合资源、简政放权等方面,就如何营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投资发展和政务服务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当前县政务服务中心存在的"看小病,看不了大病,厅外受理、办件回流、办事人员两头跑"等问题,县纪委监察局要求各职能部门按照"精简、统一、高效、便民"的原则,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  相似文献   

19.
论WTO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继华 《学习论坛》2002,(10):32-3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WTO规则对行政审批制度的要求和我国“入世”的承诺 ,提出了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急需在审批的范围、审批的程序、审批的期限和标准以及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等方面改革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创建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理论基础不够系统、行政审批人员的审批服务意识不明确等,与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因此,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