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农业改革进程,以期建立以私人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机制.然而,土地私有化远未实现改革者的预期目标,私人农场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导致这种结果除经济、法律环境因素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者无视国家的传统经济文化,尤其是无视农民的心态,一味照搬西方经济制度,致使90年代国家的农业发展陷入严重危机.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调整了农业发展政策,实行<发展农工综合体>的国家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俄罗斯上述两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重视传统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1990年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通过了苏联新《土地法》。它宣布,土地是生活在这块地域上的苏联各族人民的财产;农民可终身占有并由其后代继承土地;当农民希望独立经营土地时,可以退出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并分得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土地,土地的分配权归地方苏维埃;各种经营方式都被认为是平等的。显而易见,苏联是打算通过变更经济关系的办法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达到扭转苏联农业困难局面的目的。新《土地法》于3月15日起生效。时隔二月,正当苏联广大农村处于紧张的春播阶段之际,5月21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  相似文献   

3.
农办财[2012]47号各省(自治区)农业(农牧)厅(局、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为了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央财政从2012年起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为加强项...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针对中国人口众多、耕地等资源较少、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将长期存在的基本现实,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自愿和保持土地等自然资源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联合,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农业取得新成绩,粮食生产是连续第八个丰收年。总结这一成绩要看到,这是三个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农民有生产积极性,二是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三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是中央一系列扎实的民生和惠农政策的结果,后两个方面还涉及到农民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农产品销售流通市场上,将引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制。农协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间,在京畿道龙仁试运营的农产品专门直接交易市场——农户市场中获得了较大成果,因此今年3月19日决定在全国增设30余家店铺。农户市场将当地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不经过收购、批发市场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直接交易方式与农协既存的联合俱乐部运营体制相似,可是联合俱乐部是仅具有物资交流中心机能的零售批发混和商场,与此相反,农户市场类似于市、郡等地方行政机构运营的销售市场。农协计划到2002年,在全国开设150家农户市场,建立就…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1978—84年农业改革以来,俄罗斯正进行着一场规模巨大的农业改革。中国的农业改革使得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地增长。俄国的农业改革也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吗?中国成功的农业改革有三个主要特征:土地使用权向个人转变,经营规模迅速地减小以及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地提高。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前苏联政府,犹豫数年,下不了决心。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现正试图进行这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唯独在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地主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剥削方式,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阻碍着日本农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家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战后的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地制度改革,通过三个阶段的改革,最终确立了土地私有和公有并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泰国的农业制度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民没有土地,因此,就不能发展耕地和提高生产率,而一小撮人占有大量耕地,他们不参加生产,把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这些贫苦农民身上进行地租剥削,这就造成占有别人利益的现象,致使泰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矛盾日趋剧化,另一方面,没有土地耕作的农民忍受不了地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俄罗斯私有化改革之后,农业进入了负增长期。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非均衡的通货膨胀使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收益却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农业生产主体只能选择减少生产,俄罗斯不得不依靠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199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卢布汇率的大幅度贬值抑制了进口农产品对俄罗斯农业的冲击,国内市场环境也开始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农业从此走上了复苏之路。基于这种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能够继续改变农业贸易条件和卢布汇率,因而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有利于俄罗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重要的农产品,事关人民基本生活和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今年发生的世界粮食危机让许多国家陷入饥荒与混乱.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面对这场"无声的海啸",机遇与挑战并存,泰国政府从容不迫,从维护本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着眼于粮食的可持续生产及农业的长远发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粮食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涉及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敦促利益分享机制的执行、整合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和增强国际协商与合作等方面.目前泰国的粮食政策运行良好,可资其他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业问题历来是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关心的焦点之一,光在苏联时期农业体制先后就经历了五次改革。第一次是在列宁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农奴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第二次是斯大林搞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第三次是赫鲁晓夫加强农业投入,开垦处女地和改组农业管理。第四次是勃列日涅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农业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生命、环境及农业的勿能 韩国人自古以来一直重视农业,对“农者天下之大本”这句话深信不疑。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但农户和农业人口急速减少,而且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同时逐渐减少。另外,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能以廉价购买农产品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民对农业的功能和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弱化。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认为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减少,就意味着农业的功能和重要性的降低或丧失。基本上,农业既是为国人生产、供应粮食的生命维持产业,又是负责粮食安全功能的国家基本…  相似文献   

14.
农办农[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农药管理关系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市场有效供给,也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持续增收。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及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是组织起来的农民。这个结论在农业经济学家中早就有广泛的共识。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不会例外。因此,如何把数以亿计的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论俄罗斯农业转轨与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芳 《俄罗斯研究》2003,(4):49-53,64
俄罗斯农业产值自经济转轨以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尽管粮食产量在最近两年内略有上升,但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大型农业企业负担过重、农业生产技术潜力下降、私人农业生产形式不完善、农业产品市场发育不良、市场调节机制低效等诸多问题。其中,农业贫困和由此引起的劳动力危机对农业生产恢复来说,是最直接的一个威胁。文章分析了私有化和土地自由买卖问题以及农村贫因问题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缅甸是一个农业国,素以“稻米之国”著称于世,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三大经济支柱之一的稻谷生产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将着重对缅甸稻谷生产的历史和现状作简单介绍。 缅甸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在漫长的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统治年代里,缅甸的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广大缅甸农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日本农业的兼业化问题已相当普遍,2000年全国312万农户中,兼业农户占到81.8%,专业农户只有12.8%。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虽然兼业可以增加农户收入,但却降低了农业本业的技术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日本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和空洞化。因此,随着人们对日本农业再生产经营是否处于健全状态的思考,“兼业化问题”作为一个基本问题也就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评判。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认为,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的关于合作化、关于所有制和关于土地的法令为从事农业的人们放手大干提供了可能,从而将促进农业生产欣欣向荣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情况所证实的却是恰恰相反:在俄罗斯、哈萨克和其它共和国的许多地区,租赁集体纷纷瓦解,农民根本不想承包土地。尽管政府多次重申“要优先发展农工综合体”,但情况却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的土地和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关系 农业是菲律宾经济的主要部门。菲岛有70%以上的人口从事耕作、畜牧、捕鱼和林木业。菲律宾的出口,按其数量及价值来说,有3/4以上是农产品和农产品的半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