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南亚纵横》2001,(12):49-50
与万兽之王狮子“面对面”进餐,和顽皮的猩猩共用茶点,在旷野中大口地吃汉堡包,在阵阵鸟鸣声中享用一顿“飞”同凡响的早餐,在夜色中享用晚餐,那是什么滋味?紧张、兴奋、害怕,还是有趣、浪漫?新加坡动物园和飞禽公园在美食节期间,总会推出了一系列让游客接近大自然的美食盛会。 新加坡动物园和飞禽公园为了配合美食节,安排了特别“套餐”。在新加坡动物园有4项特别“套餐”:万兽之王与你有约、与猩猩共享午茶、旷野风味 BBQ和寻幽探秘尝美食,分别在动物园和夜间动物园举行。 [万善之王与你有约] 这个项目游客将乘坐电车赴狮…  相似文献   

2.
北京有许多传统美食,比如北京烤鸭,驰名中外,北京人爱吃,外地人和外国人也爱吃。但要说到吃爆肚、卤煮、豆汁、麻豆腐,那就是另一档子事了。敢吃、爱吃的外地人还真不多。这时候,北京人就透着神气了,呼噜噜一大碗吃下去或喝下去,一抹脑门子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之有茶馆,其历史是很悠久的。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是中国的特产。据说,中国茶馆起源至晚应当是南北朝时期。当时士大夫崇尚清谈,清谈就要有个地方,还得要文雅,喝酒吃菜就太俗气了,于是茶寮应运而生。“寮”,就是小房间。陆游诗中就有“屋小像僧寮”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北京菜     
倪林 《海内与海外》2014,(11):70-71
正接待外地朋友,免不了要带他尝尝北京菜。或问,何为北京菜?答曰:豆汁焦圈儿麻豆腐、芥末墩儿、驴打滚儿、糖耳朵、炸酱面,再往高了说,就是涮羊肉、烤鸭了。再问:北京菜啥特点?答不上来,心里想,大概也就是些小吃了。在百度上搜北京菜,介绍得很多,但是条理不明、表述不清,让诸位看官如坠五里云烟。在此,以我有限的视野和浅薄的见识试着说一说,不知您认可否。  相似文献   

5.
晋江是著名侨乡。海内外晋江人有多少?以前是300万,现在是500万。晋江侨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开疆拓土、绵延不断,从唐宋开始,以晋江为圆心,外沿从东南亚划到非洲、欧洲,几乎涵盖全球;一个是闽南话代代相传,生命不息的母语从未中断。举一个例子:2017年4月10 日,100多名华裔青少年从菲律宾、新加坡和港澳台齐聚晋江安海,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和本地学生一同完成毛笔、剪纸创作,吃了一碗又一碗的当地美食土笋冻。  相似文献   

6.
第一感觉:热爱新加坡 新加坡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的热爱新加坡,内心深处以作为新加坡人而骄傲,甚至有人胆敢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会引起群情激愤,不惜跟你争个脸红耳赤。 有位来新加坡定居不久的女士说,有天中午与同事们一起吃中饭,大家围坐着一张桌子,有说有笑,谈论着一个同事辞职去澳洲发展的事,她说了一句:“澳洲不错,比新加坡……”话刚说了半句,已经引起一片不满。 一个同事用高了八度的声音说:“新加坡有什么不好?我们有这么好的政府,有世界第一流的樟宜机场,有世界第一流的海港……” 结论自然很明显:“既然你不…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先生写过不少与美食有关的文学作品,地道,有滋味,久读不腻。汪先生写吃的文章大概有两类:一是专门写吃,譬如,散文《四方食事》、《故乡的食物》、《手把羊肉》等等;一是在小说或散文里涉及到了吃,譬如,散文《老舍先生》,汪先生写在老舍先生家吃到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过的,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空中舞台上的交通网络像蜘蛛网般布满每个角落。各国航空公司要想在激烈的蓝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空中小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加坡航空公司,历来以它机新、机大、准时、安全、舒服、空姐服务周到著称。我于1997年7月中旬出访,从香港至新加坡,停留7小时,改乘另一航班至澳洲;返回从澳洲至新加坡停留2小时,改乘另一航班至香港。这样,往返四个班次,空中飞行24小时,享受新航空姐的四次服务。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说新航空姐服务是世界一流,实至名归。纵观而言,新航空姐给人印象有两美:一个…  相似文献   

9.
去新加坡前,即有人对我说:“到新加坡,有一样东西不能不吃。”我问什么东西非吃不可的?友人答日:“榴格。”我曾不止一次从书上报上见到关于第一次品尝榴格的文章。歌德派,把榴论捧上了天,恨不得找出所有能找出的褒语赞词来美之誉之;反对派,则把榴授贬得一钱不值,竟有人直言榴指味如臭屎,世上的水果,说好说孬相去如此距离,不说绝无仅有,至少是不多见的,故而,见识榴论,品尝榴论成了我心中一个小小的秘密。记得报到后的第一人,晚餐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餐汀吃的。回来的路上,好像是台湾的哪位教授提起新加坡的榴指乃水果之…  相似文献   

10.
重口味的葡国菜与清而不淡的广东菜,融合成特有的葡式澳门菜。而非常忠诚的澳门人,也忠实地代代流传广东人食补养生观念与细腻烹调手法,不论餐厅大菜与小店点心,都丰富了澳门的饮食文化,也满足游客期待的心与挑剔的嘴。 葡式澳门菜,既不非常“葡”,也不非常“中”,而是糅合葡萄牙菜概念、中国厨艺,再添加非洲、东南亚香料。要吃如此有国际血统的菜,只有到澳门来,以下介绍两道不可不尝的菜:非洲鸡与马介休球。 在澳门吃非洲鸡,听来怪怪,但却是各个葡国餐厅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佳肴。当地人说,非洲鸡是由葡萄牙人从非洲莫桑比克传过来的,当时的非洲奴隶以土法烤鸡,外表焦黑但香味四溢,肉嫩汁多,葡萄牙人非常喜爱。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纵横》2001,(8):42-42
成龙、章子怡共喝一瓶水而传排闻,正在上海拍摄中视《青蛇与白蛇》的男女主角范文芳、李铭顺,也因共喝一罐可乐、共吃一块面包,传出将戏里的爱恋延续到戏外,两人显得很相亲相爱。 范文芳与李铭顺同样来自新加坡,由于外型登对,因此屡被凑对搭档演出,例如知名的《神雕侠侣》,以及去年底拍摄的《星锁》等等。他们也因为合作密切,因而传过排闻。此番相偕主演“青”剧,也许是因为“同乡之谊”,两人的相亲相爱,的确让剧组侧目。除了被发现两人共吃一块面包,共喝一罐可乐,李铭顺还透露他到剧组报到时,他的皮箱内有半箱是范文芳的零…  相似文献   

12.
从懂事起,哦——不,从不懂事起,就被父母亲人、老师长辈谆谆教导说:要好好念书,要从小立大志,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且那理想都出奇远大,那抱负都吓死人。再大些,更不得了,非得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生献给xx事业。譬如:当教师的,要把生命的全部,当然是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当演员的,要献给文艺事业;当作家的,要献给文学事业;当司机的,要献给交通事业;当掏粪的,要献给卫生事业……甚至念念有词,甚至庄严宣誓。后来长大了,挫了几次折,吃了数遍亏,终于慢慢弄懂了,生命的全部,其中,三分一花在困觉上,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纵横》2000,(9):43-44
吉隆坡有数不尽的美食任你吃,有让你耗尽脚力目不暇接的购物.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夜夜笙歌.也有窥探城市人文风貌的种种镜头等着你猎取。  相似文献   

14.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欧洲等地的出口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对外贸易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近代新加坡发展的历史,也是新加坡商家从事转口贸易的历史。因此,转口贸易对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纵横》2001,(10):33-34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相似文献   

16.
我记不起在哪里读到过,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一则轶事。说他好美食,喜佳人。这位明神宗的首辅,完全按照先贤“食色,性也”的教导,不仅好食,同时好色。有正式编制的姨太太,达七位之多,还不包括众多的姬妾,和长期、短期的性伴侣。为了性欲不减,为了旺盛的荷尔蒙,自然要吃各式各样,能够壮阳的东西。食和色,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纵横》2001,(11):64-64
金芊,女,22岁,现就读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 "要知道出国这样,打死我也不来" 金芊已在新加坡留学3年了.出国前她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眼瞅着差高考这一关了,父亲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建议她去新加坡上大学.新加坡有6所公立大学,国际学生一旦考上,可享受80%的助学金.个人承担20%,也就合1万多人民币,和国内一些大学的学费差不多.而且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不像国内的一些大学,学出来的往往是"哑巴"英语.全家人一致赞同金芊到新加坡留学.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朋友给他的小孩买小食品,同一种小食品一次买一大堆。很经验地说,让他一次吃个够,以后就不再要了。我气得要死,问:你恨你儿子啊?他说,谁说的?我不恨。我大骂:那你这不是缺德吗?你这是祸害你儿子呢,你知不知道?喜欢吃一种食物对生命来说不仅是需要,还是享受,一个人有很多喜爱的食物是他的幸福,对食物留一点馋,有一点心驰神往,不仅是对自己爱惜也是对食物的敬重。那孩子命苦呀!遇到这么个爹,不知道有多少种喜爱的食物被他爹给谋杀了,利用的是一个孩子对某种食物在某个阶段的偏执喜爱。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像那孩子不…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与“新”分不开,新加坡人事事要求“新”,“新”加坡族”就是一个求新的“新族”。请看─—在我眼中,新加坡是个与“新”分不开的国家,新加坡人也几乎事事求新。也许,“新加坡族”就是一个求新的“新族”吧。新加坡的“新”是显而易见的。倒不是望文生义,说新加坡是“新加的一个坡”。去历史博物馆看看,由于历史短,博物馆未免显得有些空落:一盒万金油也被当作文物,五百年前有石头就算了不起的“遗迹”了。比起像中国那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新加坡的确很“新”。说新加坡历史短,新加坡人未必高兴;可说到别的方面,新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加坡向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前进,新加坡对信息和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加坡目前大约有9.3万人在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工作,预计随着电子业务的发展,到2010年.这一行业从业人员将增加到25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