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慕课作为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教学手段为教育公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现实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慕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在克服慕课自身缺陷,解决慕课和思政课之间矛盾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给思政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优化思政课教学目标,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慕课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而智能。慕课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教育创新结合的一个产物,让高等教育模式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根本保障,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慕课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整合师资优势开设思政课慕课,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精准施策对标慕课平台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些举措是高校慕课实现变革与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慕课"作为网络发展和传统教育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理解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等方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接受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我们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借助"慕课"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理性认识"慕课"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定位,积极尝试探索混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阅读思政课教师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守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方式创新、遵循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相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学校  相似文献   

6.
<正>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现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试点单位,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效应。2015年,学校举办了"2015高等教育展望——思政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评估研讨会"。学院向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以及近三十所全国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网络时代遇到的挑战大于机遇,而慕课正是思政课在这一机遇期的供给侧改革尝试。一方面,从思政课本身的属性来看,两者的兼容性并不是最好的,要理性看待思政课的慕课化改革;另一方面,慕课对于改善思政课教学起到了一定作用,传统课堂和慕课可以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当借助物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用先进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享网络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利用翻转课堂、慕课、云平台等线上教育模式引导高校开展"互联网+"思政课改革,更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基于此,以常州市地方红色文化为例,阐述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精神内涵,研究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地方红色文化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融入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是天津市在新形势下创新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为视角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与兴起,将在线教育推向了顶峰,并倒逼高校教育模式变革。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尽如人意的教学实效,"慕课"模式的引入以及"翻转课堂"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好的契机。解读"慕课"模式、"翻转课堂"的基础概念,分析"慕课"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慕课"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具体教学路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工作,深刻阐明思政课教学的关键问题,高度总结思政课建设的前进方向,对全国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的。新工科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撑。新工科视域下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途径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党团建设和学生工作。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站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推动课堂理论灌输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推动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以理论教育为载体,开展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题中之意。按照高职院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分为"实验、实践、实训"(以下简称"3S")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并利用不同的实践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认知和实践体验的相互促进,使学生确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实践体验到理论认同进而到信念构建。本文探究了高职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将黑龙江"四大精神"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加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超 《探索》2015,(2):136-140
近年来兴起的"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组织策划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为研究个案,通过对上海部分高校的首批思政课"慕课"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跟踪访谈,深入分析其学习特征、效果及动机,指出大学生对思政课"慕课"教学的态度经历了由接触、了解到接纳、认同的过程,并从大学生、思政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理论思考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慕课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授课方式,其"大规模""开放式"的特点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的"出口";其"资源共享""灵活多变"的特性使之在短短几年间风靡全球;慕课的迅猛发展正触动着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根基,并带给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的角度分析慕课潮流带来的机遇挑战,并针对挑战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成功上好新生思政"开学第一课",融入党性教育,展示思政育人魅力,建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值与满意度,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拟从上好"开学第一课"的三要素入手,探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新思路与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慕课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逐渐流行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教学改革也随之兴起。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思政课的慕课体系初步建立,其以信息技术的优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局限与不足。但是,当前的思政课慕课仍然存在质量不高、互动不强等诸多亟须改进的问题,需要对照教育部"金课"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改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21,(3)
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的契合性和内容的互补性,将党史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程建设,增强思政育人实效。为体现这一价值,现阶段应加强党史研究,实现资源转化,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以多种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参与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