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雪松 《世纪桥》2024,(1):103-105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主题教学运行机制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匹配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拓展课堂实践等环节,使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互补式的课程体系,增加思政课的亮点和出彩点,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在全国上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语境下出场并生成了特定的时代意涵。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想、端正态度、修炼内功,培植思政课教学的信仰,笃守思政课教学的德性,塑造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知识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作底色,而且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作底蕴,还需要涉猎广泛的知识学科作补充。针对思政课课堂出现的魅力危机和思政课教师出现的本领恐慌,思政课教师要储蓄教学势能、科研势能和话语势能。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连接,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性质模糊、教学过程管理不足、评估考核实效不高、教学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向课程建设专门化、课程组织规范化、课程评估全面化、保障机制体系化等方向发展,以期更好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从理论、情感、价值、能力、行为等多维度把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虽然学生对思政课的感知总体值得肯定,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度、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同感还不够高,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亟待提升。要围绕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全方位改革、多点创新、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探索形成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径,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主要侧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时代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底气和现实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落实"三个培养"、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渠道",四个自信"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有其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高校思政课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定位与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6.
5G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将VR技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域、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要充分利用5G时代的网络技术传播手段等优势,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与VR技术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确立思政课VR实践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教师VR技术能力,创设思政课实践教学VR场域,健全思政课VR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VR技术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党组织在思政课建设中主体责任的落实、作用的发挥对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目前高校党组织对思政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内化,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落地,党组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为切实办好思政课,高校党委要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将思政课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二级学院党组织要落实落细办好思政课的各项部署要求;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好朋辈教育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要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9.
教学双方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是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共识。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独特群体,在与管理、服务等其他主体的交互中,既是自我职业的发展者,也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还是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在全面发展中面临职业发展受阻、主导地位不显和多元价值冲击等现实困境。新时代,让高校思政课教师"强起来",需从外部条件着眼,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从课程教学入手,打造高校思政课教学共同体;从社会价值发力,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师担好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影响思政课的价值实现和育人效果。对Y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不足。通过优化师资队伍、遵循教学规律、丰富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策略,提升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新时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总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政治意识有待加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论素养有待提升、视野格局不够广阔、教学思维有待创新、与时俱进相对不足、考评机制有待优化、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培训质量、完善考评机制、构建督导体系等途径,积极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定航器”。当前,部分师生角色职责感不强、教学内容相对理论化、教学手段和形式相对简单化、评估反馈机制相对单调等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发挥。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应遵循时代要求,锤炼教师本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密切联系实际,满足学生发展要求,提升教学内容质量;立足课程内容,因时因地具体分析,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增进协作共建意识,赢得社会各方支持,推动教学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时刻谨记人民情怀,提升"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要在学生心中播种真善美的种子,引领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思政课教师需要做到视野宽、政治意识强、自律严,这就要求必须在提升"政治三力"上下功夫,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加强思政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林炜 《实事求是》2023,(3):76-83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并对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党的百年红色血脉和提高教学实效性。为此,高校思政课要着重把握用红色精神沟通心灵、用红色历史启智润心、用红色信仰激扬斗志的三维要求,做到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发挥红色教育的育人效果,确保党的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20,(7):31-33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发挥好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黑龙江省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部署和要求,开展在线课程平台资源建设,不少课程以抗疫实践中彰显出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为依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激发青年使命担当……未能如期返校、宅居在家的大学生上起"云端思政课"。  相似文献   

16.
覃田 《世纪桥》2023,(4):8-11
思政课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应当讲好党史故事。积极探索从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教学实践开展三向度用好用活身边党史“活教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帮助广大青年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斗志、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7.
慕课与校园课堂有机融合产生的SPOC课程模式,催生了后慕课时代,进入后慕课是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政理论课教师要适应后慕课时代,应实现角色转型并达到对新的职业身份的认同。后慕课时代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具备有信仰、有视野的学科素养,有温度、有情感的心理素养,有创新、有开拓的教学素养,有担当、能持守的敬业素养,有目标、有技术的学习素养这五种素养,使我国思政理论课能够引领时代并真正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姜淼 《奋斗》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极大地鼓舞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讲好高校思政课要有毫不动摇的"信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课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思想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成为2019年思想理论研究的热点,研究呈现出数量巨大、波动发展、领域聚类、主题不均和宣传阐释等特点,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思政课地位作用、根本任务、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政策保障等,呈现出专题研究多而总体和本身研究相对较少;队伍建设外在保障条件研究多而调动内在积极性研究较少;课程改革创新的教学规律探讨较多而增强课程总体实效性研究相对较少;高校思政课研究较为充分而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研究较少;课程建设格局比较关注局部而对宏观格局研究并不充分等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对"3·18"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研究,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研究,对思政课教学规律研究,对思政课课程教学格局研究,对思政课研究的学理性和科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多关注教学现场的活动性和教学场域的特殊性,而对其应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不足。思政课现场教学可以引入协同理论,融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为一体,促进各教学子系统相互协同产生集体效应,落实校地合作育人理念,引导多主体协作育人,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