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基本状况。并通过性别、专业、生源、政治面貌及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分析大学生道德素质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发现提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习阶段、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出生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晓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习阶段、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依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性别观念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的性别观念、母亲的性别观念及父母亲对就业的传统期待等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向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网络大V等不同主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且其影响力的大小因大学生性别、年级、学科等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持续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激发大学生政治情感,丰富大学生政治参与,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任,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之一,因而社会对其角色有着一定的期待,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视角,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构建,即建立阶梯式的角色学习体系,增强责任认知;建立三维互动的角色扮演体系,提高责任能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的角色融入体系,培养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4,(4)
以重庆市6所高校为例,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面貌、专业和学历层次等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密切相关。不同民族、政治面貌专业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有所差异。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不足等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适应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体现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之一,因而社会对其角色有着一定的期待,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视角,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构建,即建立阶梯式的角色学习体系,增强责任认知;建立三维互动的角色扮演体系,提高责任能力;建立"家校社"协同的角色融入体系,培养责任情感。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为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级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基层就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尤其是南疆基层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鉴于此,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和访谈,针对南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出高校毕业生南疆基层就业在性别分布、生源状况、学历层次、政治面貌、家庭背景、就业意愿、薪资待遇、人职匹配度、职业评价等9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显得差强人意,主观因素是大学生对学习思政课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障碍.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先入为主的逆反心理、淡化意识形态的求知心理、片面追求的急功近利心理及认知取向和学习选择上的排斥心理,成为影响思政课教育的主要心理障碍.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内外结合,切实排除这些心理障碍,以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的突破口,主题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问题提炼成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并以"认知自我,感知生活"主题为例进行了探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西藏大学生“四观”“两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以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较好,但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政治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少数大学生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将有助于西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自编信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了大学生对"学生会文化"认同度的整体状况,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职位的大学生以及学生会成员和非学生会成员对"学生会文化"认同度的差异,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对"学生会文化"认同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借鉴国内外研究而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量表》对"90后"1264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做了量化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体较强,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行动三个环节以及社会责任感几个维度之间高度相关,性别、学科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显著性影响。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建议,可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反映较突出的是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准确了解我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尝试对性别、年级和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从多个方面找出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期为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为独立学院破解学风建设困局、着力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机制,选取1240名大学生深入考察职业使命感在二者之间的潜在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职业使命感在家庭教养方式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中介作用,并且性别调节了"家庭教养方式→职业使命感→职业决策困难"这一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表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职业使命感的导向作用,降低职业决策困难;在男生中职业使命感减轻职业决策困难的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6.
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中意志的重要性、作用及其培养途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意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水平;调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变化;促使大学生形成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意志品质,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为意志形成打好基础;要重视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在锻炼中强化意志;要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志;要注重优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濡染意志品质;要定期自我检查、评价和调节,提高意志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5)
道德教育贵在道德养成,而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影响最深远的是家庭,影响最直接的是家庭中的代际互动。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现实优势上,家庭代际互动都是培育未成年人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效路径。在积极审视代际分化的基础上,通过道德反哺达成代际整合,从而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代际路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认知能力,主要是指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主体的思政课教师,基于对思政课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等特点的认知,以及对本职工作基本属性、角色期待的深层把握,运用系统科学的认知方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列能力。其中,对思政课的全面体察是基础认知能力,对思政课教师角色身份的精准把握是核心认知能力,对系统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方法认知能力,三者有机关联,体现了内在约束与外在导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反映较突出的是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准确了解我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尝试对性别、年级和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进行对比,并从多个方面找出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期为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为独立学院破解学风建设困局、着力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目标的确立应以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为依据,明确"劳动创造了人与社会"这一基本常识是"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认知目标维度,培育劳动情感、磨练劳动意志是"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情感目标维度,而投身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则是"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行为目标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