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我出生在浙江西部一个贫穷小山村。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每次都能听到远方传来火车发出的轰鸣声,每当这时,我都会竖起耳朵向火车声音的方向张望,心中充满无限的遐想。7岁那年,我终于有机会跟随父亲进城了,就强烈要求父亲带去看火车。绕了好长的路才悄悄进入火车站,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才迎来第一列火车——一列货物列车,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火车  相似文献   

2.
一列火车在茫茫雪国穿行的意境,常常引起我无尽的遐想。或许只有经过局促而单调的旅途,才更能感受和喜爱雪地无边无垠的开阔,而"咔咔嗒嗒"的火车之旅也别有一番滋味了。这当然是一种错觉。从第一次坐火车,我对那又闷又长的铁皮罐子就没有什么好感。  相似文献   

3.
《广东党史》2007,(3):21-22
1956年10月间,我陪同英国共产党中央执行主席波立特、总书记高兰,乘坐火车由广州到武汉。波立特与高兰应邀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到广东访问,然后计划到武汉返北京。按照当时接待兄弟党领袖的规格,铁路部门在一列普通客车上挂一节  相似文献   

4.
美文佳品     
《支部生活》2013,(8):52
风景独好春天来了,我登上一列开往南方的列车。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老人,靠窗坐的是老人的儿子。火车开动了,跑得越来越快。车上仅有的几个小孩都很安静,倒是小伙子很兴奋,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他一边把手伸到窗外,感受吹过的风,一边兴奋地向老人喊:"爸爸,我看到树倒向后面了!"老人微笑着看着他的儿子,告诉儿子:"不是树在动,而是火车在动。"我旁边坐着一对夫妇,听着父子的对话,都悄悄地笑这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阳河以及枕河而建的镇远城,小米常常有一种时空交错感。他说:"时间真的太快,这座小城的变化也太快。"2014年,来自辽宁丹东的小米只身来到镇远,开起了一家名为檀庄小荷的客栈。"那时,看中镇远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交通优势,每天都有很多班次火车经停这里,游客非常多,来了几乎都会过夜。"我们走在镇远街上,说着说着,一列火车就从远处的  相似文献   

6.
薛雪 《当代工人》2022,(3):24-25
一列火车16节车厢64个车轮,它们如飞速奔跑的脚,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前行.路走多了,脚难免起茧,走不了远路.这时,火车"修脚匠"——镟轮工就登场了. 2021年的最后一天,沈阳铁路局车辆段沈阳北运用车间临修班组工长、镟轮工刘松当班,他将要在工作岗位上迎来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顾清泉 《实践》2007,(10):18-18
少年时代我最向往两件事:一件是想进城逛逛,另一件是想坐坐火车。我大舅曾经坐过火车。有一次喝酒高兴了,对我们几个小朋友讲起了火车:"坐火车真美呀。就像在屋里一样平稳,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窗外的景飞快地变,一会是山一会是水.一天一宿能跑一千多里。"我们几个从没出过村子的孩子仰着头,张着嘴,听得人了迷。一个叫特格喜的小伙伴忽然问:"这火车用什么鞭子赶哪?"因为我们屯的马车、牛车、驴车、骡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6,(3)
正山东钢铁集团济南分公司曾经是创造过许多辉煌的国有大型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我的姥爷是济钢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党员,姥爷一家就住在济钢家属院。高高的烟囱,穿着蓝色衣裳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穿梭,货运列车一列列呼啸而过……在我的印象中,这便是姥爷家的模样。今年春节,我回到姥爷家,回到这片工业气息浓郁的儿时"天堂"。小时候,我常常在姥爷家一住  相似文献   

9.
正理想是造火车我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母亲是普通家庭妇女。儿时印象中,父亲每天下班回家时身上的衣服都是油污,脸上也沾满了煤灰。周边的邻居凡是与火车打交道的,个个形象如此。父亲"跑车"时总带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随身工具和生活用品。每次从外地回来,他都会买几个烧饼,放在铁皮箱里。所以父亲一进家门,我便迫不及待跑去翻他的铁皮箱子。  相似文献   

10.
正笑笑不说话NO.1刚听俩男同事对话:"今天老婆和我生气呢,回家不知怎么应付?"另一哥们说:"哥教你一招,你也生气,摔个碗,如果镇住了就镇住了;如果没镇住,就跪碗碴子上吧……"NO.2周末坐火车,一男的刚上车对我嚷嚷,说我坐了他的位置,特别凶,僵持一会,我看看他的票,我就让了,他什么也没说。火车跑了很远,我就跟他说你坐错  相似文献   

11.
在湘黔铁路干线经过的湖南省新化县境内,有一个叫西河的小镇. 2000年4月26日上午,当一列火车经过这里时,坐在车上的几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听见一些激愤的群众高喊着口号:"苍天在上"、"还我饭碗"……敏感的记者隐约地觉察到这里可能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于是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这发自他(她)们内心的话语是多么的朴实,这是他们的亲身感受。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唤醒了祖国西部的人们,同时,也使全国各地的有志者奔向祖国的西部,到新疆去、到兵团去,去显示身手、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一列列火车满载激昂,也满载着希望。他们来了,兵团需要他们,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8,(12)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行"来说吧。我小时候,出趟门儿可真不容易。我老家在界首,每逢过年父母亲总要带哥哥和我回老家一趟。那时没有高速公路,火车也未开通,早晨6:00从合肥出发赶早班长途汽车先去阜阳,马路  相似文献   

14.
原苏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撰写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是苏联早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我国过去采用过的政治经济学教本。该书作者列·阿·列昂节夫(生于1901年)是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曾在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5.
幽默四则     
《廉政瞭望》2006,(12):19-19
车票打孔售票员来查票了,威尔逊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出门时忘记拿月票了。他想了想说:“我真的不是想逃票的,你看,我这张诚实的脸就是车票了。”售票员看了看他说:“请你把脸伸过来吧,我的职责是在车票上打个孔。”不是同村的两个傻子对着天上的月亮在争论,一个说是月亮,另一个却说是太阳。正在他们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正巧来了一过路人,两个傻子就问他:“天上的到底是月亮还是太阳?”过路人答道:“我不是这个村儿的,不太清楚。”火车两个傻子看着远去的火车……傻子A:铁轨越远就越窄,那么大的火车也不掉下来,走得还很好!傻子B:傻瓜,火车不是越…  相似文献   

16.
张继焦 《党建》2014,(4):42-43
正我是焦家的"老七",名叫张继焦。我和焦裕禄的故事有五十年了。一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父亲叫张传德。1962年春天,兰考灾荒严重,家里穷得连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我的父母就扒火车前往江苏徐州。当年5月,我出生在逃荒要饭的途中,是父亲用割草的镰刀为我割断的脐带。为了铭记这段辛酸的经历,父亲给我起名叫"张徐州"。  相似文献   

17.
珍惜生活     
尽管十五年的学生生涯中一直饱受拮据之苦,但象今年放暑假时那样狼狈还是头一次。下了火车去买汽车票时,我才明白贼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放假前只剩下路费。几年来一道是这样,我已习以为常。可眼下汽车票和车站上的充饥没有着落。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坐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而滴水未进,我又一次与“饥饿”神兄有缘。我不禁又想起了挨过饿的高中生活,随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唉,生活……”车站上就有一家小吃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已拉开,当我们搭乘飞机、动车、高铁准备回家时,还有一趟穿越大凉山腹地、最低票价只需2元的成昆"慢火车"。这趟神奇的慢车车次为5633次,始自普雄,经喜德、西昌到攀枝花,全程353公里,停靠26个站,历时9小时7分,是成昆线上四川境内的两列慢车之一。自成昆线1970年7月开通起算,这对"慢火车"已运营50年。  相似文献   

19.
<正>在翻阅过的书籍中,李瑞环的《务实求理》一书给予我以下几点感悟,为我做一名务实型的领导干部指明了方向。做人"求正"。"堂堂正正"是做人之本,也是一切道德之源。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做人不正,必将大大折损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的君子风度,以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为目标,能虚心有节、挺拔凌云,当好标杆、做好表率,远离低俗无趣、追求高尚卓越;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黔东南州的绝大部分列车现在都只在贵阳、贵定、福泉、施秉、镇远几个大站停靠,只有5639/5640次绿皮"慢火车",20年来一直在为小站附近的老百姓服务。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湘黔铁路线上的列车车型在不断更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绿皮"慢火车"早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仍有一列绿皮"慢火车"每天不紧不慢穿行在崇山峻岭中,往返于贵阳、黔东南、铜仁之间,沿线群众挑上车的大筐小篓的蔬菜水果、鸡鸭牲畜,别有景致——这就是成都铁路局贵阳客运段开行于贵阳与玉屏间的5639/5640次列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