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学者大卫·科兹和弗雷德·威尔合著的《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一书,写成于1996年5月。作者科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对苏联问题深有研究:威尔是美国资深记者,自1986年起常驻苏联。该书出版后在全球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国学术界也引起关注。2011年来,时逢苏联解体20年之际,  相似文献   

2.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威尔克斯大学的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东丧失政权,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欢呼:资本主义胜利了。在西方一些学者看来,东欧各  相似文献   

3.
如同伟大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红旗落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在为莫斯科上空的易帜欣喜若狂之时,世界共产党和进步力量也在为之惋惜并苦苦地思索: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用汗水和生命保卫的旗帜,在经历了七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为什么会悄然落地?世界社会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应该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以便积聚力量,早日振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1917年十月革命后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宣告解体,这不仅是1991年,也是一件世纪性的大事。苏联的解体无疑是在苏联内外部各种矛盾和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下发生的。但是其中民族问题是导致解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深刻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总结戈尔巴乔夫时期民族政策上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苏联《文学报》著名政治评论员弗·布尔拉茨基教授与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奥·托夫勒教授的对话。他们的谈话涉及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许多问题,现全文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就预言,在苏联“一旦共产党分列并陷于瘫痪状态,俄国社会的动乱和弱点就会以难以描述的形式暴露出来。”因此,“如果发生什么破坏党这一政治工具的团结和效力的事件,那么苏联便可能在一夜之间由最强变成最弱而最可怜的国家社会之一。”不论这一陈旧的政治话语在当时蕴含着怎样的政治思维,而在今天看来它却无可辩驳地凸现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事实:苏联的解体和苏共领导权威的衰变是  相似文献   

7.
1968年苏联为什么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极端手段?原因在于苏联认为捷的改革是非社会主义的,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面展开,它是由开始的观察到怀疑,由内部指责到公开攻击、公然出兵,我们从68年的苏捷关系中,可以看出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教条认识怎样使得苏联从警告、阻止直到武装干预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是在勃列日涅夫许下他那有名诺言——”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之后才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11日——17日,在石家庄召开了国际共运史年会。与会代表围绕“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和交流。一、苏联解体的原因代表们一致认为,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和前途,因此,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苏联“暴亡”,全球震动。世界格局也将因此而重新组合。这恐怕是二十世纪末我们星球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显赫一时的、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怎么会几乎在一夜之间宣告解体了呢?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自有它的深层的原因,致命的病因无疑在体制方面,正如俄国一些舆论所指出的,苏联如不改弦更张,“改造成某种新的、没有俄罗斯殖民帝国特点的国家”,那么这个70多岁的“老人”迟早是要寿终正寝的。但苏联解体的  相似文献   

10.
米里亚姆·格罗斯问(以下简称“米”):17年前当您首次到达西方时,您说您感到非常高兴。您曾经写的一件事是,这里的人们“体会不到一直生活在沉重枷锁之下,突然发现能象小鸟一样飞出去时的心情是什么”。您现在是否还有这样感觉?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以下简称“斯”):我认为每个苏联叛逃者当他外逃时都有此心情。您过份夸张了一切自由,您把自由世界理想化了——也就是您把美国一切理想化了。一开始是处于狂喜和极度快乐的状态,后来懂得了现实是什么,并在许多方面感到失望。如今,  相似文献   

11.
美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今年5月9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俄国人还将继续从事间谍活动》,副题是《由于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苏联正试图窃取它本身无法得到的东西》,作者尼古拉斯·达尼洛夫。现将该文译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自英《苏联研究》季刊1983年第二期,“经互会内的苏联”一文,作者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经济学教授,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经济中心主任玛丽亚·莱维琴。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带有路径依赖性质,俄罗斯体制转型经历了很长的时期,从新经济政策转向计划体制,又试图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但是转型的效果都不好,苏联时期转型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完全对立起来,所以改革只是对原有计划体制的修补,从戈尔巴乔夫后期开始推行激进的转轨,最终导致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全面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但实际上只有“休克”没有“疗效”。俄罗斯转型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戈尔巴乔夫曾力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拯救濒于危机边缘的苏联经济。但改革六年多,苏联的经济不仅没有摆脱困境,反而由停滞走向滑坡,陷入日益深重的危机之中。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加速,反而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群众对改革越来越失去信心。最后,由于种种政治和社会原因,苏联终于解体,戈尔巴乔夫退出历史舞台,他所从事的改革事业也随之夭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呢?为什么经过六年多的改革苏联的经济反而变得一团糟呢?这里首先要说明两点情况:第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是很高的。尽管它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它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只是由于如果再不改革就会失去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苏联才走上改革之路的。因此,  相似文献   

15.
1989年至1991年发生的东欧和俄罗斯的“现实社会主义”的解体,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乐观展望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这种起伏导致“自由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才是人类惟一出路”的结论,即引起对资产阶级民主价值和制度的幻想极大化。美国布什政府为了称霸世界,以“9·11”恐怖事件为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塌给人一种突然的感觉。事后回过头来从政治、经济、军等多方面分析,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本文仅从经济角度,特别从科学技术角度对两极格局崩塌的潜在影响作一初步分析。 引言 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世界两极政治格局形成于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分别组建华约和北约军事集团,他们互相对立、相互封锁。两极格局带有强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历史》1982年10月号刊登了福尔克·多夫林教授题为“苏联的农业新计划带来老结果”的文章,兹将其中一节摘译如下:苏联大型“农场”的农业组织,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8.
美国苏联东欧问题学者、宾州狄更森大学政治系主任,罗素·鲍瓦教授应华东师大苏联东欧研究所邀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在座谈中鲍瓦谈了他对俄罗斯十月事件及东欧等问题的看法,现将其部份观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鲍瓦教授认为对93年“9·21”和“10·4”事件可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把它放到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中去看,二是从国内政治、经济、外交的发展来看。从前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9.
美国布朗大学政治学教授埃利奥特·戈德曼认为,虽然戈尔巴乔夫反复强调,要改造苏联经济,成功的关键是改善技术和改组国家官僚机构,但如不作重大结构改革,则不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赵常庆、陈联璧、刘庚岑、董晓阳共同撰写的《苏联民族问题研究》一书,近期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虽然对苏联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然而把苏联当作人类历史上已翻过去的一页来研究,目前却还只是开始。苏联解体后,我国学者已撰写了一些颇有水平的对苏联兴衰进行历史反思的著作,其中不少也论述了民族问题,然而,作为专门研究介绍苏联民族问题的著作,这却是第一本。它是四位学者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困难的情况下,这本专著能够问世,是十分可喜和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