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汝城县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加快推进汝城的工业化进程,务必做好如下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根据汝城县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加快推进汝城的工业化进程,务必做好如下两篇“文章”。一是加速交通建设,突破制约工业化发展的“瓶颈”。汝城县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低,特别是交通不便已成为制约工业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汝城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把突破交通“瓶颈”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给予的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  相似文献   

3.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有名的文物大县,古祠堂之乡。许多原生态的古村落以古祠堂为中心,保有大量的特色突出、风格显著、古朴美观的古民居,极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1,(10):F0004-F0004
汝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全县土地面积2400.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人111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2万。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47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9.04亿元,财政总收入4.39亿元。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0,(8):F0004-F0004
<正>汝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美誉。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2424.96平方公里,总人口37.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万人,是湖南省五大少数民族散居县之  相似文献   

6.
汝城香火龙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这里山水秀丽,历史悠久,居住着汉、瑶、畲等民族,而以汉族为主,从这些汉族大家族的谱系、语言、文化等方面看,基本上都来自客家人较为集中的江西、福建、广东、安徽一带,具有明显的客家人的文化特征,而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城香火龙”的招龙仪式,正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3,(11):F0003-F0003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全县辖19个乡镇,土地面积2400.71平方公里,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乡镇5个,少数民族人口6.8万,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5%,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学家阿瑟&#183;刘易斯指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迅速的资本积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加速资本积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核心的动力。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的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简称“两城”),当务之急是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为“两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朱德赠匾     
在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有一座朱氏家祠掩映在古木参天、绿荫环抱之中。就在这座家祠的上殿,曾经悬挂着一块引人注目的“世界一家”黑漆红字大匾额。这就是朱德在南昌起义后来到汝城时为该村朱氏家祠亲笔题赠的。1927年10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来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崇义县上堡后,便与驻扎在汝城的国民革命军军长范石生部取得了联系,并决定与他们建立反蒋统一战线。随即朱德率部开赴汝城,驻在城南的储能高级小学内(现为城郊中学)。期间,朱德常常同干部和战士深入津江村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讲解革命道理,并秘密发动群众重建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河湟地区历史悠久,风物独特,民族众多,特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海东地区立足“旅游活区”战略.把旅游业与推进工业园区、东部城市群、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以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营销推广“大美青海·风情海东”旅游主题形象品牌,强化旅游基础管理与服务,实现了河湟特色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今年1—3月接待国内外游客7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1%。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08,(3):F0004-F0004
湖南省郴州市辖8县2区1市,250个乡镇,2946个行政村,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人口460万,其中党员20万。区位优越,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湖南省的“南大门”,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黔南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产业打造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州支柱产业,黔南州将实施“12345”工程,即:“突出一个品牌、抓好两个重点、打造三个亮点、强化四个着力、实现‘五个一’目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接待旅游者1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1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1万人(次),同比增长40%。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区包括广东的东江、北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赣南、湘南地区共50余县。这一跨越粤赣湘三省的区域,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战略意义。 粤赣湘边区各地人民武装,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南方游击战争的指示,从1947年开始,就抓住敌区兵力空虚的大好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和摧毁国民  相似文献   

14.
炎陵     
《新湘评论》2005,(8):F002-F002
炎陵县原名酃县,地处湘粤赣交汇地区,株洲市南部,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18万。这里有神州第一陵——炎帝陵;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原名桃源洞);这里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级卫生县城、湖南省到县域文化建设基地。  相似文献   

15.
南岭湘漓是湘,桂,黔、粤、赣五个省区的结合部,在这个地区推动省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有许多积极的意义,要完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就应该推动南岭湘漓建设“南岭湘漓次区域经济区”,南岭湘漓应该将自身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整合的竞争力,打造一个具有南岭湘漓特色的经济合作发展模式,促进南岭湘漓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大事、实事和敏感之事来抓,努力为加快郴州“两城”建设(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广东党史》2011,(10):F0004-F0004
怀集县地处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区)结合部,位于“泛珠三角”的咽喉,居“泛珠三角”核心区(粤挂湘+港澳)的中心。全县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2010年,全县GDP为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下称增长)1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5%,总量居肇庆市四个山区县首位;财政综合增长率为52.6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大事、实事和敏感之事来抓,努力为加快郴州“两城”建设(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郑桂章 《新湘评论》2007,(12):39-39
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越来越看好,被喻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成了全国各地极力推崇的新型产业。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200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6.9%,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实现3亿元。  相似文献   

20.
仲文 《党建文汇》2009,(9):10-10
正当全国许多地方争先恐后地申报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作为中部承接产业转移前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湖南省资兴市却向上级申请缓建6条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