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微博重塑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生态,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公安系统微博,引领着政务微博的潮流和走向,在政务微博中迅速突起,受到网民青睐。独树一帜的"勤沟通、讲实效、说真话、显智慧"的微博工作法,对于基层公安机关有效开展民警个人微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全面分析公安微博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公安微博运营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实现公安微博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令事件"是新浪微博一个热门话题,警方微博和其他微博相比显得有些沉默和迟缓,而个体网民则反应迅速,博文数量大,形成了舆论声音不对等。所以,面对涉警舆情,应强化程序应对、夯实实体应对、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涉警微博舆情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涉警网络意见力量的真正形成始于2003年。以"孙志刚案"为典型代表,2003年是涉警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年,有人也将2003年称作是"涉警网络舆论年"。从2003年的萌发,到2005年的发展,再到2008年开始的爆发,一直到2011年势态渐趋平稳,涉警网络舆论也完成了从肇始发端到喷薄泉涌再到平缓稳定的发展历程。在涉警网络舆论应对中,要积极打造公安微博平台,积极推出意见领袖,积极吸引青年网民的关注,做好涉警网络舆论导控。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条件下,网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互联网和新媒体不仅成为普通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进行监督的重要通道,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初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1%;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占整体网民的74.5%;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占整体网民的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如何在坚持群众工作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做好网络环境下的群众工作,已成为一道新考题。  相似文献   

5.
微博传播在唤醒网民的公民意识、畅通民意表达和公众监督渠道的同时,也诱发了公共舆论传播机制的悖论与困境。伦理失范是风险社会的必然,也是引导、规范微博传播必须正视的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道德秩序重构的路径,来解决网民在微博传播中出现的伦理失范问题,如,加强微博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培育理性科学的网络公民意识、切实发挥自律及他律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微博世界的重要一员,政务微群也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政府部门的标准配置。但是,在基层政府,政务微群还属于推广阶段。“海宁司法”微群创建于2011年,开县级市政务微群之先河。如果将海宁司法局开通的微博作为一个微博体系的话,其运作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金中一的个人微博带动整个微博体系的知名度、微博体系内电子政务和体系外与民沟通同步进行。将“海宁司法”微群及其成员的个人微博看作一个整体,即海宁司法局微博体系,将其作为基层政务微博的代表,对其运作进行研究,能够透视基层政务微博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其独特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目益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微博之后,微信已逐步走进网民视野当中,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微博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继续有效占据政务新媒体阵地,开拓微信前沿阵地已经成为我们亟需研究的崭新课题。我们将立足政务微信,对比政务微博,分析两者联系、区别和特点,并对其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运用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微博,自从登录网络以来,不仅成为普通网民社交、娱乐的首推工具,更因为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各级党政机关加入其中,"微博问政"成为近年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大亮点。各地司法机关也在不同程度地尝试以微博推动司法工作,并在运作过程中积蓄了不少人气,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总体的运营效果仍是乏善可陈。本文立足于司法微博的运营现状,通过各项数据分析,指出司法微博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阐释司法微博应当具有的价值和功能,并提出司法微博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诞生的短短几年间内,用户呈现几何级增长,成为网民最主要的社交工具之一。以实名注册的政务微博以及官员个人微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可喜变化,并逐步成为发布政务信息、搜集网络民意、开展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政务微博依靠自身优势,在政务公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就对政务微博在政务公开中的优势和着力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博用户数量激增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微博钓鱼、微博侵犯隐私、微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及编写发布微博病毒等微博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为有效打击微博钓鱼犯罪,应完善信息监测与过滤机制,加强防范与鉴别意识;为防止隐私泄露,应加强帐号安全和信息管理,加强好友和粉丝管理,慎重设置微博功能;为遏制微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加大网上管控力度,呼吁网民规范网上言论;为防范微博病毒,应注意对微博病毒的监测,同时,安装专业的安全软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政务微博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政务微博促进了社会管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二是推动了社会管理方式从传统的行政方式向更为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式转变;三是完善了社会管理格局,使得管理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广大网民借助政务微博积极参与到了社会管理中来。政务微博所引领的“微政务”创新了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公安微博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开展警民沟通、进行政务公开、提供便民服务、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基于随机抽取的23个影响力指数较大的公安微博账号的2300条数据,引入H指数,探究微博信誉、微博专业权威性、微博主题、微博原创性、微博发布时间和粉丝数量对公安微博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安微博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越高、发布时间越符合网民手机阅读习惯、粉丝数量越多,传播效果越好。公安微博运营应注重提高微博的可信性、增强微博发布的时效性、增加微博的受众面、加强对微博民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公安微博在服务公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一些制约着公安微博健康发展的因素,诸如管理水平低、内容供给量不足,质量差、联动性差等。公安微博要想长效、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对影响微博发展应用的弊端进行改革和调整。在结合当前公安实际工作和网络使用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出对微博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微博互动功能,提高和广大网民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等相应对策和改进方法,为微博更好的服务公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网络信息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一些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上,微博"大V"成为引导舆论的主要力量。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扩大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众的诉求。但一些意见领袖们借助自媒体平台,以"揭丑"为己任,其所带来的网络炒作、恶化舆论环境等负面作用影响到了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博问政"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进行民主参政,特别是运用互联网络开展政治参与的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开展"微博问政",有助于深化官民互动、加强社会监督、保障民主决策、优化执政环境,创新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共产党增强执政能力和人民政府提升行政能力,需要不断规范"微博问政":深入理论研究,加大制度供给,加强政务建设,提升干部媒介素养,引导公众理性参与,努力探索"微博问政"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政治微博以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政治微博在促进监督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着诸如传播情绪、制造戾气等不少缺陷。因此,完善政治微博,在制度安排方面,要给以合理的“名分”;在法律规范方面,要赋予并保障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权利并规范其行为;在技术实现方面,要完善其传播手段,加速建设;在伦理道德方面,政府要大力发展网络政治文化,网络传媒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规范,树立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给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集中表现为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民间舆论场的形成对政府议程设置的弱化、网民对政府的有错推定和信任危机等。如何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营造网上主流舆论的强势、注重培养意见领袖、使用好政务微博等手段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零距离"交谈,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络政治参与使普通民众有了更为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其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因此,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决策的正面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分享、传播的新平台,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性,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呈几何指数递增的"裂变"式传播速度。微博平台上由"意见领袖"、"大V账户"甚至平民草根的言论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已屡见不鲜。随着各级政府政务微博的开通,微博平台俨然成为思想、言论交流摩擦的核心地带,微博在影响我国公民信仰状况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容忽视,它既可以化身为化解公民信仰危机的正能量,又可能摇身成为加重信仰危机的催化剂。这其中如何把握,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探索和思考,还取决于每个公民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接近六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表见解。在这样一个论坛、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微信迅速普及的网络时代,网络监督的重要意义和巨大能量日益凸显。这也给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民主党派如何运用网络媒体工具提升民主监督能力,成为一个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