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国伟 《刑警与科技》2013,(11):121-122
<正>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智能家居企业只有大胆创新,才能在物联网时代赢得一席之地。所谓"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又一次掀起了信息产业浪潮。比尔·盖茨在华盛顿湖畔的智能化豪宅,联想、长虹等国内厂商推出的"闪联",国内  相似文献   

2.
<正>智能家居这个名词在整个行业中并不陌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革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使智能家居行业在最近的2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大众逐渐体会到智能家居给家庭生活带来的便利,物联网也悄然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从2006年至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20%,预计2013年到2020年,年增长率将达到25%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1800亿元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物联网的普及、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IT企业和家电企业的推动,智能家居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虚无缥缈"。据有关调查机构的预测,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以上。如今,智能家居产业已引发爆点,但市场还处于炒作概念的时期。100亿元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产业等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安全、移动支付、社交  相似文献   

4.
正智能锁行业野蛮生长已十年了,国内至今还未出现能够真正引领行业发展,制定行业规则的龙头企业和爆款产品。随着5G和物联网应用的推进,加上行业逐渐规范和技术的成熟,智能锁将发挥自己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成为万物互联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应用中,智能家居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领域,而智能锁经常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核心要素。智能锁在中国的发展也有10多年了,但一直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深刻感受到互联的诸多便利,然而与人紧密相关的家居生活却仍然在互联的边缘徘徊,近年来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许多公司更是开始加大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投入。2015年4月22日至4月24日,为期三天的智能家  相似文献   

6.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的重点 当前我国物联网建设正处于提速阶段,2014年我囤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未来三年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相关概念股可谓“钱景”诱人。近两年来,物联网业界领军人物、运营商高层、国内主流投资机构高层等人士,围绕商业模式创新,探讨如何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农业等与民生相关、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主要应用领域打造良好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探讨如何引入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将产业发展从政府驱动转为资本驱动、市场驱动,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物联网智能家居的未来已来,当智能家居遇到物联网,两者发了化学反应般的质变,让智能家居更懂你,让智能家居更加多元化,尽早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社会大众发出同一种声音,那就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很显然,物联网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印记。而早在记者2005年入行之初,智能家居就开始在国内热炒,成为行业里的一种新时尚。记得当时深圳红树西岸是全国第一个以智能家居为卖点的智慧社区,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是霍尼韦尔和LG。可以说,从那时起,智能家居就是行  相似文献   

8.
何梓权 《刑警与科技》2014,(21):157-159
科技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如今物联网兴起,智能家居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有线模式转化为无线模式,操作更加简洁方便,安全可靠.云计算技术将把智能家居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家居系统与智慧社区融为一体,带给我们更加安全与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集成应用,安全、舒适、便利、多彩、智慧等内涵的生活需求日益迫切,智能家居应势而生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在智能制造大潮涌动的时代背景下,家居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无疑已经走在了诸多产业的前列。并且在政府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大趋势中,家居智能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智能家居从最初级、单品化的智能迈入更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融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影音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对家居设备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的家庭生活环境。智能家居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直到近两年,在AI和IoT的加持下,才开始进入大规模落地阶段。因此,智能家居打上了AI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智能硬件单品的逐渐普及,智能家居市场的巨大潜力加紧释放。2015年,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云计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加上运营模式的创新,将为终端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2016年或将迎来智能家居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正智能家居,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不断创新的智能家居产品紧扣了物联网、生物识别、云技术、环境控制等技术,给生活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但时下盛行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却鲜有应用。2018年,牵手AI,或许是智能家居全行业的期待。在一个无处不智慧的年代,我们触手可碰的智慧体验,就是智能家居。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安防,视频监控占据行业最大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  相似文献   

13.
<正>回顾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波澜不惊",而"润物细无声"。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整体影响,导致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消费紧缩,国内智能家居行业只是又走过了平淡的一年,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发展,但智能家居行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一天都真真实实、不动声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智能家居市场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的标志;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14.
沈文文 《刑警与科技》2013,(14):130-133
<正>物联网概念悄然兴起,智能家居才重新迎来了春天。加上ZigBee技术的迅速推广,为无线智能家居提供了技术支持,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相比传统智能家居,这种智能家居优势明显,不需要密密麻麻的布线,更不需要破坏墙体;自动组网,设备扩展性能强;功耗低、成本低,符合现代生活理念,这是蓝牙、WIFI等所不能比拟。  相似文献   

15.
正几年前物联网只是一个概念,现在物联网已经成为改变各行各业的驱动力。无论是智能建筑还是智慧社区,都需要依靠物联网的力量使之变得真正"智慧"。米立科技公司作为在智能建筑行业提供智慧社区,智能家居产品的供应商,总部位于福建福州,在全国有200多个办事机构和服务团队。如今,在福州,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及社区的落地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实。智慧社区的新导向智慧城市以社区为组成单位。智慧社区这个名词最早的时候,是2012年被首次提出来的,2015年的时候,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已经从电影屏幕中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无需再对日常琐碎的小事倾注更多关注,一个按钮一个设置就能让生活体验变得简单智能,这一切,都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成熟。顾名思义,物联网是将物体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物品和物品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处理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如果说互联网是光纤铺出的巨大的虚拟世界,物联网就是这个虚拟空间里的三维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物联网技术对于农业应用来说任重道远,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智能农业这块广阔天地,高清数字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规范化、适用化,安防企业大有作为。何为农业物联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复杂多变,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物联网"的概念提出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日前,微软宣布与德国高端家电品牌美诺联合推出一系列智能家居新品,这标志着微软正式进军智能家居领域。美诺是德国高端家用电器和商用设备制造厂商,与微软合作后,依托Azure将实现家电产品智能化。例如在互联网上选好食谱,通过Azure平台直接下载到烤箱内,烤箱会经过不同火候而创造最好的食物。除此之外,借助微软的物联网平台美诺还能实现更多生活场景,更多智能家居产品将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正>珠海太川云社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社区服务运营为一体的高新科技技术企业。随着数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与探索,2008年,太川推出首款无线智慧家庭终端,它融合楼宇对讲、智能家居、居家安防、健康管理、社区服务等多项功能,满足了现代家庭和小区住宅在智能化、人性化、舒适性等方面的需要,也成为太川转型物联网发展的转折点。现今数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集成应用,安全、舒适、便利、多彩、智慧等内涵的生活需求日益迫切,智能家居应势而生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应用,社区居民对物业管理、周边商圈等各种生活或公共服务方面的信息要求更上层楼,智慧社区迅速成为大众居家生活的新方向。智慧社区成为连接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的重要纽带,成为社会生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