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有益经验,"枫桥经验"与公民社会理论相契合。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枫桥经验"治理范式的变迁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揭示了地方性经验在矛盾分析法中的辩证思维。伴随着进化理性主义到建构理性主义、精英话语到大众话语的法理根基嬗变,可提炼出"枫桥理论"的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路径三大要素。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枫桥理论"蕴藏着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之理念。  相似文献   

2.
鲁婉莹 《传承》2010,(21):30-31
在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作为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大众的态度,引导大众了解社会活动的发展趋向,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大众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现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作为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大众的态度,引导大众了解社会活动的发展趋向,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大众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现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延续,是主体性精神在文化层面的外显。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比如理论工作者主体意识淡薄;传播内容脱离群众生活;价值取向偏离主体教化意义等。从主体性文化哲学视域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主体文化自觉、回归大众生活、强调精神教化等推进路径,以期建构民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王海艳 《传承》2008,(10):30-31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不存在伦理学向度,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最高的伦理意义,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中。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意味着人类发展机会的均等;意味着个人、他人、集体利益的统一;意味着全社会、全人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的至善。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思想的凝聚,革命特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解释学视域中理解"革命"话语包括三个维度:前见基础、文本互动和视域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理解革命话语的前见基础,包括了颠覆国家权力、期盼圣人救国和追寻道德理想三个特征;通过"附会"的文本互动形式,理解者不断缩短阐释革命话语的"文化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交流、会通的机理;最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儒家革命文化会通于中国革命历史逻辑之中,彰显了传统革命话语的现代转化,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不存在伦理学向度,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最高的伦理意义,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中.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意味着人类发展机会的均等;意味着个人、他人、集体利益的统一;意味着全社会、全人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的至善.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思想的凝聚,革命特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解释学视域中理解"革命"话语包括三个维度:前见基础、文本互动和视域融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理解革命话语的前见基础,包括了颠覆国家权力、期盼圣人救国和追寻道德理想三个特征;通过"附会"的文本互动形式,理解者不断缩短阐释革命话语的"文化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交流、会通的机理;最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儒家革命文化会通于中国革命历史逻辑之中,彰显了传统革命话语的现代转化,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展示拉布里奥拉和葛兰西对"实践"概念的阐释及其演变过程。拉布里奥拉对"实践"阐发的目的在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独立性和自足性,以反对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式各样的"修正";葛兰西在此意义上继承了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又从"实践"的一般内涵出发,融合多重视域,提出了"文化领导权"(其建构过程也是一种"实践")的思想。从马克思、拉布里奥拉,到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再到随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的内涵发生了不断偏向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位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品质与新社会阶层的"大众"属性具有内在契合性。新社会阶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践行者与最大受益者之一,和当代马克思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独特的理解与认知。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新社会阶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提高理论的自洽性与吸引力为前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搭建基本的组织平台,合理回应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1.
崔发展 《思想战线》2013,39(3):84-88
在中国的经典诠释谱系中,"实事求是"乃是在乾嘉时期才真正转换为经学诠释性命题的。对此命题,以往多是在认识论、方法论上进行探讨,然而在哲学解释学的视域中,"实事求是"如何可能却仍是问题。由此,首先就要进行认识论、方法论的反省,探讨"实事求是"的限度问题;继而在解释学、存在论的启示下,分析"实事求是"的理解问题;最后,在实践哲学的导向中,展望"实事求是"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其指导地位不动摇,正确处理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立足客观实践,使马克思主义迅速、有效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对德国公共领域话语权的阶级分化、公共性瓦解、合法性危机进行意识形态批判,并代表了被压迫无产阶级大众话语权诉求。继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之后,伴随现代工业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意识形态大众传播商业化的资本逻辑,另一方面开始转向公共领域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权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而公共领域三大话语权分化下,"一元主导,多样并存"的核心价值引领,正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渐远"与"逼近"是考察文化开放的双重视域。"渐远"凸现文化开放的思想前提,"逼近"澄明文化开放的思想逻辑,"远近相宜"建构文化开放的复合范式。多元共存、和谐发展、远近相宜是文化开放的总特征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人心里,"杠杠"意味着蛮不讲理,不管你如何优秀,只要缺了某项,就要被否决或淘汰。不过,若不划"杠杠",现实竞争可能会更无序。要告别"杠杠",放活社会,不仅掌权者应尊重权力,社会大众也应少一点名利心和钻营术,多一点规则意识与平民心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等创立者和继承者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入原著教学将会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著教学的意义,提出教学中原著的选择原则以及教学过程中适宜大学生阅读的原著;提出教师导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讨论、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著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唐国军  李文亮 《传承》2009,(12):124-125
"精英政治"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的理想政治模式,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是推选"精英"的程序民主,"贤人"是"精英"与大众政治的结合,"精英"的集中与大众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正确发挥作用的渠道。程序正义是实践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路径探索:政治社会化,民主集中制正确实践的大众心理营造;制度化、法律化与道德化,民主集中制实现的社会价值观建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规定。人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主体,必然要在知行过程中构建主体认同机制。具体而言,人民在价值认知过程中,聚合价值观的思想共识机制;在价值实践过程中,构建价值观的体验共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应处理好大众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内在一致性关系,促进大众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积极转化,合理借鉴传统话语中的"营养元素",使"大众话语"与"大众的话语"科学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