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又近母亲节. 母亲在的时候,从未给她过这个节,母亲没了,又无处去过这个节. 于今想来,幸亏在母亲离世前一年,为母亲过了一次生日.母亲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知道我生日是哪一天吗? 其实就在户口本上写着,但没在意. 人生没在意的又岂止是生日! 整个母亲之存在的意味,母亲在的时候,都没有在意.我现在才彻悟,那是一种无可弥补的深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2.
同道     
周末那天,单位组织员工去市郊明月山风景区爬山,"局花"张琳娜跟我们分在一个组,她也是我们这个组唯一的女性. 有意无意中,大家都喜欢跟张琳娜走在一起,其中有人帮她背包,有代她人拎水,远远看去,很有些前呼后拥. 看着那些雄心勃勃的人,走在后边的大李和小吴大发感叹.大李说:"看他们那兴奋劲儿,跟张琳娜凑一块,就那么提神啊?" 小吴说:"我也想不明白,咱们有些男人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一副正人君子相,怎么一见漂亮女人就犯贱!" 大李说:"你看老高,都他妈四十好几的人了,也屁颠屁颠的跟在张琳娜屁股后头,真不嫌寒碜! "  相似文献   

3.
来信     
《南风窗》2013,(20):16-16
1多年来,我还一直有一个担忧,杂交种子的普遍推广是否影响生物多样化呢?早在20多年前,杂交种子开始"流行"的时候,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就曾经提出这个问题。对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当时我母亲说,现在都喜欢用杂交种子了,过去的农作物恐怕会绝种。我母亲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这一带30多年前有一种黄豆,因为皮是紫红色的而被称作"大紫豆",但自从有了杂交种子,低产的"大紫豆"再也不见踪迹。事实上,我们这里过去种的很多农作物品种基本都消失了,这究竟是好事还是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5,(24)
<正>傅正博士为我的文集《北大南门朝西开》写了一篇短评,初稿里说到,我虽然有精英化的教育背景,却不跟精英混,倒是喜欢和工人、农民们待在一起,践行"做一个人民的知识分子"的理念。我对此提出意见,请他修改,因为我平常与工农的直接接触并不比跟精英接触的多,那么说不符合实际。前些天,我到南京走了一趟,做了几场讲座。南京师大一个旨在服务农民工的学生社团联系到我,邀我抽空跟社团的同学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交流,希望就"知识分子如何跟工农相结合"的议题听听我的意见。两件事赶在一起,激发了我对这个话题简单谈谈看法的意愿。在跟南京关注工农的大学生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那年跟妻子一起下岗后,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找工作多次碰壁后,妻子不得不给人家当起了保姆.一个在屠宰场的朋友见我们生活实在艰难,说:"你要丢得下面子,就跟我干吧!"我说为了肚子还讲什么面子?再说,你也是凭劳动吃饭,能带我一起干,我感谢还来不及呢. 3个月后,我熟悉了业务,朋友就跟我分开卖肉了.一天大清早,我刚把肉摆上案板,就来了一个顾客.我忙问:"要几斤?"那人不好意思地说:"3两,我只要3两."  相似文献   

6.
去悉尼之前,就听说过悉尼人的刻板,在悉尼生活半年后,才真实地体验了悉尼人刻板的"契约"观念. 在我外教的同事里,有一个叫卡鲁斯的悉尼人跟我走得很近,不到两个月我们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生日派对,餐桌上出现了速冻水饺.于是大家就谈起了这个在悉尼算是新奇的玩意.因为我是中国人,最有话语权,就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吃的是速冻的,要说味道,现场包的饺子才更美味.卡鲁斯听说我会包饺子,表现出一种很钦羡的神情,迫不及待地问可不可以尝尝我亲手包的中国饺子.我说:"当然,有空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卡鲁斯孩子似的跳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们来做一个算术题,把全国人民的工资收入加在一起,除上这个国家的GDP,得到这样一个数字,我们来做个比较,欧美最高,大约是55%,南美洲平均是38%,东南亚包括菲律宾泰国是28%,中东伊朗土耳其这些国家大概是25%,非洲国家都在20%以下,我过去讲课就问过一个问题,大家认为我们中国的比例会是多少,跟哪个国家比较接近,结果90%的人都说我们国家跟非洲是一个水平,然后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简直是太乐观了,  相似文献   

8.
章剑锋 《南风窗》2014,(8):82-83
"这个社会实在太大了。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有本事说我们可以说的话,做我们可以做的事。"眼见60出头了,杨锦麟还是一副好嗓门,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衰老的问题。"30年摸爬滚打,杨说新闻媒体是一个遗憾的职业,然而另一方面,这竟是他得以坚持下来的理由,"因为有遗憾,才觉得有致命的吸引力","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9.
情殇     
韩明明不喜欢吵架,跟自己老婆都不吵,何况跟她. 早餐的牛奶漂了一点沫子,别人都没说什么,她却要换一杯,抱怨牛奶不新鲜.餐厅小姐大约是撇过沫子又送上来,让她发现了蛛丝马迹,不依不饶地训斥服务小姐,而后把餐巾纸扔到牛奶里.韩明明没说话,不过是一点沫子,至于这样吗?餐厅里坐的同是一个旅游团的游客,大家的目光都集中过来,叫人如坐针毡.她傲慢地起身,示意他一起离开,他装没看见,待她走出餐厅,韩明明给服务员道了歉,才觉得周围目光柔和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朋友从香港到华盛顿,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世界少数民族记者大会。照理说,这在美国只能算是一个非主流的事件,但前几天,这个朋友在纽约时跟我说,这个大会的参加者有7000多人,布什、克里、鲍威尔都去讲话了,很客气。我很吃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
正在伦敦读书那一年,我跟一个叫哈希特的印度小伙子做了一个学期的室友。我比较好奇普通印度人对英国的看法,问他,英国对印度殖民了那么久,还残酷镇压过印度人民的反抗,印度人对英国就没有一点怨恨情绪吗?他说不会,理由是:英国虽然殖民了我们,但也统一了我们,印度原本连共通的语言都没有,是英国人的征服和统治把印度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跟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在中国,少数人的确有"媚日"情绪,但这种论调是没市场的,在公共空间里会遭到"老鼠过街"般  相似文献   

12.
萧乾 《法制博览》2008,(8):12-12
我相信大道理你们已经昕得很多啦,这里,我就随便跟你们聊聊天。我本想把题目写成:“要是我能再年轻的话”,又觉得那是废话!今年我连84都过了,土埋了不止半截儿。还没听说谁返老还童呢。所以还是向现代的青年说几句话吧。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来可笑,人已过“不惑”,还没学会当公民,只是在外国电影的台词中听到过公民一词,可并不知道公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个老乡在德国生活了10,这次回来找到了我,我们走到深圳街头的一个红绿灯处,一看斑马线对面红灯虽亮着,但已无车辆通过,我便急忙想闯过去。这个老乡一把拉住了我说:“你没看到亮着红灯吗?”我一愣,瞪眼看看  相似文献   

14.
去年8月9日,是我这个风烛残年的人雪上加霜的阴暗日子。这一天,我的两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儿女因车祸一起离我而去。他们都是国家干部,我的儿子丢下一位贤惠而没工作的妻子,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儿。我的女婿是个下岗职工,外孙子在外省上大学。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大兴区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北京人民电器厂拥有528名职工,其中女职工212人,外来务工人员382人。如何保证这些职工们的合法权益,成为公司工会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工会主席,李观友也动了不少脑筋。多渠道了解职工需求为了及时了解职工需求,每天一到饭点儿,李观友总会出现在职工食堂,和职工们一起吃饭、聊天,许多"情报"都是通过这个渠道得来的。"一天,在和大家聊天时,一位女职工跟我反映,说6点下  相似文献   

16.
柯蓝 《工会博览》2005,(3):78-78
1937年,才17岁的我奔赴八路军总部参加了学兵队。在一次日本飞机的轮番轰炸中,大队长负伤了。我护送他来到前方医院。 一个戴口罩高挑个子的女护士检查过伤员后对我说:"这里没你的事了,可以回去了!" 我一头倒在窑洞外的石阶上睡着了。这是我  相似文献   

17.
正经常有家长跟我反映:"我们家孩子上课的时候总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老师讲什么都听不见!""我们家孩子干什么事儿都不专注!拼图没拼完就去画画了,画了几笔又去跳绳了!""老师,您说我们家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啊?老是坐不住!"……专注力不足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一年级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相似文献   

18.
被吃喝左右     
讴歌 《南风窗》2008,(21):95-95
上高中时,从一本类似《青年文摘》的杂志上,我开始读一位哲学学者的小文,如醍醐灌顶。其文常每段以数字起头,句子比我们流行的散文诗要飘渺深奥,思考"我是谁"以及"精神家园在何处"之类的事,一句句电中我青春期的神经。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9.
正与妻子一起生活的43年里,我们有过欢笑,也有过苦涩,有过举杯相庆,也有过泪眼相向。揉碎滤汁,沉淀下来的,就像是一杯品之不尽的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久愈醇。12年,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五十年前,妻子留下的一句话时时在我耳畔回响:"我就是再挨饿,也要叫我男人吃好,没有他,我怎么活得下去呀!"这句话是妹妹听到后,写信告诉我的。那时,我在城里过着"一头沉"的日子,一天到晚总处在饥饿之中。远在农村的妻子,每过一段时间就送来一些粮食,才使我  相似文献   

20.
游子的春节     
正后台职工就是我们的后台看了你们这期的《春节假日生活特刊》,尤其是"三奶奶和我家的除夕"一文感触良多。不禁想起了自己。从离开老家外出闯荡至今,我一共在外地过了三个春节。第一次在外过春节是十年前,那时,我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战士。因为是第一次在军营过春节,心里感觉很新鲜,所以尽管内心中多少有些想家,倒也没有特别难受。记得,当时,《中国军工报》的记者到我们连采访,很多战士都一边想家一边流泪,而我却高兴地说:"在部队过春节,那叫一个新鲜,一个快乐。"给父母打电话拜年的时候,我满心的欢喜也透过话筒传回了父母家,后来才听堂兄说,母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