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元价值体系的构建,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相互叠加,导致青少年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以新的理念和视角加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教育服务和管理,开展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教育、服务和管理问题研究,探索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有效教育、服务和管理模式,以创新的理念和视角对青少年群体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应对策略做出分析和探讨,已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社会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和预防矫正的方法,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视角提出了针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开展教育服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石勇 《南风窗》2014,(25):2-2
<正>公务员群体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哭穷已有一长段时间。来自上面的相关部门、官员、文件也表示要给他们加工资。民众的质疑、非议、抱怨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一切似乎已尘埃落定。假如这是一场博弈的话,那么,公务员们赢了。毕竟,中国的社会治理主要依靠庞大的权力体系的运作,无法离开作为一个群体的他们。这是不得不正视的博弈筹码。不过,江苏灌云县国税局的公务员同志们的一次"维权",使事情呈现出了男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3.
反腐突围     
腐败处于高发期,这个基本判断并没有新意。奇怪的是,人们很少以腐败的易发多发为前提讨论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毕竟,长时间易发多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腐败的普遍化。这一点是让人尴尬的。首先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一起腐败事件虽然是个别人得了好处,但普遍化的腐败却恶化了整个官员群体的生态环境。多少官员倒在了自己打拼出的、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益处的政绩上,多少官员想安然退休、平稳着陆而不得,又有多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中枪",但内心却有不甘:出问题的那么多,为什么需要作出牺牲的是我?更具讽刺的是,腐败形势越是严峻,"官德"的调门唱得越高,这更加剧了官员群体双重人格的分化,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道德双轨(说一套、做一套)。  相似文献   

4.
戴玉 《南风窗》2012,(20):32-32
人肉搜索,是缺乏有效组织形态的社会用以维护群体规则的最有力手段,也是依靠集体合力公开满足无下限窥私欲的免责狂欢。官员首当其冲,成为被惩戒与被消遣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国家间交往主要是通过国家官员来完成,而国家官员的行为是可以归责于国家。当国家官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时候,其在外国是否可以享有刑事管辖豁免权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现行国际法对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的法理基础及范围,为我国政府对此问题应坚持的立场和态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复出机制的失范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被问责官员在短时间内纷纷复出,暴露出了我国问责复出机制上的失范问题。问责复出机制的失范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它弱化了党的执政能力,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使问责制面临合法性危机,影响社会和谐。造成复出机制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端正问责目的、健全官员复出机制和完善官员复出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田园馨 《法制博览》2013,(6):130-131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公共官员与公共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维护公共利益,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官员的隐私权进行制度上的限制。限制公共官员隐私权,对维护公民知政权和监督权,推动民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监督公共权力,树立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但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对公共官员隐私权的彻底剥夺,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不断完善立法和制度构建,才能在维护公共利益与保护公共官员隐私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促进我国民主法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农民犯罪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的转型,终于在上个世纪末进入了快车道。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封闭的农业化社会正逐步被开放的现代的工业社会所替代。伴随着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与变迁,诸如贫富差距的加大、失业或潜在失业的增多、流动人口和移民潮、环境污染、官员腐败、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汹涌而至,尤以犯罪的激增对社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南风窗》2010,(10):15-15
<正>官员财产公示要慎重,真的公示官员财产会引起社会混乱。——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不赞成财产公示制度,而建议改为"任前公证",以后每次提拔都须再作公证。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腐败     
易中天  阿紫 《法制博览》2008,(18):30-31
低级官员权大无钱 在帝国的所有代理人中,县官是最低一级官员(正七品)。县级以下,就没有官了,只有僚或吏。  相似文献   

11.
张千帆 《南风窗》2010,(17):4-4
<正>据近日报道,新闻记者接二连三因报道地方负面新闻而受到权力和资本势力打压。因为没有哪个地方官员愿意把当地的丑事披露出去,让自己成为社会批评的靶子;无论是刚发生的"网上通缉记者案",还是2006年深圳法院受理富士康天价索赔记者案或2008年辽宁西丰县警察  相似文献   

12.
尹鸿伟 《南风窗》2010,(23):21-22
<正>中国发展的特点之_正是官员在其中的巨大作用,因此一些"明星官员"的仕途走向总会受到公众留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然处于改革阶段,或者说仍然必须依靠强势改革来获得发展的国度而言,身在其中的各种改革者始终无法脱离公众的视线和舆论的漩涡。  相似文献   

13.
叶竹盛 《南风窗》2014,(6):51-53
<正>在简政放权背景下,政府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因此对官员考核更多应该在服务指标上。但是服务怎么评价,不是让上面的人来评价,而是让公共服务的受众来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为决定官员升迁的最重要指标,即所谓"以GDP论英雄"。这一点常常被认为既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中国社保、环境、医疗等领域出现诸多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张墨宁 《南风窗》2014,(18):45-46
<正>生活处于下层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失意,但失意的阶层往往诞生于下层。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动和加剧固化催生了新的下层群体,这些新的下层群体无论在自我认同还是行为逻辑上,都与传统划分中的下层特征有了很大不同。如何看待新的社会格局,从制度层面回应他们的诉求?本刊记者就此访谈了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变化《南风窗》:今天的社会下层似乎在壮大,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群。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最失意的群体吗?  相似文献   

15.
石破 《南风窗》2014,(22):11-11
<正>近年来,官员公开道歉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的官员并不是不习惯道歉,事实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于道歉,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会了"写检讨",这项技巧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只不过"检讨"一般是对上道歉,是传达一种顺从、谦卑和温驯,是对自己卑微地位的进一步确认,而不是表达诚意——不是让受伤害者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使双方站到同一个平面上。  相似文献   

16.
张学荣 《南风窗》2012,(26):36-37
颁奖词:叶青因其身体力行坚持公车改革而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的明星官员。他的成就与困惑是整个国家行政体制自我革新过程的缩影,他与公民和媒体的沟通方式或将为中国官员提供一种可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既得利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义 《南风窗》2012,(6):61-62
今天说政府部门利益开始具有既得利益的性质,并不是说哪个官员群体已经成了既得利益集团,而是由于政府部门体制原因,造成改革的裹足不前。碎片化的政府权力,是无法真正维护公共利益的,而只能是部门利益博弈以及部门利益和权贵利益结合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南 《法制博览》2010,(15):25-25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提案”,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出于保身、固位的目的,常常在向皇帝上书或口头报告时,提出一些不着边际、没有任何风险的意见。于是,雷人的“提案”便纷纷涌现。以下是出现在明朝的七件雷人提案:  相似文献   

19.
重提周期率     
郑作时 《南风窗》2007,(18):14-16
社会矛盾所体现的周期率已经在中国农村得到了一轮反应。本届政府执政后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村基层关系得到缓和。如何以民主的方法约束不必对政权更替负责的地方官员,是跳出周期律的重大考验。/hotopfotoe  相似文献   

20.
    
周伟民 《法制博览》2010,(10):43-43
翻开古代典籍,除了清正廉洁的官员留下了一些“雅号”外,一些贪官、庸官也留下了或令人发笑或令人不齿的“绰号”。这些“绰号”穿越历史的烟云,成为典籍中的笑柄,读来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