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风窗》2016,(8)
正除了"大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之外,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民基于通胀预期的资产保值和投资需求,也是房价上涨的推动力。两者叠加,便是一线城市房价本轮暴涨的根源。当前,中国楼市出现了两个以前不曾有过的现象:一是,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之间,出现了"非对称性"房价上涨,前者房价出现停滞,去库存变得缓慢,而后者房价却快速飙升,地方政府不得不出手调控。二是,经过多年政策的"空调",以及楼市唱衰论的不断"落空",很多购房者对购房保值的态度变得更加笃定,这是一线城市  相似文献   

2.
沈晓杰 《南风窗》2007,(21):19-19
10月16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十七大的分组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住房和房地产制度改革是很成功的",并说现在还不能下"房价高到老百姓买不起房"的结论。他特别强调: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现在每年人均增长1平方米左右",也即,现在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高达27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市井万象     
《南风窗》2011,(4):15
今年房价暴跌?新一轮打压房价的政策又出台了,"二套房首付提高到了60%以上"等几条极为严厉,但普通老百姓都觉得乏味了,反正怎么着也买不起房。房价在中国早已经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了。一方面,许多人都觉得中国经济离开房地产就不行了;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都在希望房价赶快暴跌,似乎没有人愿意为更远的事情去担忧了。事实上,目前炒房如此赚钱,对于其它所有的社会行业都是一种羞辱。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市场是否结束周期性调整是相当不确定的,实际市场可能与开发商所宣传的差别较大。要关注房价上涨,更要关注这种房价上涨是否能够持续,关注这种现象是否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声音     
《南风窗》2010,(1):15-15
<正>房价没有下降的压力,只有上涨的压力。——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评估2010年中国房地产的走势。"见底"不是"复苏"。把这两个观念混淆,其实是误导公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刚刚"见底",并未"复苏"。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南风窗》2016,(5):13
正1中国股市沦为赌场,沦为冒险家的乐园。股民们被当作"韭菜",任人宰割。——近日,中企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再发文,提出一系列让中国股市恢复基本功能的建议。2只要经济是增长的,房地产肯定在持续增长,现在不买房再等30年。—过去一年,房价整体呈现"止跌、反弹、趋稳"的格局。对于2016年房价走势,任志强如此预测。  相似文献   

7.
高成本时代     
《南风窗》2016,(13)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很大程度来自于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但"成本优势"不应该是中国永远的优势。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已经悄悄地进入了"高成本时代"。无论是资金、人力、土地等要素的成本,还是物业这样的资产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上升,它们共同推高了社会的总体成本。"高成本时代",所有人都无可逃避。但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做好了应对这个时代到来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叶檀 《南风窗》2007,(11):64-65
李扬直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股市的红火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和钱包,所有人的关注点都集中于资产价格是否过热,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与泰国等国资产泡沫崩溃覆辙。在这样的追问中,  相似文献   

9.
近期京沪杭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下降.不仅引来了退房潮,还出现老业主因本区房价下降而找开发商补差价.甚至怒砸售楼处等"雏权"事件.对此.舆论出现了两种不同反映.多数人认为,房价涨跌乃市场自然行为.既然双方都是按合同行事.业主就应遵守契约精神.无权因跌价而退房或向开发商寻求补偿.但也有人认为.用房屋买卖合约中的契约精神来指责业主是没有站在弱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中国的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本就不存在契约精神,也就不能用契约精神来规范和要求业主.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8)
正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中国移动出行服务业两大巨头资源的融合,是否涉及垄断备受关注。2006年首家专业租车网站投入运营,2012年起,移动端约车服务模式大量涌现,在国家"互联网+"的政策驱动下,中国在线出行服务行业与共享经济实现并轨。  相似文献   

11.
白杨 《南风窗》2011,(1):78-79
2010年作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形势整体在表现出向好惯性态势的同时,诸多变数和苗头已经隐约出现: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仍在延续。虽然诸多统计数据表明,中央政府连出调控"重拳",已经有效遏制房价的过  相似文献   

12.
张墨宁 《南风窗》2011,(7):56-58
六大"城市病"正给中国城市的和谐、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人口无序集聚、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严重、房价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3.
缥缈 《南风窗》2008,(6):66-69
如果美元的"覆盖区域"正在不断被压缩,那么防范美元资产大规模地流入中国收购人民币资产,就是当务之急。短期而言,人民币只有盯住资产价格和资源价格,而不是美元货币,形势才能好转。长期而言,人民币必须"突围",一定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主要商品的结算体系。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南风窗》2013,(17):8-8
如果真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不要说让房价下降了),为什么不对存量房收房产税,逼拥有N多套房的人,考虑"持有成本"而放出来?不对从房价过快上涨中获暴利的人收税,却只对承担了房价上涨巨大成本的人收税,公平吗?  相似文献   

15.
王安 《南风窗》2016,(4):54-56
正房价降到多少才能召唤出庞大的有效需求?我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问题,值得各方好好研究。"去库存"现在是中国房地产的重要任务,二三四线城市更是如此,各方都在想办法。比如任志强还这样说:"政府也许会出台各种有助于消化库存的政策。但并非所有的库存都能靠政策被市场消化。当房子盖在了不合适的地方,(包括住宅、写字楼与商业)也许只能炸掉,推倒重来。"机缘巧合的是,这两年,我正好在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4,(18)
一项由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调查的"2004中国企业500强"报告于近日公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370家,占74%。在规模膨胀的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资产周转率都处于3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资产利润率一项,上榜的民营企业、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分别是"国家队"的5.57倍和10.19倍,可见做大容易做强难。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6)
正在价值观被房价不断冲击的这个时代,关于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又疯涨的房价,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还是有值得说的,因为,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这是"暴跌"前疯涨,还是又一轮通过"房价排斥",让一些人永远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从而没机会立足的先兆—后者让我想到了一个可怕的词"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8.
陈统奎 《南风窗》2012,(15):49+52-53
贪官大量飘在外面逍遥法外,显然是对中国现在的治理能力或者说执政能力的一个讽刺。把这些人弄回来,在中国绳之以法,给人民一个说法,还公道于人民,这是根本利益,其它的都可以让步。6月底,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大连举行(201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主席),分组讨论议题是"资产追回",非常契合当下中国现实。从声讨逃官到曝光"裸官",公众对腐败分子将巨额资金汇出境外妄图"贪了就跑,跑了就了"的行为越  相似文献   

19.
海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的"得到"与"失去"当政府想引导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时,他们必须考虑这个问题:是一味加速,还是寻求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速度。城市化是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彻底越好,因为城市化的结果,对于各方面来说,都不只是得到,还会有失去。农民改变身份,成为城市居民和股份公司的股东,得到一份归于个人名下的资产,他们可以自主处置,可以选择持有以持续获得分红,或卖掉一次性变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