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增长""改革""立法""两会"锚定中国大变革3月3—15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两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以"稳定的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关键词进行了2015年整体部署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北方 《南风窗》2014,(7):27-28
<正>深化改革的目标、机制和推进方法都已经确定,接下来就要看具体执行了。面临新的形势,人们开始呼吁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社会各界普遍感觉到改革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比较容易入手的领域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剩下没有触及的是比较难办的;另一方面,改革也面临一些在改革中形成的问题,需要对改革进行改革。面临新的形势,人们深感不能仅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了,因此开始呼吁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赵义 《南风窗》2014,(7):38-40
<正>从2014年"两会"后开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一个深度博弈的阶段。其中有利益之争,有价值观之争,有权力之争。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自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新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日渐清晰。因此之故,对于2014年,有的人称之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有人更加形象地称之为"历史开始了"。以2014年全国"两会"为标志,在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背书"之后,这个社会的执政阶层和全体人民已经正式向改革的深水区走去。  相似文献   

4.
加强顶层设计,为改革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表明,对改革的整体设计不足,已经使当前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强烈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5.
谭保罗 《南风窗》2014,(18):62-65
<正>在本轮地方国资改革中,不论是上海,还是中国其他地方,改革动机可能是"综合性"的,或为地方财政转型使然,或为政治表态的结果。但国资改革应有的原则却只有一条,即必须透明。移植南方其他地区的试点经验,成为中央政策的"第二落点",推进稳妥而低风险的改革,这是"上海式改革"的常用路径,但这一次是例外。在地方国资改革领域,上海正抢占"第一落点",而"混合所有制"的实践上,这座地方国企第一重镇正在一骑绝  相似文献   

6.
说"顶层设计"的人多了起来。间或还有人说"顶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好,"顶顶层设计"应该更好。因为据说"顶层设计"和"顶顶层设计"就是要自上而下地重启改革和推动改革。在改革或疾或徐地进行了30余年,其意识形态色彩已然模糊之后,在改革的效益自然衰减,其可参照和比对的历史大背景被彻底颠覆之后,在改革的光环逐渐退色,其于发展的坐标意义和符号作用也日渐弱化之后,在中国,有人希冀以"顶层设计"来挽颓势、振声势,企望用改革的方法来破艰除难,这当然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举动。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光用"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无法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国家",而改革协调机制是判断真改革还是假改革的试金石。公众对此轮改革的预期可以说空前强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出台后,将要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意味着从顶层设计推动改革有了真正的落实机构。不久之前,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4,(22):40-42
<正>种种迹象显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先行正在同步推进。在实施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下,"混合所有制"、"引入资本"、"整体上市"等成为支撑新一轮大型国企改革破局的关键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国企改革进入实操阶段,一些大型国企不断爆出新的大动作。从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的混合所有制经营到中信集团的整体上市,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6家公司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地判断我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提出了改革开放是"两个关键一招"的论断,从国家的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三个维度,系统阐释改革开放的实践价值。从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方向、思想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方法论等方面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改革发展,持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坚持改革的全面协同推进与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强调调查研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定型     
赵义 《南风窗》2014,(1):2-2
<正>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一月有余的时间过去了,中央部委的重要官员开始陆续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发表文章,介绍与本部门有关的改革计划。与实务部门的动作相对应的是,理论界对于改革方法论的讨论也很热烈。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当属"系统改革论",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到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中,也多次强调了改革方法论问题。"系统改革论"包含很多子题目,比如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结合,改革顺序的设定等等。其中改革的顺序很重要,比如金融市场化,事关者大,就要把握节奏。还比如,过去基础行业国企垄断的改革,由于市场力量不发达,有效竞争只能停留在理论,而对垄断环节的监管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到了今天,社会资本已经很雄厚,自由竞争就成为了可能。这个时候,放开竞争和有效监管应同时得到加强。过去这些年,我们不是没有改革,也不是不想解决"体制性障碍",但由于改革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缺失,结果就是单项改革的异化,或者流于表层。比如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8)
正平衡好杜绝国资流失、严格追责和解放思想、健全容错机制、找到合适的混改办法并非易事,需要时间摸出石头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今年6月中央巡视组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中包含这条内容。7月14日,国资委通报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国企改革进展情况,称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但未提具体成果、员工持股推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唐昊 《南风窗》2013,(2):22-24
所谓基层设计其实和顶层设计、地方突破等并不矛盾,有时甚至还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合力共推,打破目前的改革僵持。截至笔者写作本文时,《人民日报》已发表了6篇关于"深化改革方法论"的评论。其问题意识很明确,即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中国的改革迈入不进则退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国是     
《南风窗》2013,(2):15-16
高层High Level习近平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他首先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他还对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全面推进"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  相似文献   

14.
包刚升 《南风窗》2012,(7):28-30
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而改革者的智慧体现在能否以恰当的方式启动改革,并逐步把改革导入一个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过程。2012年3月,中国北京,"改革"再次成为"两会"关键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改革"两字。在最后一次全国"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也誓言:"为了中国的改茧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全国"两会"期间,从政府到民间对改革的关注,恰恰说明改革出现了制度供给的不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领域从制度、结构到绩效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15.
国是     
《南风窗》2012,(26):19-20
高层High Level习近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华社12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他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国企和公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南风窗》2010,(21):2-2
<正>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新国资掌门人的上任,关于国企如何改革的讨论掀起新一轮热潮。和所有日趋复杂的改革一样,这次关于国企改革的热议,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甚至连某些领域国企应该继续做强做大还是应该逐渐退出,都得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如果说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是共识并且迫在眉睫,那么国企的问题很可能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难题之一,但如果解决得好,也可能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国企的一些问题早已广受诟病,特别是垄断国有企业,很多在国际上缺乏核心效力,在国内市场破坏公平竞争,即使亏  相似文献   

17.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4):27-29
在当前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形势下,法治的政治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在中国前所未有地统一在了一起。法治理想因此具备了现实推动力,也因此和改革逻辑相结合,成为深化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当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走入第四个10年之时,改革话语和法治话语同时向"全面"的层次升级,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遥相呼应。陈云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提出了"笼中之鸟"的比喻,来界定搞活经济和计划指导的关系。鸟得让它飞,捏在手里会死掉,但也不能没有笼子,否则鸟就飞跑了。最理想的状态是根据小鸟成长的情况,逐步扩大笼子的空间。这个精妙的比喻也被法学者用来形容过去30年中国的法治发展:法治之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2,(6):4-4
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特殊性意义在于:它隐喻和折射着中国通往未来的道路。有一种焦虑在弥散:在一系列困局中,中国能够突围吗?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对此感触最深的广东改革群体发声,力图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利  相似文献   

19.
政情     
《南风窗》2013,(1):18-18
发改委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家发改委日前在会议上提出,2013年将"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2013年我国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同时还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6)
<正>每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4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有机会比较深入地观察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施政理念、思路和操作路径。总体来说,2013年的实践说明,接过上任政府的接力棒后,这一届中央政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施政风格,工作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最明显的特点是不回避难题,既在难题中发现以改革收获红利的契机,又在解决难题中逐步形成务实的技术操作步骤。今日讲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