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已形成相对复杂的FTA网络,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推进路径也因此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多向化"特征,博弈氛围相对较浓,整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难度相应加大。而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贸易投资合作为重点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开放包容、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可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的不断推进,亚洲地区要进一步充实功能性合作,不断增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意愿、共同意识和身份认同;进一步发展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增强互联互通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扩大现有的FTA网络,不断加强次区域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制整合,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互动,以更符合亚洲特点的方式积极突破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2.
<正>亚洲经济正在崛起,这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体系。未来10—20年,随着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世界市场体系、全球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结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发展格局等,都会由此发生深刻变化。亚洲经济和"亚洲世纪"也必将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首先,亚洲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欧洲、美国和亚洲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亚洲生产总值、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在全球所占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4,(12):26-28
<正>中国的亚洲安全观主张"亚洲问题亚洲化"、"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是对美国借亚洲同盟体系主导亚洲安全问题的一种直接回应。5月21日,第四次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峰会,被赋予亚信进程历史上具有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亚洲被誉为21世纪世界的领导力量。支撑这种评价的是亚洲相对稳定的政局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但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动荡和危机成了这一地区的主题。一个四处冒烟的亚洲,正在挑战我们传统的国际环境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士新 《国际展望》2014,(3):149-153
正2014年3月21—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韩国、印度和乌克兰的专家学者围绕亚信(即"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与亚洲新安全观构建、亚洲安全机制、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亚信会议成员国共建"丝绸之路"、加强人文合作,实现民心相通、成立亚信会议智库圆桌会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达成  相似文献   

6.
<正>"安倍谈话"是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具体表现,是日本"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国际宣言。日本右翼和一些保守势力力求摆脱"战后体制",挑战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行动,不仅表现在出台安保相关法案、修改和平宪法等方面,还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伤害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受害国的民族感情。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日本与亚洲受害国"历史性和解"的美好话语,已经被"安倍谈话"的妄言打上了休止符。这将给未来中韩日三国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13)
正对中国普通网友来说,若不是财长楼继伟针对美国批评的高调回应在朋友圈广为传播,今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可能又被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亚洲安全大会给霸住眼球了。论重要性,比起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政府间旗舰级对话,由一家英国智库发起、将亚洲和西方防务部门高官聚在一起清谈的什么"香格里拉对话"确实不算什么事。但从香格里拉酒店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3,(20):77-78
在2013年4月吉拉德访华期间,中澳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阿博特的"亚洲优先"外交不是澳大利亚战略的大转向,充其量只是对其前任的继承和发展。澳大利亚当选总理托尼·阿博特称自己将是一位"亚洲优先"的总理。他说:"涉及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决定,将在与雅加达、北京、东京、首尔协商后作出,就像要与华盛顿商量一样。"阿博特是否会兑现竞选时的表态不得而知,因为被称为"外交门外汉"的他不止一次在外交问题上失言。不过,重视亚洲目前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朝野政党的共识,阿博特只不过是把其前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印经济互利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然而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的疑惧抵制姿态成为当前中印关系面临的现实挑战。中方需要开放各种渠道,耐心等待印方对这种机遇的再认识、再参与;中印增进共识的沟通渠道是多样的、畅通的,中印首脑定期互访、多边会晤是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中印首脑多边会晤四大常设平台可以发挥多边沟通作用、促进互利发展;在发展战略的契合与对接、金融机构建设与货币互认兑换、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方案研讨与高铁项目合作等方面,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已经取得不少共识与成果,中印经济互利发展不是从零起步,而是扩大战果。遭遇暂时困难的中印关系,在文明交流、互鉴与共存的东方理念引领下,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历史机遇,实现相互理解、尊重与信任,实现经济互利发展,进而促进亚欧大陆大联通、推动亚洲世纪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能源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印度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4年它的增长率高达8.2%,与中国一起被称为亚洲经济的"双引擎".然而,同中国一样,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惊人的能源消耗.目前印度的石油日均消耗量达200多万桶,是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能源消耗量的增大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不稳定,使得印度意识到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日主导权之争被认为是阻碍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东亚地区主义的历史表明,虽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日的地区主导权竞争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由于两国在推动自由贸易与对亚洲国家发展援助等经济议题上具有利益一致性,双方的竞争不但不会"撕裂"东亚,反而会刺激东亚地区主义运动,促进多边合作的深化。因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中日两国在第三国的民间合作的未来值得期待。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左右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变量,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行动随时可能会影响中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洲走上崛起的道路,尤其一些东亚、南亚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冷战结束后,在亚洲出现了更多的国际成员。面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启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明显的落差摆在这些新生国家面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成分最复杂、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大洲,亚洲从近代以来就是世界上矛盾冲突最多的地区之一。与发展经济相比,避免各类冲突引发的破坏性影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自1945年灾难性的二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战后各国的共识。中国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战后中国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引擎。今天,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倡议,其目的就是要推动亚洲、欧洲以及大洋洲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发  相似文献   

15.
序言 1997、1998年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以及伴随而至的经济停滞,使得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的东亚地区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开发模式的终结。针对东亚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忧虑,可能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被支持这些地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于9月3—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根据亚洲各国政党的要求和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常委会的建议而举办的。这次会议是亚洲各国政党汇聚一堂,共商合作与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是亚洲各国政党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适应亚洲区域合作迅猛发展的势头、寻求扩大政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创举;是亚洲各国政党交流政治理念、寻求政治共识、增进理解与信任的重要论坛。从第一次马尼拉会议到第二次曼谷会议,直到今天的北京会议,亚洲政党国际会议逐渐形成为新形势下亚洲政党谋求发挥自身独特作用,促进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渠道与新机制。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各国政党代表围绕”交流、合作、发展”的主题,就”地区安全与多边合作、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这次会  相似文献   

17.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郭濂 《当代世界》2015,(8):56-58
<正>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日渐僵化、广受发展中国家诟病的背景下,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横空出世,无疑为现行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立足亚洲区域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主要使命是解决亚洲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以谋求亚洲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13,(10):14-14
01买不到的软实力英《经济学人》4月27日如今中国的需求触角已延伸到亚洲的每一个角落,像印度某些偏远村庄到处是为中国供给燕窝产品的燕子窝;新加坡广建赌场;印度农场以往被丢弃的"垃圾"—鸡爪—大量出口中国;澳大利亚和蒙古部分地区也与中国合作进行矿产开发。中国对于亚洲区域,已经不仅是市场,同时还是出口商、投资方、承包商或是慷慨的政府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世贸组织成立后,区域性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区域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与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却最落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松散的经济组织状态,大大制约了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在市场驱动模式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所加快,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