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自觉利用报刊的功用,使其成为推进维新改革运动的有力工具,在思想启蒙、倡导民权和配合新政的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遵宪是维新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时务报>的重要发起人,与湖南<湘学报><湘报>的创办也密切相关,他的办报实践与思想在维新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兴豪 《求索》2010,(10):238-240
《万国公报》对办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刊功能的认识,启发了维新派投身报业的热情,同时它对维新思想的宣扬激发了维新派投身变革事业的热忱,鼓吹要在中国实行变法、推行新政的言论,在中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政治影响,对维新思想的萌芽起了一定的作用,为维新派变革主张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维新运动的开启起了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淑琴 《求索》2008,(7):55-5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主张维新救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从文本考察的角度看,《时务报》刊发的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强烈反映和路径选择。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深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泥。他以“公理”观论述维新的合理性,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一种提升;同时梁启超认为维新的核心在变革政治制度,这与之前的洋务思想从物质器皿层面改革的思路已经大为进步;更重要的,梁启超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注重“民”的作用和价值,显示出他的政治文明远见。这奠定了梁启超不朽的思想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海江  孙佳乐 《求索》2011,(5):257-257
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在清末甲午前后国家危急、民族存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以办报为手段,参与政治文化活动。其办报时间整体虽不长,但是,他们对于报刊和新闻的思考,对于报刊与政治、文化关系的理解,却在中国新闻思想史上具有整体的开创性和深远意义。徐新平教授的新著《维新  相似文献   

5.
湘新出[2009]26号HNPR-2009-44003各报刊社:为进一步加强报刊管理、深化报刊改革、促进报刊发展,根据《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期刊年度核验办法》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做好2008年度报刊核验工作的通知》(新出报刊[2009]62号)的相关要求,我局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维新运动史上,湖南无疑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阵地。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皮锡瑞、樊锥等为代表的湘学人物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宣战,掀起了全面学习西方的高潮。与此同时,湖南守旧士绅也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对变法进行了联合扼杀,导致了维新变法的失败,也促成了中国历史由维新向革命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维新运动史上,湖南无疑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阵地。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皮锡瑞、樊锥等为代表的湘学人物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宣战,掀起了全面学习西方的高潮。与此同时,湖南守旧士绅也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对变法进行了联合扼杀,导致了维新变法的失败,也促成了中国历史由维新向革命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报刊作为呈现日据时期台湾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翻看这些旧报刊时,常常会看到很多与日本殖民统治全然对立的抗日书写。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台湾民报》、《台湾大众时报》、《台湾新文学》为中心,还原台湾同胞在殖民地语境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声音,再现日据时期台湾报刊的抗日主张。一1954年,杨守愚在《赧颜闲话十年前》中,曾高度评价《台湾民报》在日据时期反日运动的引领作用:"反  相似文献   

9.
《求索》2015,(1):193
《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湘学名人丛书》(五卷本)"一本湘人奋斗篇,半部中国近代史。"在艰难曲折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湖南人做出了突出贡献。从百年历史时段中遴选出50位湘学人物,通过概述他们在推进我国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现代化等方面的成就,诠释了千年湘学的精神特质,揭示了湖南在中国近现代独领风骚的历史之谜。丛书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作序。《湘学八论》该著由湘学研究院8项重点委托课题汇编而成,旨在解决湘学研究的对象、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4月3日是邹容逝世113周年的纪念日。近日,重庆市渝中区在位于渝中区南区路的邹容烈士纪念碑前开展了多场祭奠活动。邹容烈士亲属代表、市民代表、武警战士、少先队员等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并瞻仰烈士纪念碑。邹容(1885-1905),原名桂文,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省巴县(今重庆渝中)人。邹容自幼受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甲午战争后,他读到《时务报》等维新报刊,成为新思想的热心传播者。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各要角辗转逃亡海外,在华侨社会中组织保皇会,创办大批华文报刊和华文学校,宣传保皇维新,进而灌输民族爱国理念,增进现代知识。保皇派以华校安置和培养维新人才,以华埠报刊发动华侨,促进维新派组织的发展,启发和推动了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觉醒,并进一步影响国内舆论和政局。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博士研究生陈志,在2006年第9期《大连干部学刊》发表的《科学发展观的多维解读》论文(8000字),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7年第3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文转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长期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利用报纸等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它视为办好报纸的三个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的新闻批评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关于新闻批评的论述,是邓小平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新闻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认为,“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①邓小平在主办《红星报》过程中,为我党报刊的优良传统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4.
(本期共公布7篇) (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是怎样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作者郭小坚,学报1988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 988年第5期“. 、(2)《对国情的探索推动青年毛泽东成长》,(作者沈郑荣,犯学报1988年第6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毛译东思想研究》198b年第1期。 (3)《略论主体意识的选择性结构》,(作者志斌琢裙,学报1989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1989年第6期。 (4)‘《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思想内化规律探析》,(作者金家林,学报1989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1989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5.
斯密的《国富论》在中国的影响有三个阶段:清末以严复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家想从《国富论》中寻找实现中国维新变法、富国强兵的思想武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富论》被作为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来源之一、被作为《资本论》辅助读物来研究;改革开放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我们研究《国富论》,主要是要从中得到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启发,以“富国裕民”。  相似文献   

16.
我校戴学章教授在《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第9期发表的《试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特征和经验》(9000字),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8年第12期全文转  相似文献   

17.
朱维铮,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中国文化史、中国经学史博士生导师。曾在北美、西欧和东亚的多所大学做过客座教授。著作主要有《走出中世纪》、《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及与人合作的《孔子思想体系》、《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等,被海外学术界誉为“学术杀手”。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排名及《研究报告》,《观察与思考》杂志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观察与思考》杂志全文转载总数为15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排名中,《观察与思考》杂志全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揭示了湖南近代新闻事业兴起时的三个特点。一 作为湖南维新派喉舌的《湘学报》和《湘报》 ,是以官办和半官办的形式创办的 ;二 两报立足于宣传和服务湖南新政 ,自觉与学堂学会联为一气 ;三 两报宣传的政治改良思想最富于激进色彩。文章一并探讨了这些特点的成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和龚自珍齐名,可称为维新思想先驱的,是魏源。他比龚自珍晚死十多年,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其著作的内容,在“学习西方”方面,确较龚自珍发展了一步。魏源的“变易”思想,受今文经学影响也较明显,他对经籍专书进行了缜密研讨,写了《诗古微》和《书古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