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沟通型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树立平等的师生交往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转变师生角色等主要途径构建学习共同体则是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钱结海 《传承》2010,(21):18-19
在高校党员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的情形下,把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定位在研究型学习共同体上,是适合高校党员群体特征,促进高校党员深度学习政策理论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党员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内,可以建立起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和课题制学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党员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的情形下,把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定位在研究型学习共同体上,是适合高校党员群体特征,促进高校党员深度学习政策理论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党员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内,可以建立起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和课题制学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6,45(3):1-7,83
海峡两岸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不少领域里存在差异,民意也有歧异与落差。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显现、维系和生长离不开两岸民众的交往、沟通。通过多年两岸的往来,当前两岸共同市场已见成效,其他领域的交流和交往也有相当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建构两岸公共生活的努力会使两岸民众有更多真诚的沟通与意义的分享,有助于两岸民众形成沟通、理解与共识的相处之道,提高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亲和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明了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性,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比较好的师生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科研能力决定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与教师的终身学习、持续研究和常态反思息息相关。SharingImproving网络学习共同体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构建。"共享·进步群"的宗旨是共享优秀资源,不断完善自我。它的运行由多元发散型互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协作讨论评价机制构成。网络化协作学习能够敦促教师进行及时反思、科学对比和创造性思维,即对自我学习过程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新的认知,步入教学、研究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不仅具有实质的物质效益,更具有深刻的伦理蕴涵。面对数字化浪潮对国际伦理规范的冲击所引发的全球性伦理难题,数字命运共同体以新的高度对现有国际伦理观念和伦理规则进行重塑,回应人类社会数字转型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使其在新的伦理道德框架内实现数字向善,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但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和党的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推动者。提高领导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化解矛盾、降低处理矛盾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履行其基本职能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和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态势。基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学习共同体,通过对六名熟手型外语教师的反思日志分析和课堂教学的观察,归纳了专业学习共同体对熟手型外语教师在自主发展意识、教学自主和发展自主方面的作用和成效,探究了熟手型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结果表明,基于课程建设的学习共同体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国际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现存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崩塌。中国应时顺势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如何构建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解决当前的全球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发展需求,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思想以及“人的解放”思想相统一,是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新的理念、新的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人类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和特质。随着现代性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面临现代性方面的侵袭,陷入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疏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背离、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隔离的异化发展困境。共同体是对高等教育现代性问题的"使命召唤"。高等教育要以共同体的理论工具消解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困囿,要坚持技术理性和关系理性的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个体理性和整体理性的统一,从主体、机制、实践、网络四个维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3.
韩洪涛 《求索》2010,(8):47-49
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转向共同体的发展模型是其基本的目标指向。"共同体"概念导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思想,费迪南·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的基本论述则是该理论最早的完备表述。而后的学者对人类共同体的研究都沿着亚里士多德和滕尼斯的路径进行。在我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伦理构成了中国社会践行社会共同体理论的传统根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基于价值观念、性感、习惯等本质意志的精神信念为中国社会共同体的重构提供了理论支撑;转型社会的现实使得中国重建社会共同体成为一种必然。于此,本文提出我国社会共同体路径培育的三个转向,以期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有益。  相似文献   

14.
娜日斯 《前沿》2013,(21):160-161
企业是社会经济细胞,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把企业建设成为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正>沟通协调,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沟通,有关各方互通信息、交流情况,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彼此的立场、观点,协调相关的政策、措施,从而在工作中更加紧密地呼应、合作、配合,也使各级领导机构和部门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能不能很好地沟通协调,相当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20,(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来,因其对于中国和世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学界研究热点。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复杂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处于初级阶段,其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于进一步探寻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新东方》2018,(1)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者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浦东新区以探索建立健全党组织与“两新”组织负责人的双向沟通机制为突破口,挖掘党的工作资源、激发党的工作活力、加强党对“两新”组织的政治引领。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浦东“两新”党组织的双向沟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初步呈现出纵横交叠、点面结合、多元并存等几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