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叶俊 《当代贵州》2014,(16):22-22
“按照规划,我们会再建一条跑道,与当前的这条并列延伸.”遥指机场跑道旁的空旷地,贵州省安顺民用航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涛谋划着未来,他坚信,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旅游市场,黄果树机场定能成为支线机场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这里,是贵州旅游的发源地. 安顺是拥有两个5A级景区的地级市、全国第一批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对于贵州安顺而言,如命脉一般.然而,却有人直言:“黄果树下无风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细分和需求多元化,“安顺受益于黄果树,也受困于黄果树”的窘境不断暴露出来:游客在黄果树一游之后便匆匆离去,80%的游客只是一日游或景点游.  相似文献   

3.
刘鹏 《当代贵州》2020,(14):15-15
完全没有想到,我竟然能乘坐包机出去打工!3月5日,我在政府的安排下来到安顺黄果树机场,准备前往青岛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务工。一路上,政府的工作人员不仅给我们发口罩,还不断提醒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更让我惊喜的是,政府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1500元的补贴。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顺通过构建大黄果树全域旅游树网模型,把龙宫、大屯堡、格凸河等散落的资源串联起来,打造全域旅游的"参天大树"。而"瀑、洞、屯、河、食、养、廊、野"则是大树上结出的八大珍果。安顺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屯堡更是名声在外,由于保留了600年前明代江南地区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让诸多学者和  相似文献   

5.
正走进安顺屯堡村寨,随处可见穿寨而过的清澈河流,雕刻精细的石桥,古朴独特的石房,山清水秀,流淌着悠远的江南韵味。冬季是贵州旅游的淡季,然而安顺市大屯堡景区的游客却是纷至踏来,景区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以云峰屯堡为代表的屯堡旅游助阵,安顺旅游迈出新步伐。"讲好屯堡故事"成为安顺旅游正在挥笔写就的新篇章。"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屯堡文化旅游圈呼之欲出,使安顺形成‘黄果树+龙宫+大屯堡’旅游产业体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何颖的外公尹华伦住在黄果树大瀑布旁半边街上的一间茅草房,以种田为生。198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精通制铁工艺的尹华伦在半边街上做起铁农具买卖,挣到钱后很快盖起3层小楼。上世纪90年代,黄果树景区加快旅游发展,周边不少老百姓渐渐吃上"旅游饭"。安顺城主干道直通紧邻  相似文献   

7.
<正>安顺市按照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加快景区建设、丰富产品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大力实施"市域景区化、产品多元化、服务标准化、营销数字化"四大工程,全力拓展和打造大黄果树旅游圈。九年回首聚黔中,再看安顺新风貌。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召开,这是继2006年首届旅发大会之后再一次在安顺举办的盛会,作为东道主,安顺又一次吸引了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目光。旅游优势不可替代安顺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资源富、区位好、影响大"是省内其它地区无法比拟、不可替代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  相似文献   

8.
丁武光 《当代贵州》2012,(21):52-54
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二十七日,乍暖还寒时节,贵州的山水街衢间走过一个青衫飘动的身影,52岁的徐霞客在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西行游历中来到贵州。徐霞客在贵州游历期间,留下约3.5万字的《黔游日记》传世,其中有8500字是关于安顺的描述。在徐霞客的笔下,安顺这位"幽居在深谷"、"绝世而独立"的"佳人",以其独有的风姿显现于世。描山绘水叹天工奇巧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十八日晚,徐霞客从广顺县白云山西北下山,经贵阳马铃堡,从野鸭塘一带进入今安顺辖区内的平坝县狗场堡。  相似文献   

9.
叶炜 《当代贵州》2014,(16):9-9
安顺市委组织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把黄果树石头寨、滑石哨两j个联系点打造成全国、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为目标,组建帮扶小组与当地群众心贴心、手牵手,面对面解决问题,实打实帮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坚 《当代贵州》2012,(21):10-11
当前,安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国发2号文件把一些事关安顺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实施,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大事将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对安顺实现提速发展、赶超跨越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黔党发15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加快安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了全面启动、深入实施的新阶段,把安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安顺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定位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的政策机遇,发挥安顺生态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以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顺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提速赶超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建工黄果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组建营运,盘活了国有资产,探索了合作投资、收益共享、支援脱贫攻坚的经济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投资人不管建设的老模式,创造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新路子。为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黄果树城镇化战略和全域旅游战略推进步伐,深入贯彻安顺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正>让世界知道一座城市也许容易,让世界了解这座城市则不简单。不过,倘若从一道千丈瀑布里来触摸这座城市,或许会简单许多。比如安顺。千百年来,黄果树大瀑布的壮美气魄,赋予了安顺以大气、秀气与灵气。安顺,作为贵州旅游的发源地,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带最精华最美丽的地方,自开埠以来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魅力:彰显一座城的底蕴与底气历史似乎颇为眷顾安顺,虽居西南一隅,却不时在这里留下篇章和典故:作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商风日盛,历经百年,曾领黔地之先,有"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之谓。  相似文献   

13.
正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扬"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一切要为小康苦干"的王若飞精神,新起点上的安顺引人期待。安顺,醉美瀑乡。在这里,贵州山水纵笔泼墨,向世界尽情展示着奇瑰秀丽。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安顺获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最美丽城市",黄果树荣获"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  相似文献   

14.
9月25日到9月30日,安顺若飞广场每天都演出一台安顺市自己创作排演的节目。这是安顺市委、市政府组织的2006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之一的“神秀黔中安顺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神话歌舞剧《黄果树传奇》、大型花灯歌舞《唐二闹春》、地方民族歌舞综艺晚会《龙宫之夜》——一台台取材于安顺地方风物,富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演出,让安顺市民大饱眼福,扎扎实实地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7日,主题为"精彩西秀·黔程安顺"的第六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市西秀区召开。为何用"精彩"来评价西秀旅游,西秀旅游"精彩"在何处?记者就此采访了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郭伟谊。西秀旅游正当时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2,(21):1-2
把安顺建设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到2024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正当全市上下深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奋力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5月12日,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安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树。这饱含着省委、省正勿符对安顺的期望和关怀,凝聚着省直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承载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17.
陈坚 《当代贵州》2012,(35):25-25
作为安顺唯一的代表,我代表九万多党员参加党的十八大,这既是一个荣誉也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使命。安顺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也慢,但是我们有自信,确立了在发展中发挥优势、避开劣势,走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赶"与"转"的交响,流露出同步小康的跨越自信;改革与开放的并举,彰显着后发赶超的强劲活力;脱贫攻坚与民生保障的合唱,演奏出幸福安顺的华美乐章。隆冬时节,秀美安顺蕴含勃勃生机。虹山湖公园碧波荡漾,人来人往;黄果树(川渝)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安顺供销展示中心的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正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黔货出山";普定兴东民族大健康养生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古镇旧州古色古香,大明遗风静静流淌……安顺在变。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有些数字让人怦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喜欢名山大川,有人喜欢名胜古迹。在贵州黄果树景区,从OTA(线上旅行社)平台上不断导入的游客大数据,让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同样"人山人海"。黄果树景区自2013年启动"黄果树+互联网+N"的旅游产业升级战略以来,已经生成了774万游客的消费者画像。依托这些数据,游客在行程  相似文献   

20.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7):52-53
"天然的好景有的是,但有的路途遥远,一生只能作一次旅游;有的以险取胜,只能供一部分人做冒险的旅行,只有这天星桥,路又不远、山又不险,景却特美,你可以一来再来,细味漫游。"因为读了梁衡先生《桥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这篇散文,北京的游客张景春一年不到就两次来贵州黄果树景区。"第一次是来贵州出差,走马观花的游了一圈。这次是特意休假过来,准备待上两三天。"张景春说,如果把第一次看作是观光,那这一次应该叫体验。一年游两次,感受各不同,时间间隔不长,景区变化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