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1):32-33
以发展绿色产业及商贸集散、旅游为主导的商贸型城镇,推进了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宽阔整洁的紫江大道,典雅别致的居民小区。走进开阳县龙岗镇,一幅精美画卷映入眼帘,一个宜居的城镇渐显端倪。近年来,龙岗镇本着"以发展绿色产业及商贸集散、旅游为主导的商贸型城镇"的定位,坚持科学规划、强基固本,使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十师一八三团借助黑龙江省援建东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投入5亿多元加快小城镇建设,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生态家园,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城镇正在崛起,让这里的职工敲开了盼望已久的幸福之门。10月10日,家住龙新缘小区的宋晓燕一边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岛铺集镇明确发展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发展档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人口集聚,走出了一条边界发展型小城镇的特色之路。其经验启示主要有:坚持规划引领,构筑现代化小城镇发展框架;坚持产业强镇,以产业化、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发展;注重特色活镇,以独特的景观风貌、鲜明的地城风情提升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天国 《当代贵州》2013,(32):38-38
两面是鳞次栉比的标准厂房,绿树成荫;东面是喧闹繁华的商贸集镇,车水马龙。这就是息烽县小寨坝镇-一个产城一体的绿色小城镇。  相似文献   

5.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瑞 《新视野》2003,(4):16-17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近20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问题也是不少的,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除中心城镇外一般城镇的人口在3万人以下;二是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这几个问题不是孤立的,他们与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解决它们,必须有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置身于官寨古街,无论你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洞穴奇观,这里有神奇俊美的自然山水,这里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走进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宽阔平坦的马路,绿意葱茏的田园,别具特色的民居,风情浓郁的村庄,诠释着一个示范小城镇"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丰富内涵,展示着一个绿色小城镇"花常开、果常熟、地常青、客常来"的独特魅力。党政"领唱"着眼特色做文章"古寨修得像座城,青色石板铺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产业布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农村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协同发展,是福建省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文章从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协调空间产业布局;发展农业精深加工,加快现代农业进程;打造主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态,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发展企业产业集群,提升小城镇竞争力;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整合企业聚集城镇等六个方面,阐述福建省实现农村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建设协同发展应遵循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必须把小城镇作为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产业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对策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性产业,发挥必要的政府干预手段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为城镇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突破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瓶颈” ,须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城镇财政体制 ,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 ;其次 ,通过国家财政贴息 ,设立小城镇建设信贷担保基金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 ;三要面向社会 ,依靠市场 ,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四要提高城镇科技含量 ,节省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农牧团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载体.本文力求在兵团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寻求一条保持城镇发展活力、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经营.  相似文献   

11.
从乡村到城镇,从农民到工人,从返乡农民工到自主创业者,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诠释着小城镇建设带来的山乡巨变。  相似文献   

12.
周道华 《理论导报》2007,(12):29-31
制度引起的体制性问题是制约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体制性制约因素主要有:行政等级化的城镇体系对小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小城镇社会管理的制约;财政体制不完善对小城镇社会发展投入的制约;小城镇政府职能定位的偏差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二元社会管理结构对小城镇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城镇建设中将"产"作为"城"的根基和引擎,将"城"作为"产"的依托和载体,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征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突破发展。在小城镇建设中将"产"作为"城"的根基和引擎,将"城"作为"产"的依托和载体,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贵阳南大门一座产城互动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示范小城镇正崛地而起。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国内外小城镇建设实践及其一般经验出发,通过对长兴县小城镇建设工程的实证研究,指出该县已初步形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择优扶强、以点带面"的"一核心、三组团"重点发展战略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建设资金短缺、城镇集聚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可能的改善思路和建议,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努力构建政府和市场互动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杭州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品质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某种意义上说 ,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终极目标。而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中介———小城镇的发展质量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发展质量即城乡一体化水平。从目前情况看 ,杭州市所辖的建制镇数量众多而品质欠高 ,难以充分发挥吸纳流动人口方面的“蓄水池”作用 ,而现有的政策体系尚不足以支持赋予其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大战略”地位 ,而调整城镇规模结构 ,重视体现城镇文化特色以及塑造城镇“新市民”则是提升小城镇品质的当务之急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李霰菲 《世纪桥》2014,(10):95-96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其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它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它又与城市关系密切,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本文以福建省福安市为例对小城镇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发展论坛》2002,(3):63-63
近年来,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依托乡镇工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牢牢抓住不放,走出了一条“工业带动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进开放,开放经济推进城镇发展”的小城镇建设路子,城镇经济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拉动了经济发展。几年来,累计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驻地人口膨胀到1.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连续两年获青岛市重点小城镇考核第一名。一、科学规划,高起点确定小城镇发展定位规…  相似文献   

18.
兰东 《求实》2002,(11):35-36
小城镇既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和桥梁 ,又是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推进城镇化是落后农业国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要做好发展小城镇这篇文章 ,一是要转变观念 ,树立开放统一的大市场意识 ;二是要把握原则 ,精心规划 ;三是要合理布局 ,以工兴镇 ;四是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调动群众“造城”的积极性 ;五是要加强小城镇的综合治理 ,为小城镇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雷 《求是》2013,(3):46-47
江苏省泰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隔江相望。作为一个刚刚组建16年的地级城市,泰州市在一张白纸上规划,从微薄底子上起步,经历了艰苦创业、奋力赶超、快速崛起的进程,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引领,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医药城。长期以来,泰州传统产业比例偏高,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城市化道路的选择要从各个国家的实际出发。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加快小城镇建设要科学编制 ,深化各项制度的改革 ,加强城镇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