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殷开 《同舟共进》2008,(12):14-14
杜导正,曾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羊城晚报》总编辑、新华社总社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1977年5月我从广东调回新华社总社国内部,先后在新华社、《光明日报》和新闻出版总署工作,可以说是改革开放许多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特别对舆论宣传推动改革开放的作用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7,(4)
正1964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的报道,这是有关焦裕禄事迹最早的一篇报道。我参与了这篇报道的采写,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事,现在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我原在新华总社国内部工作。1964年10月,总社调整河南分社领导班子,我到河南分社任副社长。当时分社的社长还没有到职,我的任务是先把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1950年11月底,我接到命令,赴朝鲜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下简称总分社),协助总分社社长普金工作。这正是组织上调我来新华总社的目的。在我进行入朝准备期间,三野的主力9兵团已从山东开拔,直接入朝作战。第一、二次战役打得很漂亮,第三次战役又  相似文献   

4.
近日,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慎海雄在《嘹望》周刊上发表文章说“庸俗的‘满意率’败坏党风危害大”。 每到年末,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办理工作,都要来一个回头望。望什么呢?多半都会是“满意率”或者“基本满意率”,而是“办成率”却少有人去望。正是这个居高不下的“满意率”,使的一些建议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于是,有人对“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政府外交部于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通知新华社駐雅加达分社社长张海涛,无理宣布"暫时封閉"新华社駐雅加达分社,撤銷新华社駐雅加达記者的記者証,停止他們的一切报道活动,并停止新华社駐雅加达分社在印度尼西亚发行新华社新聞稿。新华通訊社对印度尼西亚政府这一蓄意破坏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驟,提出强烈的抗議。  相似文献   

6.
从1994年起,我连续6年参与新华社妇委会的工作。1998年,我又当选全国妇联八届执委,由此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兼职妇女工作者。 在新华社两届妇委会中,我都任副主任,并兼任宣传组的组长,利用我一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搞宣传报道的特长,为妇委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参与妇委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等的起草,还先后在《前进报》上发表了有关妇委会活动的稿件10余篇。与此同时,我还为妇委会开展的以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出谋划策。 在多年的报道采访中,我深刻地感受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09,(13):33-35
2008年5月,《泰晤士报》北京分社社长马珍在救灾现场看到的一个细节让她惊讶和感动不已。 “灾民都集中在九洲体育馆,那里人很多,但让我吃惊的是,厕所竟然不臭。”她说。马珍从这个细节中看到了秩序,然后又从秩序想到了更深层的力量,她当然应当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8.
晓峰 《今日浙江》2008,(15):58-59
从北京到伊斯兰堡,胡晓明成长为新华社最年轻的首席记者1988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磐安县人胡晓明进入新华社工作。三年后,他被派往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担任见习记者,负责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个国家的驻外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9.
人物简介:周瑞金,1939年10月生于浙江平阳县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要书记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并兼任华东分社社长。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出版专著《宁做痛苦的清醒者》、《新闻改革新论》,与人合作编著了“思想者文丛”以及《编辑学》、《现代科技新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读本》等书  相似文献   

10.
缅怀我刊的一位先驱者李伯悌本刊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李伯悌是本刊最早的编辑兼记者、1951年,周总理建议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创办并领导《今日中国》杂志(创刊时称《中国建设》),陈翰笙教授受命筹建工作,招募人员。他立刻想到了当时就职于新华社天津分社的李伯悌...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我阅读了《当代广西》第21期《一位新华社记者的百色情怀》,深受感动与启发。新华社记者刘广铭讲述了自己在百色的两次采访经历。有一次是在百色靖西县龙邦镇大漠外屯的采访,途中遭遇山体滑坡,汽  相似文献   

12.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无理要求現在回国休假的新华社布拉格分社社长黄振声和記者张毓芬不再回捷,同时无理要求迅速召回該社記者陆郝庆,并且于七月十七日通知中国駐捷大使館限令陆郝庆四十八小时以內离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发表声明如下: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于新华社布拉格分社記者采取的粗暴无理的行动是蓄意恶化中捷两国关系、加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歧的严重步驟。继苏联政府无理要求召回中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还被世界公认为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齐名的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还在利用的工程。1980年代,新华社编辑的大运河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国大运河画册》,成为当年国际上的畅销书;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成为当时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但遗憾的是,这么个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反而在今天,在国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远不能和万里长城相比,而且现在已到了缺水“断奶”、污染与破坏加剧,再不保护就有可能消逝的危机关头。2005年底,3位著名专家联名写信给大运河流经的18个市区的市长,呼吁联合申遗;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58名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议案,使大运河再次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大运?     
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还被世界公认为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齐名的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还在利用的工程。1980年代,新华社编辑的大运河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国大运河画册》,成为当年国际上的畅销书;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成为当时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但遗憾的是,这么个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反而在今天,在国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远不能和万里长城相比,而且现在已到了缺水“断奶”、污染与破坏加剧,再不保护就有可能消逝的危机关头。2005年底,3位著名专家联名写信给大运河流经的18个市区的市长,呼吁联合申遗;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58名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议案,使大运河再次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还被世界公认为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雅大佛塔齐名的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也是其中目前惟一还在利用的工程。1980年代,新华社编辑的大运河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国大运河画册》,成为当年国际上的畅销书;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成为当时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但遗憾的是,这么个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反而在今天,在国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远不能和万里长城相比,而且现在已到了缺水“断奶”、污染与破坏加剧,再不保护就有可能消逝的危机关头。2005年底,3位著名专家联名写信给大运河流经的18个市区的市长,呼吁联合申遗;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58名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议案,使大运河再次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常听我父亲说:1948年7月他与伯父同在十三纵队参加兖州战役,在我伯父牺牲前,他在纵队教导团,半夜奉命从麻场往兖州运弹药,拂晓前正到兖州西关,但相互不知,难以见面。战役结束后他分配了工作,正请假想去看我伯父,突然纵队政治部派员送来我伯父牺牲的讣信和他的照片、袖珍小辞典等,我父亲含泪读完了讣信,收下了遗物。随后,华东野战军十三纵队政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新华社华东分社专门发了唁电,悼念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姜树堂。延安《解放日报》、《陕甘宁边区报》、《东北日报》、《大众日报》、《渤海日报》等都转发了讣闻,同时《战士文化》、《战友画报》、《华东  相似文献   

17.
1970年7月1日,我正式在新华社甘肃分社上班。我长期从事军事和内参报道,很想转到全面的新闻岗位上,1956年曾有一次机会,总社任命我为福建分社社长,途经上海时胃病大发作而未能到职。这次来甘肃前,我已四年没干工作了,自然是加倍地使出“老牛”劲头。然而,事情的悲剧性恰恰是,此刻正赶上“文革”后期,我们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处于紊乱状态,政策反常而多变,革命与生产相互打架。决策者几乎每年都有不同以往的“战略部署”,批陈整风、批林批孔、全面  相似文献   

18.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7,(11):25-26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党的十七大秘书处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