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状]实行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心工程。今年,扬州市维扬区明确提出"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鄂州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服务大局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工作切入点,科学谋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有所作为,为促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发挥议事决策作用,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就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将市委的主张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抓好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2012,(7):10-15
正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引领首都在更高水平上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的改革,改革如同涉水,而目前的阶段已无法再"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从首都发展战略和人民关切的问题中选题立项的北京市政协,再一次紧跟发展动态,牢牢把握住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将围绕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商议政确定为今年一项全局性重点工作,组织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和专家学者开展大规模联合调研,力求为已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强 《北京观察》2012,(2):48-49
正城乡一体化既有城乡"一样化"的方面,也有城乡不"一样化"的方面。没有"一样化",就谈不上"一体化";而如果城乡全部"一样化",实际上也就消灭了乡村。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是北京市提出的要求,也是承诺。在首都发展的新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以新的理念作为指导。如果缺乏新的理念,因袭工业化阶段和城乡二元制度的一些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的奋斗目标,作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发展成就体现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5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35.82亿元:财政收入由28.64亿元增加到68.9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310.07亿元增加到769.57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十三个翻番",即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要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推动首都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城乡一体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正强 《政策瞭望》2007,(12):19-22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产业集群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管理现代化和发展环境优化"五大战略",继续依托六城联创、文化大市、平安乐清、五动富民计划、法治乐清"五大载体",全力推进创业创新,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率先编制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提出"新型城市化"命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13年城市化率达到64%,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特别是兰州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发展的主题,也是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属性。兰州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通过学习、研究和借鉴我国其它地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及经验。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比较有影响的成都、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推进兰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率先走出一条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路,2013年7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上海市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的若干意见》。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本市的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取得了进展,全市上下坚持用改革发展思维推动综合帮扶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江苏政协》2010,(8):38-39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跨越的战略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各  相似文献   

12.
<正>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2003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走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首位。在新形势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建设"两美"嘉兴打下扎实基础。一、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稳定农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阳泉市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发展战略,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入手,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统筹城乡发展是我省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七个一体化",不断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形态、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进一步助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丰市政协积极开展调研座谈活动,并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集思广益,建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武汉为实现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必须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可以从六个方面理解城乡一体化目标:一是基于"全域武汉"理念,实现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二是坚持"产城融合"方向,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三是按照"无缝对接"原则,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四是依据"均衡供给"原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五是立足"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六是着眼"生态宜居"理想,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当前,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必须在几个重点方面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具体而言,要努力在"全域"式规划编制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式、农村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流动、社会保障对接并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互联网+农业"创新工程、精准扶贫和实现小康社会等八项工作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江苏政协》2013,(10):9-10
<正>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调研中发现,我省有些地方不注意统筹协调,各自为战,城乡建设随意性比较大;有的把"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农业变工业"视为一体化目标,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有的忽视城乡建设规律,不顾城乡特点搞"一刀切"。为此建议:一、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抓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5,(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苏州作为推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地区,有条件、也有必要率先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苏州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民、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前列。一是城乡保障三大并轨。坚持统筹城乡,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唯一城乡一体化发  相似文献   

18.
李文俊 《群众》2009,(9):72-72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常熟市推出城乡文明一体化工程,通过组织文明市民共育、和谐社会共创、文化事业共进、优美环境共建、发展成果共享五项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1,(3):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对未来五年跨越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至关重要。我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跳起摸高,顺势而为,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加快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分解"十二五"规划年度任务,编制  相似文献   

20.
温彪 《传承》2011,(10):46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兴业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后发展的新建县,需要从强化五个理念入手,结合县域实际,积极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