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求知》2009,(5):47-47
王茂林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撰文指出,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中国2007年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理性看待。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跃居全球第3位.而人均GDP却仍处于全球第100位前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综合国力不强,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世界排名靠后;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GDP排名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今年8月16日,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二季度GDP仅环比增长0.1%,为1.288万亿美元,而中国二季度GDP则报1.337万亿美元,已经明显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2,(12):48-48
林利民在《环球》第22期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大国是否可以称之为世界强国,可依据五大要件来判断:其一.世界强国一定要以人口和国土规模为基础,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其二。经济能力,包括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食产量、能源资源产量、钢产量、发电量,等等。GDP总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财富情况和富裕程度。在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是财富多、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富裕的国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强国。比如,瑞士、卡塔尔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也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德法英等国,但它们不是强国,这是因为,不能脱离国家规模来孤立地谈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3,(22):40-40
中国的综合力量有多强,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会全面影响我们对国家外交行为的评价。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接近英法德的总和,或者约为日本的1.5倍,俄罗斯的4倍,但直觉又告诉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像GDP显示的那样强大,我们很难说已是真正的“世界老二”。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编后语     
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中指出,从1952年到2003年,中国的GDP,从占世界比重的5.2%上升到15.1%,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经济体。纵观历史,1820年(清嘉庆25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大约占到世界总量的1/3左右。从那时开始到1952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处于日益下降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上升,1978年之后大幅上升,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这一伟大复兴,需要数代优秀人才励精图志、勇于全方位引领世界潮流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17,(12):81-82
《新京报》2017年12月5日发表记者李丹丹的文章指出,12月4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写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两本蓝皮书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互联网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GDP排名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今年8月16日,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二季度GDP仅环比增长0.1%,为  相似文献   

8.
近日湖北省公布了该省“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规模:12万亿!这一计划,三倍于中央政府的投资,几乎接近湖北省GDP的10倍。  相似文献   

9.
谢来 《党政论坛》2014,(12):25-25
“是时候抛开GDP了!”——这是《自然》杂志日前一篇文章的标题。1934年1月,美国商务部内外贸易局向国会金融委员会呈递过去3年的《国民收入报告》,这也被视为GDP的诞生。到今年GDP已整整80岁了。追求GDP增长是几乎所有国家在二战后的政策导向。然而,当今世界与GDP诞生的时代相比已经迥然不同。为此,不少学者开始呼吁,到了给GDP寻找继任者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张立群 《求知》2004,(2):21-24
去年1-3季度,尽管受到“非典”的冲击,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5%,从而保证了全年的GDP增长率达到8.5%。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GDP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以上,结束了1998年以来在7%-8%之间徘徊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郭庆松 《党政论坛》2008,(19):22-24
一、我国GDP总量与人均水平的特点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的新目标之一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显然,这~新目标比起十五大、十六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高,实际上是对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均GDP指标的提出,表明中央不仅关注发展的速度问题,而且重视发展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我国的现代化发端于160多年前的西方入侵,侵略者带来了近现代工业文明.但救亡压倒一切,革命、战争不断,现代化夭折。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的。1949年建国后本可以认认真真地搞现代化,但“革命”(阶级斗争)又压倒了生产。现代化的努力几经曲折,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现代化的快车道。1978年GDP总量仅3624亿元,  相似文献   

13.
92年春节前后,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南巡视察,发表了事关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重要谈话。这些谈话指引中国政治、经济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方向运行,为“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治的、思想的保证。目前,中国经济雄踞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中国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影响巨大。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切都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直接和间接成果。  相似文献   

14.
郑功成 《理论参考》2008,(10):32-33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创造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并且还在继续着这种奇迹,国民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格局却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双高”对“双低”的格局,即GDP高增长、国家财政收入高增长,对应的是就业低增长、居民收入低增长。GDP高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10,(1):1-1
不久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工作要点,将促进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列为重要任务。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也不禁为教育经费“保四”叫好,“4%”这个让国人期盼多年的承诺,兑现的可能性变大了。  相似文献   

16.
张捷 《党政论坛》2011,(20):8-9
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3左右,但广义货币M2却与美国相当,这也意味着在通胀过程中,有着更多货币在流通的中国更容易被“掠夺”。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7,(1)
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在2007年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中国将在这一年结束入世五年过渡期,并以全球GDP总量第四,贸易排名第三的巨大经济体量,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14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刊文指出,在过去10年中,中国GDP总量从全球第六位上升到了第二位。然而文化实力的提升幅度却没有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6,(12):45-4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战略性、历史性和基础性的意义。据世界银行在专项研究报告(2002年度)中的计算,独立的地区经济体之间人均GDP的差异保持在1.2至1.4倍,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载GDP总量(土地产出率)的差异保持在1.4至1.8倍.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梯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整体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泳 《瞭望》2001,(Z1)
在未来5年里,德国将对内继 续落实各种旨在增强经济竞 争力的措施,对外实行以加快欧洲一体化建设为中心的外交政策,为其在新世纪里保持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基础。 战后的德国,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奇迹”。1999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万亿美元,排世界第三位,占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外,进出口额在世界各国排行榜上均排第二。然而,在过去10年里,德国经济也面临着各种问题的困扰,如东西德统一后“消化不良”,福利社会负担过重,高新技术方面开发滞后,等等。其结果是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