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至今,亚太地区尚未形成自己的安全体制.目前亚太地区安全体制面临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两种模式的选择,而合作安全体制模式更符合亚太地区的现实.东盟地区论坛是亚太地区多边合作安全体制的雏形.东盟将对未来亚太安全体制的行为准则、决策程序、运作方式和目标产生独特的影响,并打下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刘相骏 《当代亚太》2004,(12):48-52
冷战后,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引入了安全复合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定义区域安全机制,并分析了有东盟特色的安全机制.文章将冷战后东盟安全机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论述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日本金融安全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为主流的时代,经济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因此,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政界要人、战略专家、经济巨头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日金融安全问题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及开放条件下国际市场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田禾 《当代亚太》2001,(4):32-39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概念,认为安全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一些影响安全的非传统因素.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不同的层次上(个人、社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相当复杂的安全背景,而移民潮最能反映这种复杂的关系.移民潮是安全概念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应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安全问题,即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而且也表现为社会-文化冲突、政治冲突.  相似文献   

5.
王学军 《当代亚太》2007,20(9):24-31
自冷战催生了现代安全研究以来,安全研究深受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辩论的影响.随着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转变,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国家安全研究进行描述,并指出建构主义视角转换的进步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边主义视角对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动机与行为进行了分析.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东盟地区论坛,它是该地区成员安全利益需求的结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多边主义主要依靠规范的力量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物质能力和制度保障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况且,美国只是将多边主义作为服务于安全利益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秩序目标之一,这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对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魏冰 《当代亚太》2021,(4):67-96
在各种地区安全制度的发展进程中,扩员是推动制度转型和功能拓展的一种常见举措.目前,学术界围绕国际制度扩员问题的研究侧重于单个制度的具体分析,较少构建统一的解释框架.文章提出,制度发展需要和主导国战略规划会推动地区安全制度进行发展型、嵌入型、制衡型和对抗型这四种类型的扩员.具体的地区安全制度的扩员节奏和类型则由其制度化水平和内部权力结构决定,前者将地区安全制度区分为低水平的安全对话机制和高水平的安全组织,后者则包括霸权结构和均势结构.霸权结构的安全对话机制在扩员节奏上最快,均势结构的安全组织扩员节奏最慢.在类型上,所有地区安全制度都会进行发展型扩员,嵌入型扩员更多出现在霸权结构的安全对话机制中,制衡型扩员更加契合均势结构的安全组织,而对抗型扩员一般由霸权结构的安全组织推动.文章以东盟地区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进程为例,来论证提出的地区安全制度的扩员机制.  相似文献   

8.
周逸江 《德国研究》2021,36(3):4-22
一直以来,德国将气候安全主流化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层面气候变化安全化的实现.德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行为体,其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上的行为策略和动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对德国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中的角色关注不足,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对安全化主体行动策略和动因的分析也较为笼统.本文基...  相似文献   

9.
多边主义与东亚的安全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公龙 《当代亚太》2002,(10):13-19
东亚是安全困境普遍存在并表现突出的地区,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理论并不能缓解各国之间的安全困境,而多边主义对东亚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东盟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东亚安全领域的多边主义进程,有助于增进各国间的信任关系,减低安全困境的烈度,并为最终走出安全困境,营建东亚持久稳定的安全环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核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冷战时期主要带有传统安全的色彩,冷战后则呈现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交织.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国家着手开发核电,该地区的核问题更为错综复杂.从多重安全的视角来看,核问题将对东盟的区域治理能力构成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双边主义到多边主义:东盟安全合作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框架内的多边主义一直是东盟安全战略的禁区,所以双边主义成为东盟主要的安全合作方式,但在冷战结束以后,东盟内部以及与外部多边合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利用多边主义和安全共同体的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从目前来看,尽管东盟大多数国家认为双边安全合作仍然是主流,但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已经开始在东盟地区实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效果;而且随着东盟提出建立"安全共同体",多边主义将会在安全合作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日本的防卫与安全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加强战时立法;重组部队编制;增强军事装备;加大地区安全中的军事外交力度;开始重新审视<日美安全条约>;探讨未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应有的模式.这些变化使人们发现,一个政治上愈加自信、军事上日趋自立的日本正迅速向扮演主要地区安全角色靠拢.  相似文献   

13.
宋国友 《当代亚太》2007,28(11):34-40
美国在东亚的FTA战略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本文认为,美国的东亚FTA战略背后有着深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意图.为实现其战略意图,美国的东亚FTA战略表现出三管齐下的特色.其东亚FTA战略不仅会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会外溢至政治和安全层面,深刻塑造东亚的地区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安全脆弱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南林 《当代亚太》2007,29(10):42-46
石油安全的脆弱性问题是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脆弱性问题包括了国家石油安全的外部风险和内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更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国内外环境的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的脆弱性程度偏高.石油安全问题的重点在于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内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不足.因此,石油安全政策研究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密切关注外部风险上,更要放在注重内部能力建设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俄语的地位一落千丈,俄罗斯所面临的语言安全问题--俄语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俄语安全与俄罗斯在其国内外的战略利益休戚相关.目前俄罗斯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俄语安全的积极措施,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俄罗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养以及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推广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君 《当代亚太》2004,(12):53-57
冷战结束后,核扩散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在处于扩散前沿的一些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整个国际形势也因部分国家的核活动而陷入紧张.核时代各国的安全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缔造一个平等、互信的国际安全环境有助于一些国家走出核扩散的僵局.  相似文献   

17.
纳土纳问题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本身就属于安全问题,是建立在"中国威胁论"上的再安全化产物.纳土纳问题衍生出的涉及专属经济区重叠问题原本与安全无关,但经过炒作,也被"安全化"了.自佐科上任以来,中印尼在纳土纳问题上冲突不断,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为了在短时间内增加军费、增强兵力和武器部署,印尼将纳土纳海改成"北纳土纳海",获得了民众和军方的支持.佐科政府通过将纳土纳问题"再安全化",达成了短期内的既定目标,但长期来看,把再安全化作为常规政治处理方法,将不利于纳土纳问题的解决,有"泛安全化"的倾向.同时,由于纳土纳问题再安全化的特殊属性,"去安全化"缺乏动力支持.佐科连任后,即使中印尼的经贸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纳土纳问题也将会继续存在,并会不时地爆发低烈度的冲突与争端,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并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之初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心伯 《美国研究》2002,16(3):50-65
本文着重探讨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战略界对东亚发展前景的展望和关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走向的辩论,并对老布什政府对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进行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布什政府试图使美国亚太安全战略态势由"遏制+威慑"转向"均势+威慑",并把应付日本力量的增长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课题.但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战略指导思想上,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在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安全结构,这种调整的有限性反映了五角大楼对地区安全形势演变的不确定态度,一旦新的安全挑战需要华盛顿重新界定其亚太安全战略的指导原则,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安全结构.  相似文献   

19.
简论新经济安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指示精神,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新形势,创立新经济安全观.新经济安全观,是对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是对客观的经济安全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经济安全观念.其具体内涵丰富而复杂,具有综合性、国际性之特点,金融安全是核心,产业安全是根基,发展是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应该制定和实施"发展型"安全战略,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维护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安全"(亦称"安全研究")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但主要由于美苏冷战以及核战争的紧迫压力,围绕安全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军事领域,而对于安全的基本定义、具体对象、基本假设、衡量标准等均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分歧、漏洞与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