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延龙 《理论导刊》2001,(11):44-46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校合并与教育资源重组的基点进入九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形成了一股潮流,高等教育的强强联合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促使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不断增强,学科体系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高校合并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自1949以后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应该是以1952年的“全面学苏”为标志,之后,依照苏联教育模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宁  赵光军  梅士伟 《学理论》2013,(15):283-284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逐步落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传统的"管理大学"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转型的挑战,要求树立"经营大学"的理念和运作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越来越需要树立成本意识,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办法,建立降低成本的综合机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保证高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传统书院中大师治校的办学理念、人格培养的办学目标、自由思辨的教学方法、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其对现代大学办学的借鉴意义,指出现代大学在成功移植西方教育制度的同时,应继承中国传统书院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7)
正【提案背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持续推进,高校办学定位日益明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总的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不平衡,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其中落实办学自主权、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改革的重点,涉及办学  相似文献   

5.
闫莹莹 《学理论》2012,(35):233-234
我国高校内部治理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包括行政化倾向、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缺乏自主性等,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因此,为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要建设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大学章程,落实办学自主权,建立相关组织或机构,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发展,从而促进高等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泮 《民主》2004,(2):19-21
继2002年天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后,2003年11月29日,“民进中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旨是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深化民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献计出力。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科研单位和教育行政单位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共提交论文38篇,围绕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和创新、高校办学自主权与政府职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民办大学、独立学院的功能、设置、影响与对策等专题,进  相似文献   

7.
11月29日,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的武汉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的大学、世界最美的大学之一,雄厚的办学实力和杰出的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典范;被国际科学界权威期刊《科学》周刊列为中国最杰出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应该怎么办?首先就要解决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问题。高等教育是知识产业,它要建立起知识市场、教育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和信息市场,才能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因此,大学必须成为独立的有办学自主权的实体。以上这些看法,在上海高教界已成普遍的呼声。怎样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各种议论,颇开脑筋。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级管理与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昌 《学理论》2009,(29):43-46
当今中国高校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校院系职责不清、党政机制不活、重复决策,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国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起初较晚,今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实行两级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并且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机制转变与高等教育办学现状的冲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媚 《学理论》2009,(19):260-261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教育从“包学费和包工作分配”到“自交学费和自主择业”发生了深刻转变,并继续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显现,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办学管理现状之间冲突的三个方面,揭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管理模式、思想观念以及经济结构三个方面,成为中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行业特色型大学从隶属关系到内部治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迷茫、困惑和不适应等问题,如何提高其办学水平,更好实现大学功能,提升社会贡献度和满意度,是摆在每一名高教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历程入手,深入分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点,结合经济社会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的新特征,提出提高行业特色型大学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针对当时欧洲高等教育中盛行的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功利主义潮流,提出了“自由教育观”。而综观“自由教育观”,它其实是从教育改革中的“‘现代’与‘古典”’、“工具与价值”、“创新和继承”三对双边关系出发,回答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应教授什么知识?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纽曼的答案是经典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今天中国教育界不仅拥有众多回应者,还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连波 《民主》2011,(10):19-21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去行政化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主要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紧迫性、弊端和路径选择,并指出了在当前时期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要正确区分高校行政化和高校的合理行政.  相似文献   

15.
谭斌 《学理论》2015,(6):237-238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开展,其中针对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尤其是加强高校的干部队伍管理和监督受到了极高重视。为此高校抓住教育体制改革的机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有重要意义。对如何落实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校干部队伍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巩雪  冯振业 《学理论》2014,(3):260-261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权益维护是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发展,高校教师的权益维护问题凸显。将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背景下分析我国大学教师权益维护现状,探究维护教师权益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彭真怀 《民主》2013,(12):25-25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2010年共有各类普通高校2305所,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普遍追求大而全;在大学定位上大多强调研究型和综合性;在战略目标上过度偏重占地面积、学生规模和教师人数,直接后果就是千校一面。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提高大学的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8.
徐小洲  梅伟惠 《民主》2007,(3):24-26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大学评价日益显示出现实导向作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大学排名”和“国际大学创新力排名”等在中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其评价因其为各类群体提供办学信息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干 《学理论》2012,(24):198-199
大学排名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社会、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大学排名涉及学生升学、高校办学资源的分配以及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在大学排名热背后的一些现实性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其中关于大学评价的价值选择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排名只是参考依据,不能也不应当成为影响考生报考、单位选人、高校办学的唯一决策依据,社会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大学排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后勤必然选择社会化建国以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高等教育也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的特点。致使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由此影响到高校后勤,主要表现在:第一,国有化的办学体制。大学全部由国家投资,国家办学,为国家培养干部。数百万大学生全部由国家负担。这种“国有国办”的体制,使有限的教育经费既要投入教学、科研,又要投入高校后勤,使教学、科研经费短缺,影响了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同时后勤设备老化,也得不到应有改善。第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