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具有重要的人权价值,在人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宪法的私有财产权规定也是其他具体财产权的基本依据。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首先要通过宪政来实现,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宪法修正,不断加强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其表现为公有财产相对于私有财产更具优势,私有财产权没有纳入公民基本权利体系,宪法规范仍存在逻辑混乱,关于征收、征用的补偿规定较模糊。我国宪法应在加强平等保护、实现公平补偿、推行正常程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与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在保护地位、保护内容、结构安排及权利救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完善现行宪法,切实保障公民财产权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法治社会中私有财产权并不是物权 ,而是与物权有关的人权 ,是一种特殊的、基本的人权。如何认识私有财产权在我国目前法律保护的状况 ,对我国宪法修改以及私有财产权的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广明  红梅 《前沿》2007,(4):107-108
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包括提升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加大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力度、扩大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范围等,赋予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同等地位。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完善,为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完善与实现提供了契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宪法意义上的劳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健  刘剑 《前沿》2007,23(2):134-137
劳动权的产生、入宪,并被载入国际法,充分显示其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劳动权是一项复合型权利,它依存于生存权,并同财产权高度关联。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劳动权是宪法应有之义。但劳动权并非不受限制,划定私有劳动权的“消极权利”边界是对宪法的极大维护。  相似文献   

8.
王保国 《新东方》2004,(6):47-50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宪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和“私有财产权”的规定,是建国以来我国宪法所确立的财产权制度的全面补充和重大完善,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最基本的自然法权,它不是私法上保障的公民财产所有权,而是公法即宪法保障的宪法财产权。宪法财产权是人类宪政政制的逻辑起点,保障私有财产权就是明确私有财产不受非法赋税侵犯,公民完全有权利针对国家赋税的程序、办法与额度进行制度性协商与规范。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话题 ,但法律体系的陈旧政治观念、体制文化和法律意识 ,使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之上的民营经济 ,面临着重重的法律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法律概念上、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唯成分论”导致的不公平竞争三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完善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 ,其次应取消以所有制性质划分企业的立法方式  相似文献   

11.
修宪背景下的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涛 《人大研究》2004,(5):31-34
近些年城市房屋拆迁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此次宪法修改给了人们认真检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机。在宪法修改之后,城市房屋拆迁应当注意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准确界定和衡量公共利益,给予公民充分及时有效的行政补偿,同时运用适当合理的拆迁行为对公民的人权加以尊重和保护。因此,认真检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作出适当的回应,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一、私有财产权:谁动了我的奶酪?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而言,房子是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港湾;房子不仅是他们最重要的私人财…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是政治社会的基础和目的所在.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宪法本质的必然体现,有利于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和实现,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杨阳 《求索》2012,(11):176-178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的社会化公开,财产权形态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经济实践中,公、私经济界限明显,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对公私有财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也成了经济法律界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重要。本文的任务就是厘清财产权形态等理论问题,并据此实施对公、私权财产的法律保护,为此提出以下制度设计:强化公私法融合与协调、制定并完善行政补偿法典、推行契约条款的宪法适用尝试等。  相似文献   

14.
论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有行政法对公民一方即行政相对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存在许多不足,其背后存在着“公共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和“私有财产在行政法中地位与民法中的地位混同”的认识误区,为此需要公正权衡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益和社会公有财产权益,正确认识行政相对人私有财产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并加强对行政主体特定行政法义务的要求,以有效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5.
论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是指它与主体的人身密切联系的、主体对物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剥夺的支配权 ;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的主张并非今日始 ,古典自然法学家和哲理法学家早就提出了真知灼见 ;将财产权确立为基本人权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的需要 ;修改宪法、确立财产权的基本人权地位 ,已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宪法有关“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可以说,这一修改强化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也表明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正在成为全社会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全社会认真领会和贯彻这一修宪精神,尽快摒弃对私有财产权的种种“傲慢与偏见”,赋予…  相似文献   

17.
马涛 《求索》2012,(12):247-249
财产权可划分为公共财产权和私有财产权,两种财产权的并存是矫正财产分配不公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法律对两种财产权规定的倾向性应有所区别。由于公共财产权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公平,其实现形式主要是国家财产权和集体财产权,为了防止财产的浪费和权力的滥用,对于国家财产权和集体财产权应予以保护,但重在限制和监督;而私有财产权容易受到来自公权力或第三人的侵害,又很难实现自力救济,所以对私有财产权应予以限制,但重在维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并对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予以确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被称为公民的三大基本权利。宪法理所当然地应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作出原则性的规定,然后再通过物权法等民事法律依据宪法确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则对私有财产权给予保护。财产关系是最主要的经济关系,包括私有财产权在内的各种财产权是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归根结底,是反映经济基础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通过确认和保护各种合法的财产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只有构建一套完整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制度,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财富的积累和对财富的合理利用。保护私有财产是保护各种合法财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并明确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修宪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无论是从应然角度上或是从现实的角度上看,社会公平都是农民在宪法上享有的基本权利的要求和体现。我国之所以形成“三农”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实中实际存在对农民的政策和制度歧视,使农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救济权利等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价值理念、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真正实现农民宪法上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20.
黄黉 《湖湘论坛》2003,16(1):14-15
TRIPS第一次将知识产权的性质界定为“私权” ,但在理解上又有“知识产权是私有财产权”的提法。从知识产权主要形式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来看 ,在知识产权方面就精神权利的保护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选择 ;如果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则“知识产权是私有财产权”之说显得更加合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