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9月,福建省委统战部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组织全省无党派人士中的近30位文学艺术家,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深入福建长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生态长汀”为主题的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2.
全胜黄钟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等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关键词。福建,也因其明显的生态优势和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而备受媒体关注。“生态美”,正成为福建省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这不能不令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建时,提出建设生态省、狠抓长汀水土流失工作的高瞻远瞩。长汀经验的取得,对“生态福建”、“生态中国”的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周德林  王敏 《人大论坛》2014,(11):F0003-F0003
近日,省人大党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率省人大书画院艺术家到兴仁县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16位知名书画艺术家现场创作了50余副书法、绘画作品赠送给兴仁县。  相似文献   

4.
长汀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美丽山城。独特的文化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点燃了“大美汀州”的梦想。“近年来,长汀县人大常委会创新理念,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着力推进大美汀州建设。”长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日源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5.
在客家首府长汀县的山区铁长乡,2010年来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台湾“80后”,他放弃“宝岛”内安逸的生活,不甘寂寞,前往闽西长汀发展茶叶产业,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谢永明 《前进论坛》2013,(11):56-57
一、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等。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程度。“生态健康”是以“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基础,没有“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平衡,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7.
3月16日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举办了第三期“圆梦丹青”——优秀残疾人书画家“百人计划”推介活动.此次推出兰珍妮、辇宏伟两位优秀残疾人艺术家代表.活动现场展出了两位艺术家数幅绘画和书法作品,并邀请书画艺术界专家前来指导评鉴.两位残疾人艺术家表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他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发展浙江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淼 《今日浙江》2010,(16):32-33
建设生态文明,农业是重要基础,必然要求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同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时期,浙江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为主平台,重点实施好“四项工程”。  相似文献   

9.
生态生产初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生产初论邱耕田近几年来,理论界在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危机的研究讨论中,陆续提出了“生态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等概念。“力”显然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生态生产力”或“自然生产力”,是生态生产或自然生产的能力。因而,笔者提出“生态生产...  相似文献   

10.
胡永 《前沿》2013,(17):149-151
培养“理性生态人”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举措。当前,我国高校在“理性生态人”培养过程中,感性、普及性的活动教育多,深入、系统的公共课程教育少,大学生生态意识与生态智慧相背离,知行不一的现象相当普遍。高校要加强生态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必须制订国家层面的实施方案,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推行多学科渗透和单一学科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1.
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便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在长汀组织创办了《汀雷》、《长汀月刊》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真理,唤起民众。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2,(10):89-89
欧阳恩钱在《当代法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风险社会是发展的副产品。经济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经济法是促进经济发展之法。“发展中心主义”的经济法哲学无疑在基础意义上与风险社会因果性关联。而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它要求经济法哲学从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遵循生态文明建构的“共生、共进、再生”原则,将自由与调节建立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生”之上,追求公私利益在对立中“共进”、权利与权力在循环中“再生”。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海口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椰树下的三角梅一艺术家眼中的海口之美”写生活动在海口举行,来自北京、贵州、山西、海南等全国11个省市区的40多位著名艺术家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行动纲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创举,必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省政府积极规划争取把我省早日建成林业生态省,河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生态大省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  相似文献   

16.
詹凯 《前沿》2014,(3):65-66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先哲就曾多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深远。本文以老子和孔子为例,简要阐述两位大家的生态观,并从“人”与“自然”的定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境界的途径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11,(15):19-20
“唱唱跳跳,涂涂画画,热热闹闹”,这是人们对初始阶段生态文化建设的直自描述。搞几场晚会、组织几个活动、出几期黑板报……如果说前几年生态文化建设更多的在乎一种形式;那么,今天的生态文化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内涵的深化、理念的深人人心。从政府执政理念,到公众监督环保的机制,再到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环保自觉,生态文化已经深深植根到浙江人的心底。  相似文献   

18.
俞杏楠 《群众》2013,(10):53-54
近年来,吴中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围绕“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坚持“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绩观、保护观、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南水韵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区”称号,2012年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毛明 《求索》2008,(7):185-187
一方面,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深受蕴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观、生态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站在现代生态理念的高度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生态观进行了批判:生态观与生态实践脱节,不了解真实的自然—“荒野”,“自然书写”以人类为中心。在批判中,斯奈德阐述了自己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大自然是“野”的而不是“自然”的,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生态系统的规律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审美和伦理需要出发,重建和谐生态需要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是个人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中国生态人类学的来由,与西方相应学科的背景作对比,以此发现中国生态人类学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个更有包容性的中国生态人类学理论架构即人是生物,生物需要生态。生态分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研究生态应采用生物学的方法,推导出生态哲学以及中国的生态哲学,并以此为框架审视贵州的历史生态,总结其特点,揭示在工商社会背景下贵州的生态价值及未来的发展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