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组 《求贤》2009,(11):20-21
全国组织系统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视频会议后.中共天津市红桥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决定在全区开展“百名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在参加范围上注重延伸、在活动形式上注重特色、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实效.确保“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是推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抓手。如何将下基层活动“实事做实,实事做好”,笔者认为首先应解决好“三个问题”,才能使下基层活动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组织部长下基层只有在“真”上下功夫,才能确保“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树立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陈光 《党课》2014,(15):73-73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在组工干部中开展了“三一五不”下基层活动。所谓“三一”,即:真下基层、形成一批调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江志才 《党建》2013,(6):40-40
时下,为了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不少地方都开展“下基层”活动。当然,真正的“下基层”,走到百姓中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群众是翘首欢迎的。可有的“下基层”却变成了“吓基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广泛开展的“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系统更好把握大局、了解基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部门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必须讲求实效,切实做到“四带四真”。  相似文献   

7.
杨超 《党课》2013,(6):68-68
当前,一些干部下基层存在既定模式现象,影响了下基层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增加自选动作,多些“随意性”。一是多些时间上的“随意性”。下基层不一定要安排在固定时间段,而是一有空就可以下去,不要提前打招呼,防止事先安排;二是多些空间上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8.
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树形象”,扎实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参与基层的基础工作,与干部开展谈心,参与信访接待,实行结对帮扶,经过几个月工作,我切实感受到,扎实有效地推进“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长应努力做到“三入基层”。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国各地的机关党员干部都在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转变作风下基层,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然而,少数地方的干部群众却害怕上级干部下基层,因为这些干部“吓”基层:一是阵势吓人。这类干部下基层,前有警车开道,后有记者相随,左右有官员相伴,当地干部群众要到边界接送,路口实行交通管制,群众让路行“注目礼”。二是言语吓人。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9,(7):8-8
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树形象”活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增加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要加强组织指导,扎实深入地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多做基层希望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本溪县委将“双结双带”协作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借助“下基层、进万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群共同致富“双结双带”协作区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真正服务于“三农”,本溪县委采取三项有力措施,努力实现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严水泉 《党建》2013,(4):38-38
当下,干部下基层活动如火如荼。大多数干部下基层后,能够为基层办实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但也有少数干部服务意识淡化,下到基层“做客”。一是“看客”。这类干部下基层后,不是深人实际搞好调查研究,而是在会议室里翻着早已准备好的记录本,听听该单位领导一字不漏念文字汇报材料。如此既掌握不了第一手资料,也听不到群众的真心话,回到机关也不能给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伍新林 《学习导报》2012,(12):18-19
今年2月15日以来,我省组织了省、市、县、乡四级干部30万人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促发展的作风建设主题活动,被人们称之为“3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人民群众普遍欢迎。那么,“30万干部下基层”,到底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相似文献   

14.
为扎实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淄博市临淄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组工干部“进基层、听呼声、解难题、促创新”活动,并将“求实效、得实惠”贯穿下基层活动始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以来,我带着“基层干部有多累、困难群众有多苦、村里换届选举有多少猫腻”等疑问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干部群众家中,通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到党员群众家中走访,我切实感到,组织部长不能高高在上,要让干部群众“摸得着”。  相似文献   

16.
陈光 《党课》2013,(4):56-56
组工干部下基层是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的有效举措,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下基层中,绝大多数组工干部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掌握了民情,还为基层的党建工作献上了“金点子”、指明了“金路子”,但是在有的地方,也有极少数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时,还不等熟悉情况,就轻易“作指示”“下命令”,  相似文献   

17.
最近。内江市中区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坚持群众路线,积极拓展活动参与面,让全体组工干部和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5):52-53
江西省抚州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以“部门包乡、干部包村、党员包户”为载体,以“鼓士气、顺民心、树新风”为主题,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部门包扶、城乡互助”下基层服务活动,让为民服务的幸福之路在“才子之乡”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9.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受到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提升了党员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合。但是,如何做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提出的“防止形式主义,讲求实效”的要求,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 《党建》2010,(4):41-41
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随领导或自己下基层20多次,每次下去,都有不少感触与收获。 路边杨树的另一面 下基层的路上,我们在车里看到某乡路边杨树干底部涂着一米多高的白灰,整齐划一,很是好看。可大家下车方便时,“不小心”看到了树的另一面儿。原来只是对着公路的一面用白灰涂了,另一面儿却没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