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广昭 《党建》2013,(7):32-3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靡从来就与家国兴衰连在一起。“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整治奢靡之风,当前,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譬如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总嫌不够;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由此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3):12-12
我们不要指望一个位高权重的人靠自律就能摒弃人基因中的病毒——奢靡。之所以有人有条件奢靡.而还能拒绝享受.那是因为他找到了比奢靡更迷他的事情干。比如宋代做过宰相的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这样的人是个例外。司马光是大学者、大学问家,他的一部《资治通鉴》让他在任宰相之前就誉满天下了.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喜欢享受静寂平和,剑桥就是天堂。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没有名利场的污浊,没有灯红酒绿中的颓废奢靡。每天,人们在这个洋溢着浓郁文化学术气氛的城市里,有条不紊地创造着生活,实现着价值。从剑桥走向英国社会,耳闻目睹的最深感受是:英国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看不到忙忙碌碌,看不到急功近利,祥和友好的笑容常挂脸庞,那语调优雅的英式英语更彰显他们的贵族气质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是责任身份,这一身份规定了社会成员个体在享受国家保护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的义务和责任。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应该成为各民族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突发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我国社会稳定大局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审视我国为维护社会稳定所搭建的制度平台,社会控制机制失衡、利益诉求机制不畅、权力约束机制缺位、政府考核机制不合理是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社会控制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机制、强化权力约束机制、完善政府考核机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享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享受到成就、健康、安定和满足的生活,将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充分认识老龄问题,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闻一平 《新长征》2008,(7):41-41
30年来,四季交替变换,社会发展进步。然而,我能感觉到和享受到的是与我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最重要的书籍、书架和书房的变迁,这是因为我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李韬  林经纬 《党建》2013,(8):43-45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甚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反对“四风”,其中就包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和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而奢靡挥霍、铺张浪费则是与艰苦奋斗精神相悖的,是我们历来所坚决反对的。一个时期以来,在党内一些同志和社会上部分人员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逐渐淡忘、丢掉了,奢靡之风悄悄蔓延滋长,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当前我们党反腐倡廉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社会转型,这一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社会中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过程,是社会结构性变革和整体性发展的过程。对于农村社会而言,是由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由农业社会向农、工、贸相结合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的变迁,社会各方利益进行重新组合,逐步演化成一种新的关系结构。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并非是完全的自发演进过程,国家在其中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我国具有特殊的国情,“中国有百…  相似文献   

11.
付钦太 《理论建设》2014,(2):98-10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中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互为表里的两面,奢靡之风是享乐主义的外化,二者如影随形,其表现、成因、危害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党内最容易滋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任务也最为艰巨。有效遏制享乐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但浙江社会发展并没有仅局限于有形的物质世界的丰富,而是更注重建立起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则和制度体系,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经验就是浙江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身份和情感认同促进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这包括外来人口本地化、农民工同城同待遇、农民工享受社保套餐、新居住证制度、老乡管老乡等。农民工称谓的变化及其流动给我们带来的社会学启示意义就在于,农民工的不断增长是区域经济活力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农民工推进了社会流动,激励了社会整体进取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所谓公民社会,是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可见,中国的公民社会既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领域,也可指在这一特定社会领域中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14,(10):52-52
石破在《南风窗》上撰文指出,“搞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转移支付”,通常体现为私人钱物与公共资源的交换。“关系网”是一项巨大的资源,但对它的运用,有时是以损害更多社会成员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以及其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为代价的。“搞关系”对当事双方带来的经济效用越高,它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水平也就越高,社会的净成本或净损害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的第五个年头。回眸2011年,我市坚持更多精力向民生倾注、更多资源向民生倾斜的工作思路,围绕住房、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社会热点问题,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凝聚了民心民意,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李为生  李巍 《发展论坛》2000,(10):41-42
21世纪头五年乃至头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趋势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由乡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的转变,由传统伦理社会向民主与法制社会转变。这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明显特征:一是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程度将明显提高;二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将显著增强;三是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四是乡村社会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五是社会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六是综…  相似文献   

17.
城乡分割的历史是形成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城乡壁垒使农民难以享受国民待遇,城市扩张使无地农民群体扩大,城市污染转移严重破坏农村自然环境。因而,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统筹发展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必由之路,统筹发展能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统筹发展是消解社会不满情绪的有效措施。因此,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国民待遇,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布局,认真解决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政治社团是以政治任务为中心的民间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立足于基本国情,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社会管理向度由线性向互动的转变、社会管理服务由垄断向竞争的转变、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由一维向多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文化实践受制于社会和社会的需要即文化是镶嵌于社会之中的,社会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制约着文化实践。由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S市广场文化单位社会和后单位社会时期的差异性可知:老工业基地社会长期的单位历史和断裂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其文化实践阶层和群体的差异性。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应立足于社会建设,通过社会建设来改善和调整社会结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拓展公共空间和培育公共活动,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缓和社会结构的分离倾向,使现代社会成为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20.
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享乐奢靡是小事私事、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利于拉动内需、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等四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