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欣赏的眼光     
顾传龙 《学习导报》2010,(22):47-47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寓意是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长处。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48-49
在鄂尔多斯高原,有这样一句蒙古谚语:“风再大,山也不摇晃。”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郝万忠就像大山一样,坚守信念,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3.
孙永剑 《党课》2011,(16):61-62
当官为谁?要不要为民做主?明朝“七品芝麻宫”唐成的一句格言给出了答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时过境迁,这句格言却演绎出完全相反的意思,“当官就是不要为民做主”似乎成了一些败类们膜拜的信条。  相似文献   

4.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我们熟知和认同的一句格言。然而曾几何时,社会上却开始流传起另一种说法:“高调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这种说法转变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我幸福吗?”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就不一定幸福了。常常,幸福是一句口头禅,虚无缥缈,却又无处不在。有一句谚语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意思是说幸福是相对的,只有与不幸相比较,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幸福又是渐进的、无止境的,已经拥有了就觉得平常,又去追求更多的幸福。如何生活才是幸福呢?每个人通常是在实际生活的比较中产生幸福与不幸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个朋友对我说,他最近给人写了一幅宇,四句话: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有的同志又加了一句“以人为镜”。这五句话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做人格言或座右铭。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受同事、社会欢迎的人。新时期模范领导干部郑培民曾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做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还是先做好人。这也是我们讲党性、重品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有个朋友对我说,他最近给人写了一幅宇,四句话: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有的同志又加了一句“以人为镜”。这五句话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做人格言或座右铭。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受同事、社会欢迎的人。新时期模范领导干部郑培民曾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做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还是先做好人。这也是我们讲党性、重品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于若木含情忆陈云(本刊节选二)李健编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提起陈云,很多人会对他的这样一句名言脱口而出,这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再要加一句的话,就是:交换,比较,反复。党内许多干部把陈云的这15字格言当作座右铭,受益终身。陈云是党内的理...  相似文献   

9.
有一句著名的外国谚语:“如果你决心翻过围墙,那么,请先把你的帽子扔过去。”朴素的话语里包含着生活的真谛,这对于反对不正之风和反腐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无私者无畏     
《无知者无畏》是王朔的一本随笔集,书名一以贯之地体现了王某人故作痞子腔调的行文作风。其实,在句式上与此类似的,也是谈“无畏”的倒另有一句名言。语出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的《格言历书》:“无私者方能无畏。”如果说。无知者无畏”透露的无非是一种强横刁蛮的“破脚骨”相,那么。无私者无畏”呈示的则是襟怀坦白、内心坦荡者特有的人格力量。它和“心底无私天地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道德境界息息相通。莎士比亚说得好:“有德必有勇,正直无私的人决  相似文献   

11.
陈凤兰 《学习导报》2013,(19):61-61
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懵懂年少时,曾对自己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工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9):32-32
2003年11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的讲话。温总理在演讲中说:“中国有句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  相似文献   

13.
乔梁  郭楣 《奋斗》2001,(5):6-7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对于那些最早勇敢地跋涉在荒野深山的披荆斩棘探路人,人们理应心存感激而铭记不忘的。  相似文献   

14.
蒋崇恒 《新湘评论》2005,(12):54-55
美国哲人约翰逊有句格言.说是“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虽无大权大钱,但却因持之以恒扶贫帮困而成就大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新凯。  相似文献   

15.
格言控     
寇研 《廉政瞭望》2012,(3):78-78
很多人都有收集格言警句的习惯。MSN签名,QQ空间、微博,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格言大多短小精悍,有启迪意义。格言不同于鸡汤,格言是鸡汤中的鸡。  相似文献   

16.
据说,清代的官场上流传一句谚语,叫做"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这里所说的"三爷",其实是指三种人:子为少爷,婿为姑爷,妻兄弟为舅爷。这少爷、姑爷和舅爷,“未必才无可用”,但居高位者,决不可将之倚为心腹,委以重任。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内有嘘云掩月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虑。威之所行,  相似文献   

17.
于永军 《前线》2014,(8):115-115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这句谚语来自民间,它告诉了人们:一心不做亏心事,行走世间鬼不跟。否则,不仅睡觉不踏实,而且夜半有鬼敲门时,就会战战兢兢,吓个半死,生怕被索了命去。佛教中对一个人干了坏事后的情景也有类似描述:这个人一心总不得安宁,坐也不是,睡也不是,那心里的煎熬比什么都难受。白天煎熬难受,晚上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慢慢地,这个人就会生病甚至过早地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18.
赵亚兴 《前线》2013,(1):86-86
记不太清是哪位名人留下这样一句格言:“人过30岁,必须对自己的面孔负责”,但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指人的模样——有一副漂亮的面孔,也丝毫没有生理属性上的养颜之意,为了遮丑什么的而美容整容。其真正要说的在于该怎样做人,面孔代表一个人,对面孔负责,也就是对做人负责,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他人可亲、可敬、善良、正义的感觉,而非可憎、可厌、丑恶、歪斜的感觉。这与孔夫子所云人三十而立的涵义有相同之处,都旨在提醒人们,人从此开始,就应变得成熟起来,把自身形象搞好——将必备的优良素质集于身上。  相似文献   

19.
李源正 《党史博览》2023,(11):16-19
<正>“摸着石头过河”,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把大胆尝试、同时注意保持稳妥的做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长期以来,人们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邓小平联系起来,认为邓小平最先使用这句话来鼓励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大胆探索。但查遍目前出版的权威文献,并没有找到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的直接记载,倒是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个不同场合引用过这句谚语。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