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周鹏 《理论月刊》2014,(5):28-34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核心层、价值层、策略层的有机统一。其中,核心层科学地分析了人的本质,确立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性;价值层站在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立场上阐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人的解放,明确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价值性;策略层针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事实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方式,凸显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依赖性。从层次上对马克思人学思想进行划分为我们解决如何对待马克思人学思想、如何评判苏联模式、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不是本质性的。这种区别并不影响实践美学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所作的美学建构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践"与"劳动"相比,增加了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等层面的内容.实践的对象,不但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领域.而劳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但是,实践派美学作为我国文艺学、美学领域的主流理论,忽略了二者的区别.它从劳动的对象化理论出发,引出艺术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种自由是属于生产力领域的自由.其实,马克思的自由是指生产关系领域的自由,而不是指面对自然界的生产力的自由.艺术作为一种实践,所关注的对象是人自身,不是实践派美学所说的自然界.因而,艺术所追求的自由是人自身的自由,是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实践观中不但确确实实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和内涵,而且他的与实践观紧密结合的存在论思想还为现代存在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美学、文艺学研究及发展切实开启了一种崭新的可能性."实践存在论"美学,正是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思想及其与实践观的结合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贾孟喜 《岭南学刊》2003,1(3):41-44
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们,有些只是泛泛地谈“人的发展”的问题,有些只是讲“个人的发展”,而马克思则强调“每个人”的发展,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这段话表述了马克思在人的发展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它强调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出了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独特性和基本思想。把上述那段话表述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三方面的理由:其一,马克思对人的发展问…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的城邦公共精神向马克思说明了人参与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空想社会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公共性管理图示给予马克思以直接的思想启迪;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公共性反思引起了马克思研究的重大转向;自由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实现的公共性理念启示马克思公共性是自由意志的理性结合。这四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逻辑演进是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马克思毕生追问的理想和目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自由置于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人的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人的自由实现的根本途径;人的自由实现的根本标志等重要思想,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为人的自由的实现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9.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扬弃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对人本之人与人本之本、对存在论意义上之人本与价值论意义上之人本在认识和侧重上的异同。他从主张意识的人和人的精神自由转向关注受世俗社会束缚的人和人的解放。此后,他从异化之维确立了人的理想化本质,最后又转向实践之维并确立了人的社会本质。以人的社会本质为中心,并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形成了独到的人本思想。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本之人主要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人本之本则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到社会发展实践中,他的人本思想又表现为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为了人。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启蒙思想家,康德为现象界和物自体划界,打破了知识和价值的关涉。将主体自由与普遍理性在先验意识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从而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同时明确了知性和理性的不同对象和适用条件,明确了理论的论域。划界本身不是目的,实质是将理性和现实并重,从而超越认识和实践的有限性,这些方面对马克思的分工研究有一定启迪。随着马克思对现实生产实践的考察及其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逐渐认识到启蒙理性和划界思维在面对真实的物质利益难题时的有限性和无力感,他以分工为思想节点,进而实现了对划界与启蒙思想的超越。关于分工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对其创立唯物史观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分工思想的自由旨向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亚玲 《传承》2014,(3):60-62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论断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人的劳动实践出发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当前我国正处在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允金 《理论月刊》2003,(11):27-2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思想起点,以自由自觉的活动为人的本性,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及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揭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芳 《青年论坛》2014,(1):61-67
马克思文化解放强调把人们的精神文化从现实的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其思想实践维度的丰富性。该思想具有整体性逻辑:它围绕"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内容展开,以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揭示与批判为逻辑起点,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下东方文化的认识转变为逻辑展现,以无产阶级的文化解放为实践手段,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文化解放为应然归属。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本身又包含丰富的思想,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文化解放思想的系统性、结构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杨兰 《求索》2012,(3):107-109
马克思的一生旨在批判旧的禁锢世界、发现新的自由世界,他的劳动休闲观是实现该政治诉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学说著述中阐明的"自由休闲时间"和人类自觉劳动理论不仅表达了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隐含了该理论的基础逻辑要点。探源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逻辑基点,本文认为,异化劳动与异化休闲是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要素;自由时间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根据;人的自觉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意蕴。研究马克思劳动休闲观,区分异化劳动与自觉劳动,异化休闲与本真休闲的内在逻辑,将为研究人的本真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追寻马克思的自由王国思想,设计"自由社会"的理想图景,和马克思一样认为个人自由的实现是理想社会的标志。但在自由的范式和自由实现的路径上,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存有明显的分歧,尤其是他脱离社会历史实践去寻求人的本质回归的思想,透露出他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吴璇  刘衍峰 《新东方》2023,(1):83-88
马克思系统梳理了以往哲学有关人的主体存在问题,深刻阐明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主体存在之基,从而奠定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石。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批判和清算,摒弃了唯心史观将历史进程抽象把握为精神意识和英雄“个体”的自我实现,科学阐释了人民主体思想生成的逻辑进路,将历史发展的主体确立为人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为价值所指,以人民是共享发展的利益主体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归宿,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孙舒景  高勤峰 《前沿》2011,(11):58-60
马克思哲学关于“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在超越前人的基础上,把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讨推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本文基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视角,突出马克思哲学对个人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和途径的强调,对于引导当代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