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我国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用人机制发生深刻的转变,企业大量裁减冗员,下岗职工不断增加,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加速向非农业转移,以及每年新增劳动人口的庞大基数,以上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国的就业压力,世纪之交的中国就业形势骤然紧张。由农业剩余劳动力组成的民工潮,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形成的职工下岗潮正在构成对中国原有社会秩序的猛烈冲击,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首要的政治性任务。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就业现状的理性分析,探讨解决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军  孟筱 《新东方》2010,(2):72-74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要求“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现代化不可逆转的必然过程。  相似文献   

3.
吕薇 《中国人大》2013,(14):36-36
新型城镇化最关键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人的城镇化,首先要解决转移人口如何市民化。市民化关键是要有稳定的就业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全国应实行统一居住证制度,使基本公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外化方式由于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城乡二元分割的客观现实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滞阻。农村通过发展大农业、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兴办乡村第三产业、引入现代物流体系,并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下,可以发挥其消化、吸收农业人口就业的巨大潜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协调好外化与内化两种方式:继续加大外化力度但要防止出现的一些问题;重视内化潜力并给予有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关键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农民—农民工—市民过渡的特殊性,市民化不仅是农业转移人口职业、身份、地域的改变,更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能否均等享有城市社会公共服务。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总结了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从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接纳能力、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及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还面临制度以及社会层面的一些困境,要深入推进这一进程,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一整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个体素质提升五大方面,全方位、完善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磊 《群众》2021,(4):37-3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江苏城镇化率达72%,城镇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与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大高于其它国家。由于农业人口过多,土地资源有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乡分隔政策的阻碍等原因造就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和方式,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有一个总体上的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与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志刚 《湖湘论坛》2010,23(2):9-10
<正>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在现阶段,我国农民工队伍具有规模庞大、身份特殊、地位尴尬、流动性强等特点,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造成了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出路何在?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的城乡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背后都涉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要解决城乡"二元化"和城市"二元化"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总就业与再就业:长期的难题与眼前的挑战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极为沉重。既需要解决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又面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又增加了城市下岗、失业工人的再就业。这三者构成了总就业问题。无论何种类型就业,客观上都要求存在着某些新的就业岗位。如果社会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数不变,要解决再就业问题就必然会减少初次就业人数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数,进而增加后面两种类别失业者的数量。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不能离开总就业去孤立地研究和解决再就业问题。但是,解决就业问题要有轻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中之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14.
以粤西湛江为现实样本深入解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并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城镇管理与服务成本、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就业扶持成本、社会保障成本、住房保障成本进行测算。借此得出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的规模固然庞大,但只要摆正态度、正确对待,并从明晰成本支出责任、创新成本支出结构、完善责任分担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思考出路,是完全可以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度也会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5.
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业农村仍然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总体上还处于一个稳定解决温饱逐步向小康迈进的阶段。把占农村人口一半的广大农村妇女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有效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程度,千方百计帮助她们增加收入,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已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县城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四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县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要提高县城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和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7.
霍震 《前进》2008,(5):32-34
就业问题始终是国家高度关注、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变化,由集体公社转向了联产承包,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集中了大量闲散劳动力,许多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引起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社会进步与和谐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落户政策的再松绑,将能有效地刺激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动机,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但是,当前农业转移人口消费增长效应的释放受中小城市吸引力相对有限、"进城容易留城难"以及消费能力提升缺乏金融支持等因素的限制。为此,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提升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从而激发农民工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可以说,全国1·5亿流动人口是社会管理的最大漏洞。如何解决此老大难问题,宜昌市委、市政府及部分县市区公安、政法、劳动等部门进行了初步探索。解决的基本思路:把流动人口中的无业人员作为管理的重点,管理要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亲情化、法制化。党委、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规划、指导,用政策引导社会管理,这既可解决就业问题,又可解决社会管理中政府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霖 《江苏政协》2013,(11):46-48
<正>去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和环境。这说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会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会引发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因而要深入探讨和努力构建化解这些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协调机制。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发的利益冲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切身福祉与公平正义,关系到亿万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