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关于苏东剧变的性质和原因 1、对苏东剧变性质的判断 苏联的解体是合法的还是非合法的?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大部分马克思主义者不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至少从长远看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金鑫 《理论视野》2001,(5):40-43
1989—1991年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非执政的共产党形成了巨大冲击。苏东剧变10年来,这些共产党普遍对苏联模式和苏东剧变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并对党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策略进行调整,而它们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3.
陈天翼  张坚 《学理论》2009,(8):33-34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根源之一是政党的蜕变和内部的腐败。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只有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权,才能防止苏东剧变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相似文献   

4.
罗骏娟  袁玲红 《学理论》2013,(10):53-55
苏东剧变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政治事件,巨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力量,在国际上产生了如同核武器爆炸的影响。苏东剧变至今已过去20多年,为什么一个先进的政党和强大的国家在瞬间轰然倒塌?被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其根本原因,但是我们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从本质上把握其核心,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杨玲 《理论探讨》2003,(5):23-24
20世纪重大的政治事件当属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十国共产党纷纷下台,国家易帜,江山变色,被世人称作“政治地震”。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由15国减少为5国,陆地面积由占全球的24%缩小为7%,党员人数减少1/3。它结束了二战以来长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合力促成的。应该看到,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都不是年轻、幼稚的政党,他们具有八九十年的建党史,半个世纪至七十余年的执政史,党员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6%~10%,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这样实力雄厚的…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惊心动魄的大事。几年来,不同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人们,看法和态度是大相径庭的。西方反共势力兴高采烈,弹冠相庆,他们说苏东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将彻底消亡。西方右翼学者说什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非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对世界产生了长远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苏东剧变的国际背景,苏东剧变则拓展了国际资本发展的空间和霸权,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了严重挫折,但也加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模式转换。苏东剧变,在中国引发了深刻的反响,却没有阻止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取得了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
钟和 《党政论坛》2001,(6):47-48
一世界各国非执政的共产党经历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后 ,近年来力量有所恢复和发展。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 ,它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经受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冲击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苏东剧变后 ,部分共产党改变性质 ,转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 ,但大多数共产党仍保存下来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俄罗斯共产党纲领和章程规定 ,俄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主张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捍卫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利益”的政治组织。日本共产党认为 ,苏联和苏共的…  相似文献   

9.
苏东剧变对世界共运造成巨大冲击,但社会主义运动并未消亡,各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一刻也未中止。他们在剧变尘埃落定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思索不断深化,并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为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国外共产党的看法既有一致和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比较苏东剧变以来中俄发展的情况,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显示出无比优越性。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中苏都进行了改革。但中苏  相似文献   

11.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经验教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历史与逻辑地结合,研究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失误和苏联社会主义演变的原因和教训,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及其剧变的全面阐明。  相似文献   

12.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宣告了苏联模式的覆灭,但并非社会主义的"大失败"与"历史的终结"。经过20多年的变革发展,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低潮中奋进",谋求复兴。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向是社会主义,但建设社会主义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各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创新自己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促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一切关系着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全新的思考.本文就冷战结束后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和现实问题的探讨及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性的阐述,以期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生存环境十分恶劣,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使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古巴更如遭灭顶之灾。当时的许多观察家认为,苏联的解体意味着古巴的灭亡在既,几乎没有多少人认为西半球这个社会主义小堡垒还能继续存在下去。然而古巴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向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屈服,终于一步步走出困境,并继续向前迈进。古巴何以能走出困境呢?对此作一探讨,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不无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苏东剧变后古巴的处境苏东剧变后古巴全面陷入困境,这主要表现在:政…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我调节和新科技革命。但这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且这个基本矛盾还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积累和放大。苏东剧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决不能逆转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联系阐析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永葆生机的源泉。面向未来,社会主义要走出苏东剧变带来的低潮,解决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主义走向复兴,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永葆生机的源泉。面向未来,社会主义要走出苏东剧变带来的低潮,解决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主义走向复兴,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对于苏联模式的崩溃,右翼学者和部分左翼人士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卡利尼科斯对此并不认同。他分析指出,左翼和右翼之所以达成错误共识,是因为将斯大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等同,而在现实中,斯大林主义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最终走向了"反革命"。卡利尼科斯试图通过进一步将苏联模式界定为资本主义的一种变体,以此彻底将其与社会主义的失败隔离开来。虽然卡利尼科斯对苏联模式的独特界定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苏东剧变的不利影响,也为我们认识苏联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它的分析与苏联模式的实际性质不相符合,所产生的理论后果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理论探索》2007,22(4):54-56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一致性,但两者在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苏东剧变过程中,民主社会主义充当了资产阶级演变社会主义的工具,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积极配合国际资产阶级促进了苏东演变。历史证明,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演变科学社会主义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抵制民主社会主义侵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模式的选择与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生了两件有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一是在改除苏联模式弊端的进程中,苏东发生了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二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初步形成。这两者的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