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磊 《传承》2009,(21):30-32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平静地走了。和煦的阳光给初冬乍临的寒潮带来了一丝暖意,却留不住他的离去。作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  相似文献   

2.
朱馨 《今日浙江》2011,(24):52-53
在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浙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深切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家的杰出典范。浙江是钱学森的故乡,钱学森对浙江有着深厚感情。在杭州的旧时光位于杭州上城区小营巷里的方谷园2号,是一幢横向面阔三间、纵向进深三楹、中间两层过街的木结构杭式大宅。厚重的大宅门里装载着钱学森在杭州度过的许多日夜,尤其在他童年时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抹底色。钱学森是人才辈出的浙江杭州钱氏第33世孙。3岁前,他都随父母住在方谷园2号,并在父母教导下学会了背诵诗  相似文献   

3.
赵畅 《今日浙江》2011,(8):62-62
据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回忆: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上打算给父亲盖一座带院子的小楼,便于他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散散步。可是父亲一再谢绝。他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很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相似文献   

4.
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在人生志向上立志报国,踏上了航空航天之路;在思想觉悟上追求进步,铸就了爱党爱国之魂;在科学方法上求真务实,奠定了严谨治学之基;在知识结构上文理相通,孕育了全面成才之道。考察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求学经历发现,在交大精神的感召下,钱学森走上了从事航空航天研究之路。交通大学时期是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世纪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及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科学》2009,(6):58-60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两弹一星元勋。作为一位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造诣。为缅怀钱老,本刊特选摘他有关科学与人文、艺术的部分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的创新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学森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系统而又独到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其内容包括,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有效机制,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建立创新型人才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创新型人才掌握"大成智慧"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谈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高德劭的钱学森一贯强调,人一方面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又要有科学技术知识。他说:“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为‘大成智慧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这里的“量智”主要就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这里的“性智”主要就是指文艺知识、艺术思维。因此,可以说科学与艺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新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5000余件展品,生动地勾勒出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既质朴又传奇的一生和他崇高、丰盈的精神世界。从一份手稿起步的航天伟业在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展区,钱学森回国后起草的第一份报  相似文献   

10.
今年12月11日,是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百年诞辰。1月30日,记者专访62岁的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他讲起了钱学森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纠正了坊间关于钱学森的一些误传。  相似文献   

11.
紧跟紧追钱学森 在钱学森的青年时代,有一个对他“紧跟紧追”、如影随形的人物,名叫钱学榘。从钱学粲身上,折射出钱学森家族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关于如何科学民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深谋远虑,也透露出他那炽烈的爱国情怀。现仅就我所见所闻以及我能够初步理解的一些东西,大致地罗列如下几项,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愿和大家继续努力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睿蕾 《前沿》2012,(7):78-80,139
沙产业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农业型知识密集的产业,自从1984年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概念,目前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内涵及其中蕴涵的哲学基础加以廓清,以期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沙产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洪涛 《台声》2011,(11):54-55
我己耄耋之年,人老了就爱回忆。回望自己走过的半个世纪,国家发展欣欣向荣,国力增强,不禁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15.
11月1日,阴。北京的天空突然飘姆了雪花,让人顿感诧异:今年的雪为何来得这么早?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的情感世界>是一本结构新颖、内涵丰厚、感人至深的传记性著作.这本书从骨肉亲情、崇高的民族感情、高尚真诚的师生战友情三个方面展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感情世界,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具体生动的记叙,再现了这位科学家90年生涯中的辉煌业绩和崇高的精神品格.这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推荐的好书.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院士(1911—2009)生于杭州,逝于北京。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位“火箭之父”、“两弹一星”奠基人的卓越贡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31日早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19.
沈晓丹 《前进论坛》2011,(11):45-46
1968年,我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农村,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中国农村实际,从事科普工作8年。1976年,我被调到广西科委科普处,从事科协恢复及省级学会的组建与管理。1979年,我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于1982年到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写作名人传记有所谓的“真名人,假故事”,这些故事是“根据名人的性格和当时的场景,依据逻辑推理写出来的”,这叫“文学虚构”,目的是加强“感染力”,达到“励志”的目的。尽管这种写作手法迄今仍有作家以为可取,我却以为必须摒弃?真实才有感染力。凭空虚构的故事,除了扰乱人们的视听之外,还将给后世留下艰难的辨伪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