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令驹 《河北法学》2005,23(1):83-86
耗散结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包括"器物防控、制度防控、价值防控"三个层面上的优势互补与功能耦合。将其置于治安防控与社会进步辨证关系的历史考察,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最具意义的是以社会资本提高为框架的社会人际互动和心理沟通整合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治安防控体系是城乡结合部社区治安的"保护伞",在预防、打击犯罪,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改善社区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区等方面将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治安主体、客体和治安环境等因素分析了这一地区社区治安的现状,建构了社区治安的防控体系(PCN),分析了这一防控体系的保障机制,对于改善这一地区的治安环境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治安防控体系是以公安部门为主导构建的,旨在维持社会治安,维护我国稳定发展大局.近些年,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多和激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始增多,违法犯罪和恐怖袭击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给治安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这种严峻的社会形势面前,如何构建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打击违法犯罪和恐怖袭击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系社会稳定就成为了摆在公安部门和各级民众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概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内涵,讨论了完善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要素,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坚持信息导侦,构建精确打击体系,即以信息为基础、依据、导向,准确而有效地打击犯罪;信息预警,构筑有效防范体系,即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准确预警,指导做好防范工作;信息促管,构筑社会化管理体系,即整合社会各方面治安力量及其信息资源,形成全民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格局;信息促控,完善治安监控体系,即通过各种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的收集、研判,有效掌握监控对象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它们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与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运行一直采取以政府特别是警察治安行政为主体的社区治安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化的兴起,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由此构成中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决策背景和基本的策略原则,但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政治过程、行政过程、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产生的偏差以及由此引起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设计、构建和运行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新审视和构建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及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模式,建立起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为指导的一种新的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认知框架和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制度创新体系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雪冰 《犯罪研究》2008,(1):14-21,44
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适应动态治安形势需要建立的以防控犯罪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犯罪学防范理论为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治安防控体系的运行实践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犯罪学防范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一村一辅警"是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化解治安风险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之需.目前,我国"一村一辅警"建设还存在相关法律制度缺失、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辅警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为切实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完善辅警管理制度、建立三级财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治安形势日益动态化、复杂化.为了有效遏制和预防犯罪,确保单位秩序长期稳定,我们应加强动态环境下的单位内部治安防控.通过强化单位负责人的防范责任意识,大力整合单位内部各种防控资源,灵活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做到人防网络化、物防普及化、技防现代化,逐步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综合性单位内部治安防控体系,积小安成大安,促进并完善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铜梁辖区范围内,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每个社区有责任民警,每个小区有保安巡逻,每个重点部位有图象监控。通过网格布岗、网格有警,网格有"眼"、路有巡逻、小区有防、主动监控。对铜梁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维护好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重庆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是整个城市社会系统为实现控制犯罪和维护城市治安的目的,由各种防范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旨在消减危害社会安定各种因素的有机整体。我国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完善,在体系建设,经费,人员保障,防控力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能在打击和预防犯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对现行的体系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现实可行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晓辉  周兆娟 《河北法学》2004,22(12):157-160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等,而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最主要的载体和体现,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民陪审制在我国是舶来品,其建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司法民主;一是通过人民陪审员的参与,实现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目的。我国目前人民陪审制的实际运行与以上两个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无法实现人民陪审制的功能。在审判方式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时代,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对人民陪审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我主张我国人民陪审制的改革在立足人民陪审员对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基础上,借鉴英美陪审制的合理因素,建立混合式的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13.
郭祎 《行政与法》2013,(12):1-5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解决现代社会治理问题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宏观层面上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依法治国,从中现层面上的政社分开、权责明确和依法自治,从微观层面上的政府主动、社会能动和政社互动,分析了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特点和构建条件,并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辩论主义的嬗变与协同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唐力 《现代法学》2005,27(6):78-85
在民事诉讼中,关于案件事实解明中法院与当事人的作用分担,存在两种对立的原则: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古典辩论主义以私法自治为根据,主张案件事实的解明应当由当事人承担责任,法院恪守不介入的原则并受此约束。随着社会以及诉讼观念的变化,诉讼不再被纯粹视为当事人私人的问题;发现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实体真实的妥当判决,被作为法院的一项责任的观念逐渐形成,从而导致协同主义理念的产生。协同主义认为,民事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探知,既不是当事人一方的责任,也不是法院单方面的任务,而是两者共同的责任;法院与当事人应当协同去发现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纠纷的妥当解决。  相似文献   

15.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精神、完善的责任机制和可问责机制,无疑是一个有效率和有公信力的现代政府所必须的品格及活力的源泉。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本文在阐述行政问责制理论基石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困境,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能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市场扩容量大小形成扩容值,市场转板量多少构成转板值。证券市场扩容规模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时,可以适当设计市场转板制度。在证券市场既定的规模基础上,微调市场制度设计的扩容值和转板值。不同的扩容和转板赋值,将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产生不同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立法存在问题是影响证人出庭作证的最主要原因。从法理学视角来看,这些问题表现为违背法制的统一性,法律的调整机制远未建立,立法技术欠缺科学性等,因此必须在刑事诉讼法再修订时予以完善,使证人愿意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18.
刘笃才 《法学研究》2012,(6):178-187
律令法体系对于分析中国古代法制史是一个重要概念,如果与律例法体系的概念相互配合将会对研究工作更加有利。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体系以律与令为主 体,是为律令法体系。明清时期例与律成为法体系的主体,可以名之为律例法体系。律例法体系取代律令法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发展。两者的转换使得法律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矛盾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9.
王中  宋绍成 《行政与法》2005,2(1):43-45
政府微观规制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文章从经济体制基础、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基础及社会文化基础等方面分析了转型时期建立我国政府微观规制的制度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并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微观规制的制度基础将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王丽瑛 《时代法学》2011,9(1):50-55
公务员惩戒制度是通过惩罚公务员的失职行为而对该公务员及其他公务员予以警戒的制度。该制度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和违法乱纪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如果惩戒不当,对公务员合法权益将造成莫大的损害。“有损害就有救济”,纵观世界各国的公务员权益救济制度,大体上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并轨”的救济模式,如美国、日本等;另一种是以行政救济作为单一的救济模式,如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公务员申诉与控告的行政救济制度。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公务员行政惩戒救济制度,以“扬弃”的移植理念,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行政惩戒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