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春节前夕,中坝村村民自发为共产党立了一块“功德碑”,以纪念中坝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县里领导知道了碑文称颂了县委干部,要求大家把碑推掉。可村民们坚决不干,后来只好双方各让一步:碑留下,字抹去。于是就成了无字碑。这座7米高的无字之碑,犹如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一个惊叹号,默默向人述说中坝村由“乱”到“治”的变迁历程……村党支部“瘫”了村里民心散了中坝村盛产烟叶、花生、柑橘,曾是全县有名的“富裕村”“、红旗村”。但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坝村却成为全县的“乱村”“、烂村”。“中坝村为什么‘乱’?就是因为以前的村干部…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0,(7):13-13
一些群众反映,有的地方,现在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讯水平越来越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6,(4)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使中坝村由“贫穷落后”变成了“富裕进步”,党群干群关系由“相见眼红”变成了“鱼水情深”,村风村貌由“问题频发”变成了“和谐融洽”。中坝村的变化,令人振奋、令人警醒、令人深思。对比中坝村几年来的变化,不难看出,过去的基层党组织脱离群众,失去了民心,现在的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重新赢得了民心。中坝村的变迁告诉农村基层党组织一个深刻而又浅显的道理:要赢得民心,就要忠实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来没有落后的群众;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只会有落后的干部和工作方法。只…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13):3-3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却有少数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有人给“钟摆干部”画像:工作沉不下心,左右攀比,生怕别人占便宜自己吃亏;干事沉不下身,蜻蜒点水,生怕付出多得到少;遇事不敢担当,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  相似文献   

7.
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年龄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相似文献   

8.
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面。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也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凸显了时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作风“不符合”、方法“不对路”、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  相似文献   

9.
最近到一些乡镇、街道从事调研工作,听到干部反映最多的是:基层工作难做。其表现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融洽了,群众称干部工作队为“收费队”,昔日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此种状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群众看到干部低头走,干部看到群众绕道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还在于干部自身。干部怕见群众,无非出于以下原因:一是自己在做群众工作时不扎实,引起群众不满,怕碰到与自己红过脸的群众而尴尬。二是政策水平低,怕群众提问题而自己被问住下不了台。三是廉政不过关而底…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不满,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的变化与广大农村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一大批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农村基层干部,我国农村才有今天的变化。群众对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部与群众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在农村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因农民不服从管理,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  相似文献   

12.
报载,某地实行离任公示制,要求干部在任时打的“工作白条”、欠的“政绩债”向群众有一个明确的交代,群众如果不满意,就会影响干部的调离、升迁。读后,拍手赞好。这样做既能够增加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也反映出“离任公示”势在必行。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提拔使用前实行公示制度,在调离之前也要实行离任公示制度。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现如今,少数干部名利思想严重,见名就要,见利就上,见权就争,甚至不择手段地跑官要…  相似文献   

13.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0):51-51
党的好干部、公安一级英模任长霞.关心群众疾苦,打击黑恶势力,做了无数好事,登封市的老百姓感激她,特地刻了功德碑:“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要把它竖在市中心的嵩山广场上,任长霞赶去了:“立碑,那不中!”群众坚决不同意,石碑就立在公安局的背静地方,但群众前脚走,任长霞后脚就命令“拆掉”?  相似文献   

14.
领导于部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群众当然很欢迎,也愿意跟他们接近,他们的工作自然也就容易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但是,有一种被称为‘平易近人”的干部,则是应当提防的。这种干部“平易近人”的表现可用四个“什么……都”来概括:  相似文献   

15.
近闻,某省委副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四得说”,即干部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坐得住”;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群众“听得进”;要有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群众“信得过”。细细品味“四得”,让人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16.
倪洋军 《党课》2013,(15):103-104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领导带头,万事不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是主体,也是核心,贯彻落实彻不彻底,教育实践活动成不成功,重点在领导带头到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11):19-19
1983年夏,河北正定县农村,一辆吉普车陷在泥泞里。有干部见村民走了过来,便请帮着推车。不料,见是当官的,村民不仅不推,嘴上还骂骂咧咧。那位干部正要发火,一旁的新任县委书记习近平一把拉住他,说:“群众为什么骂人?应该反思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干部驻村作为多途径锻炼干部的一种有效形式,既为基层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富有实践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应当引起重视。  少数干部驻村,一是当“攀客”,一进村就住进富人家,很少进五保户、贫困户家中看看、问问,百姓称之为“嫌贫爱富”干部;二是当“稀客”,名义上驻村,实际上一年到头进不了几次村,村民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百姓称之为“下乡镀金”干部;三是当“说客”,指手划脚,评…  相似文献   

19.
宛诗平 《党课》2011,(21):126-126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为照顾一些政绩平平、能力一般的干部的“情绪”,就另设一名副职、虚职岗位;为照顾一些年事已高、不适合担任主要领导的干部的情绪”,就让他们“享受”比原来高一级的待遇。这种以“位置”来照顾“情绪”的做法,笔者着实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20.
杨一中 《学习导报》2012,(19):52-52
胡锦涛总书记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抓住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本质。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有一颗爱民之心、诚挚之心、公正之心、勇敢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