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丝绸之路旅游达巍公元前2世纪,张骞受汉武帝派遣,以胡人甘父为向导率100多人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开始了对“西域”的远征,从而打通了中国与中亚和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线路,史称丝绸之路。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至今全世界年产五万吨的生丝中,就有五分之二是中国生产的。丝绸又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二○二——公元二三年),中国丝绸就已经远销国外。当时除向东北输往朝鲜和日本外,更多的是向西通过横贯亚洲大陆的商路运往中亚、西亚,再运往欧洲。由于这条商路主要是运销中国丝绸,因而在世界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而中国也被古代西方称为“丝国”。  相似文献   

3.
朱健 《传承》2009,(13):36-36
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水平与西方相比一直都遥遥领先。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很多产品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相比,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是丝绸、瓷器、漆器,还是其他工艺品,都让西方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4.
张一平 《新东方》2010,(3):17-22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到安息,再由安息(今伊朗)到西亚以达欧洲。海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西去的物品主要是丝绸,东来的是宝石、香料等,因此有“丝绸之路”之称。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齐鲁     
王志民 《春秋》2010,(1):31-36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代是中华文化史上群星璀璨、伟人辈出的时代,是区域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文化经典光照千秋的时代。基于此,又有人称这个时期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6.
二千年前,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被作为当时中国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地来往。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其名。丝绸以其“色泽鲜艳,飞云流彩.”的特点在当时成为上品“国货”,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65年,是秦王朝和汉王朝统治的历史阶段。秦王朝的《吕氏春秋》是当时秦王朝一些知识分子在秦统一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进行的文化总结和政治、社会制度设计。其中,一些涉及社会福利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福利状况。《吕氏春秋》鼓吹“义兵”的历史合理性,宣传以“义理之道”战胜“最虐奸诈侵夺之术”的正义性质,  相似文献   

8.
西汉张骞开拓了“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丝绸的外贸之路自古而成。而今,这条通往西方的“古道”障碍重重,部分人马继续艰难前行的同时,丝绸商人们在漫漫商途的起点,“丝绸之路”的源头,向早已不习惯穿着绫罗绸缎的国人大声吆喝着自家货物,竭力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这种从无奈转为积极的,重新布局外贸策略并重新审视我们这个东方丝绸发源地亦是无比广阔市场的路径选择,无疑又是一条新“丝绸之路”。危机与压力之下,这一传统产业渴望“破茧”蜕变。在蚕农、丝绸商户、丝绸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之间,观察记者努力为彼此传达真实的信息与诉求,这不仅是身在“丝绸之府”杭州的情感所系,更是因那些焦急而期待的眼神油然而生的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从地图上看,位于中国东北端的黑龙江省,版图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我的黑龙江源头探秘之旅,就是从这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头顶之处开始的。黑龙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41年—前221年)称“洛水”,在唐朝(618年—907年)称“望建江”。它因满语“萨哈连乌喇”而得名,“萨哈连”的意思是“黑”,“乌喇”的意思是“江”.之所以在两字中间加一个“龙”字,是因为龙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徽记。而它真的就像一只神秘、矫健的蛟龙,婉蜒于中俄边境广袤的山峦与森林之中。黑龙江南源为中国的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两河于今…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提到由中国大陆通向西域的古路主要有两条: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东起渭水流域,穿过河西走廊,沿新疆的塔里木河南北两岸西出,越过葱岭,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到马里,再经过里海东南的达姆甘抵哈马丹、巴格达,再由地中海东岸各地转达罗马。这条道路起于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以运丝绸为主。南方丝绸之路由西昌、木里、丽江、大理、保山,出德宏,到东南亚和印度,也是以运丝绸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盛茗 《观察与思考》2009,(20):30-31
江苏丝绸 著名的文化古城苏州,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现在,苏州两星期生产的绸缎,即可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铺到终点君士坦丁堡;近10年生产的绸缎,就可绕地球45圈,因此,苏州又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崇拜玉的民族,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便作为美好、神圣、贵重的祥瑞之物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道德规范。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起,人们便将一些美好的品德与玉的特征附会在一起,出现了玉有“十一德”、“七德”、“六美”等不  相似文献   

13.
池敬嘉 《台声》2005,(1):62-66
“经济大海” 尽管海外诸番包括东洋日本在内“服饰、器用,多资中国,有不容一日缺者”。诸如“布帛、纸张、漆器、水银、药材、锄犁、铁锅、书画”等等,甚至妇女用的“脂粉、针线”(见郑广南《中国海盗史》第 179 页)亦仰赖于中国。但国际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还是瓷器、丝绸与茶叶这三大类。所以,郑和的庞大船队运载到海外的货物也以瓷器、丝绸和茶叶为主。值得指出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区别在于瓷器取代了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商品。 中国的瓷器固然是从唐代中晚期才开始大批向海外运销的,但鼎盛时期却在宋朝。所以十二世纪时…  相似文献   

14.
彦岚 《观察与思考》2009,(20):26-27
兴许是如诗如幻的西湖山水、婉约秀丽的江南女子与丝绸有着天然的和谐,丝绸自古在杭城深深扎根,并在今日的品质之城恣意张扬。“丝绸之路”古韵悠悠 只有流畅飘逸的丝绸,才能演绎出中华民族泱泱大国风范;只有雍容华贵的丝绸,才能包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厚重底蕴。从穿的角度上讲,丝绸是国人公认的国粹。  相似文献   

15.
从甘肃省省会兰州,到古城张掖,乘上火车,夕发朝至。张掖,古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郡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的一个重镇,古丝绸之路上的对外交易市场。隋炀帝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曾在张掖会见了西域27国的君主使臣,并举行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 大佛寺的卧佛与传说车入张掖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方高耸的钟鼓楼。这钟鼓楼又名镇远楼,始建于明代,高21米,由楼台和三层楼阁组成,四面拱门上均嵌有“旭升”“镇远”等砖雕匾额,如今它已成了…  相似文献   

16.
秦朝统一中国,在公元前221年。这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公元前207年,它就“二世而亡”了。秦朝是被人民起义推翻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带头起来造反的,是陈胜和吴广。陈胜和吴广都是贫苦农民。陈胜曾经为人“佣耕”,想来他家里不是地很少,就是根本没有地。但陈胜却对跟他一起造反的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来,他人虽穷,却很有点气魄。 像陈胜这样有气魄的人,当时是很多的。后来做了皇帝的刘邦,他在咸阳服役,碰巧看到始皇帝出巡的壮观景象,遂忍不住赞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曾经做过西  相似文献   

17.
南阳玉雕     
南阳玉雕刘臣南阳,地处河南省的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玉雕之乡。说起玉雕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就有一枚玉雕和氏壁(呈扁平圆形、正中有一小圆孔),其价值在当时可换取15座城池。这说明,中国玉雕业的历史,至少已有2200年了。南...  相似文献   

18.
<正>二千年前,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被作为当时中国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地来往。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其名。丝绸以其"色泽鲜艳,飞云流彩."的特点在当时成为  相似文献   

19.
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丽江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开始就是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相似文献   

20.
郭城  饶宏展 《今日海南》2014,(10):32-33
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生产丝绸制品,开启了世界历史上东西方第一次规模化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分陆路与海路方式连接起古代亚洲、非洲与欧洲。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代,历经千年之久。与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同时滥觞甚至更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丝绸之路与东海丝绸之路)则延续时间更长,通达地区更广,影响更深远。海上丝绸之路至唐宋时期达到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