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迎来新契机。为推动新时期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领域专家学者积极献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减灾高端智库的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专项规划、减灾科技发展、灾害评估、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气候系统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由此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其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其变化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加剧,共同影响着全球和区域水循环、碳循环、大气环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分布格局与功能,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冰冻圈快速变化诱发了各类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冰冻圈承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冰冻圈地区  相似文献   

2.
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绿色出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冻圈,生态系统、海岸带、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地区安全、经济发展的明显影响,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记者: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给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近年的统计,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1/4。而其中约70%是由异常天气气候引起的。在气  相似文献   

4.
黄朝迎 《中国减灾》1993,3(3):27-28
研究气候变化或异常气候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许多种途径和方法,其中气候情景分析,近年来被认为是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联系在一起的较好途径。气候情景分析可按研究的目的不同,分为各种各样的气候情景。parry等人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时,就把气候情景分为四种类型来研究:  相似文献   

5.
焦冶 《前沿》2008,(10):93-96
气候变化应是一个客观自然现象,其变化也应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然而由于当今世界工业化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因素,引起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严重的气候灾害,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类生存面临威胁。我国是一个气候资源和气候灾害大国,每年因气候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气候变化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先后制定了相关公约及法律文件,以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我国也应积极履行联合国公约,制定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及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预防气候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的显著变化,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差,更易遭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中国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8.
徐娜 《中国减灾》2007,(3):16-18
美国科幻电影《后天》给了公众一个全球气候变暖的极端警示,也难怪人们谈起气候变化问题就会“色变”。2006年以来,一连串异常极端天气纷至沓来,似乎全球的气候都乱了套。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气候变化的脉搏,本刊记者结合相关资料书面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永光。  相似文献   

9.
气候正义的研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鲜 《求索》2011,(12):72-74
气候正义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正义问题。从根本上讲,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人与自然、代与代之间的利益问题以及国家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因此,气候正义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正义、代际正义和全球正义等几个研究向度。这些研究向度从不同维度共同推进气候正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成为网络圈层的集合因素,而青年"入圈"不可避免地面临"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脱离现实等问题。对此,应当引导青年清醒"入圈"、理性"在圈",走出舒适圈、进入优质圈,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共生的"圈层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正>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人为灾害、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损失,这五项受到持续关注的风险继续进入高影响力、高发生概率风险之列。其中,极端天气事件已连续三年位列发生概率第一位,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失败位列风险关联第一位,气候不断变化是五大趋势之一。GRPS受访者似乎越来越担心环境政策失败。环境风险频率和严重程  相似文献   

12.
彭本利 《前沿》2012,(11):89-91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呈现出由气候政策行动向气候立法转变、由以减缓为主向减缓与适应并重、由以国家行动为主向国家与地方行动并重的趋势。中国作为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加强气候变化立法,不仅是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行动举措,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应考虑从以下重点着手: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国内化、综合性气候变化立法、适应性气候变化立法、地方气候变化立法。  相似文献   

13.
项久雨 《人民论坛》2020,(1):104-106
一些有着相似兴趣或文化品位的青年群体因“趣”成圈,分属不同圈层之中的青年,既在圈层内部获得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又在圈层之间感受着孤独感、疏离感。圈层不应成为阻碍青年成长发展的“密闭墙”,而应该是青年可以自由进出,并以此向外延伸拓展的“旋转门”。青年圈层同质化、私密性强,如果被隔离在圈外,就会出现进不了圈、说不上话的现象,教育者要主动融入青年圈层,做有力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组成改变,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称南极是一座巨大的“记忆库”;它记录了冰川时期、火山爆发,以及风雨在不同年代间所起的变化。这些“记忆”就像密码一般被收录在冰块和尘粒中,“诉说”着地球千年气候变化的真实现象。其中有给厂类发出的警告,关键是看科学家能否破译它的“密码”。美国内华达州的冰川学家泰勒,为了破解这个“密码”专程前往南极钻洞至冰原底部,取出冰层中心不同深度的冰粒,其目的是研究地球气候的变化。4年前,他在研究北极格陵兰岛冰层核心时发现,气候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剧变。大约在11000年前,格陵兰岛的天气突然变得冰冷异常;可是在15…  相似文献   

16.
伊文 《中国减灾》2010,(2):22-23
向前推至几十年前,或许“气候灾难”一词在普通人群中的认知尚处懵懂之态,但是,随着气候异常引起的各类灾害的频发,越来越多的人群在遭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磨难,于是,“气候灾难”的认知与共识便越来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乔墩 《重庆行政》2015,15(2):12-16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重庆市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区域差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意见》明确重庆按照“核心优化、圈层拓展、两翼提升、生态文明”的路线图,着力优化提升老城区,不断完善国家中心城市的都市核心功能,并向主城二环区域和主城外“一圈”区域拓展都市功能.《意见》提出在城市发展新区建设新型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密切卫星城与主城的联系和畅达,并将其作为统筹构建支撑体系,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国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小伊 《中国减灾》2007,(7):14-15
6月8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做客新华网,就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看法。过去50年气候变化90%以上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主持人:气候变化问题在目前世界上全面升温。此前在德国召开的八国峰会上,气候问题就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有哪些特点?趋势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改变的力量     
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宁夏应对气候变化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尽管当时气候变化的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也没有成为国际化的议题。因为宁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出的卓越努力,《中国宁夏:行动带来改变》成为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播放的唯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