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80年代中期的日本经济,将对我国判断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不无裨益。日本20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一次房地产泡沫从产生直至破裂的完整过程。泡沫破灭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萧条之中。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许多状况与日本当年相似。因此,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避免我国重蹈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覆辙。首先,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特点类似于日本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当时日本经济处于"平成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然而,由于房地产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产业的发展历程较短,缺乏相对完善的规范制约,因此这一市场的发育还很不成熟,失序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泡沫成分越来越重,因此,如何防范房地产市场危机对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风险,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2,(51)
房地产泡沫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最早可考证的房地产泡沫是发生于1923年~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这次房地产投机狂潮曾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大崩溃,并最终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累,到90年代初期破裂的日本地价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房地产泡沫,从1991年地价泡沫破灭到现在,日本经济始终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甚至被比喻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争论声中走过了不平静的2002年。一年来,关于是否存在过热和泡沫的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究竟如何?近期,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62个城市的381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一次最新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就全国而言尚属正常状态,但同时也存在六大突出问题,在局部地区和一些方面出现过热苗头和泡沫现象,并有蔓延、扩大之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范,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三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02年将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17亿元,  相似文献   

5.
何维达在2011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连续加息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首先,我国的资金尤其是流动性资金规模很大,以前主要在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出现了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现在由于严厉打压房地产价格,将使大部分投机资金逐步撤离房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1年底就有人指出,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与1993年一样的“过热”,并预计2002年就要出现房地产的“冬天”。2002年乃至2003年,对房地产泡沫和风险的警告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得出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到了泡沫经济的悬崖边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2004年夏,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和谢国忠两人,曾做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将迅即破裂的预测。谢国忠先生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爆炸的边缘",罗奇先生则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现在半年多过去了,这两位专家的预测有误。  相似文献   

8.
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过热”和“空置”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的一些指标的分析,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过热”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冷静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贺铿 《党政论坛》2011,(6):16-16
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2007年和2009年,我国城市住宅价出现了非正常上涨,在一部分城市形成了明显的“房市泡沫”。资产泡沫历来是由投机炒作形成的,而不是需求过旺或供给不足形成的。因此,房地产调控主要不应该是抑制居民的真实需求或者扩大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香港房地产泡沫属于典型的投资泡沫。人们寄望于置房投资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预期,甚至月租金收入低于月供。最终,金融危机致使经济泡沫破灭。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房地产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华 《学理论》2009,(17):83-84
主要对房地产泡沫从其含义、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及最终破灭的影响因素做了一个浅显的分析。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由于虚假需求的膨胀,而且是借助银行等金融系统的支持才得以实现。具体的破灭时间则由于人们的预期不同所以很难预测。  相似文献   

12.
《理论参考》2008,(4):59-61
世界经济正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经过几年的强劲增长,全球经济正面临很多挑战。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逐步显现的信贷危机,美元相对其它主要货币持续走低,国际收支的巨大逆差以及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都威胁着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唐敏  张茜 《瞭望》2007,(20)
近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了2007房地产发展蓝皮书,认为2006年我国部分大城市二手房的租售比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房价虚高倾向明显。由此,警惕房地产泡沫的呼声又起。所谓租售比,是指房屋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房价之间的比值,一般认为其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当地楼市供求状况。由于租房体现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决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这句话或可诠释现今中国"房地产泡沫"之争。 虽然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这场争论至今难决胜负,虽然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头热"最终会把国民经济引向何处仍难以辨清,但邻国的遭遇已历历在目。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已使其身陷"失望的十年"而不能自拔,韩国政府为走出"泡沫"阴影不惜谋划迁都之举。这些国家的城市在泡沫破灭之前,无不遍尝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而持续攀高的房价如影相随,横空鼓出一个巨大的"泡沫",成为梦想的"终结者"。 他山之石会给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产生何种影响?东亚超级城市的悲喜剧是否已能让我们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期?两派观点交锋仍在相持。 位处这场激战漩涡之中的,正是上海这个中国经济"航空母舰"级的城市。论战几起几伏。上海市官员表示: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应对挑战。就在这时,消息传来:11月15日,上海房市均价首破每平方米万元大关。 种种迹象暗示,泡沫之争或已进入最后的"决战",其胜负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第一,没有找出第一轮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真的是由房利美、房地美、《社区再投资法》,甚至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主导的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吗?房地产泡沫不是美国所独有,西班牙、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都有。但很多人就是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其目的就是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房地产市场十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制度改革、政策创新,我国城市居民压抑多年的住房潜在需求集中释放,形成了巨大的现实需求,促进了房地产市场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尽管如此,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局部范围内的反应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地产泡沫将危及美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地产泡沫破灭,美国将面临财富缩水、贷危机及外国资本流出等诸多风险,并使美国货币政策陷于两难近年来,过度繁荣的美国房地产业已累积下不小的泡沫,其是否面临破灭风险, 能否得到缓释,又将怎样影响美国经济, 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陈韶旭 《党政论坛》2011,(18):29-29
第一,没有找出第一轮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真的是由房利美、房地美、《社区再投资法》,甚至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主导的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吗?房地产泡沫不是美国所独有,西班牙、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都有。但很多人就是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其目的就是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19.
吴梓境  厉召龙 《学理论》2008,(14):26-29
在中国土地由政府完全所有的情况下,其土地市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形态存在不同。土地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根据供需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土地放量决定房地产价格,而政府对土地供应量的控刺导致房地产实际供给低于预期供给,进而出现房地产市场价格高企,因此房地产价格高于理性价值并不一定为投机性需求所产生的价格“泡沫”。针对房地产价格高企,政府应当增加土地供应,严厉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并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解析美日经济泡沫破灭后产生的不同影响,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流动性过剩及资产价格上扬颇有价值股票与房地产资产价格问题目前备受国内外关注。对于中国这两种资产价格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中国资产尤其是股票价格泡沫严重,其若破裂,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危害,有巨大的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资产价格是中国资本崛起的表现,是中国崛起的有利时机,因而应予呵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