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美国而言,“9·11”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惨痛伤亡和损失,也对其推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甚至其根深蒂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重创。恐怖分子在和平时期发起的这场袭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疑给美国好好地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2.
卡扎菲夺权后,逐渐靠苏反美。1982年以后,国际上连续发生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对此,卡扎菲不是表示“支持”就是表示“祝贺”,甚至公然宣称,“正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训练”。美国决定教训这个不安分的卡扎菲。  相似文献   

3.
何士龙 《党课》2010,(18):94-98
有人称她是“白宫里的一枝黑玫瑰”,也有人说她是“闯进白宫里的灰姑娘”,还有很多美国人认为她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除此之外,她还曾经被评为“世界上最会穿衣的女性”以及“美国男人最想约会的女人”,等等。没错,  相似文献   

4.
胡杉 《新湘评论》2004,(2):42-43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驾机袭击了美国经济、军事标志性的建筑——世贸中心大厦.造成3000多人死亡。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发生在本土的最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突如其来的“9·11”事件给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造成了猛烈冲击和深远影响。从此,反恐防恐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是恐怖分子还是战略盟友?对美国政府来说,给别人定性易如反掌.关键在于这个“别人”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不,曾经委身于萨达姆政权、因涉嫌种族屠杀而登上美国国务院恐怖组织排行榜的“伊朗人民圣战组织”,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美国政府的座上宾。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恐怖分子是恐怖主义违法犯罪的行为主体。要全面认识恐怖主义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还必须了解恐怖分子的基本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恐怖斗争将大有裨益。一、恐怖分子的年龄在当代世界(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恐怖分子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以致人们往往都指“恐怖主义是年轻人的职业”。恐怖分子的年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90年代以来,这一下降趋势有所逆转,但年轻化与低龄化仍是恐怖分子的主要特点。年轻人之所以成为恐怖活动的主流与骨…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度陶醉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短视而只顾眼前,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危险性。“9·11”事件唤醒了美国人,促使美国人反思美国在全球的角色与作为。“9·11”事件后困扰美国人的基本问题——美国应该在世界上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在21世纪面临什么样的重大挑战?美国何去何从?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布什政府“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已经浮出水面,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他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是:正式宣布向恐怖分子和拥有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的“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新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全球正在开展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的术语大都由美国来界定.其实,这个惟一的超级大国已经把一种新型国家纳入国际法的领域:“窝藏恐怖分子国家“,即为恐怖分子集团提供资金、训练或允许其领土被恐怖集团使用.一旦被如此定名,窝藏恐怖分子的国家,也可能被称为“无赖国家“或“非法国家“,将停止被赋予在国际法保护下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主权.把恐怖主义设想为一种伊斯兰教现象,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于战略上的困境.这是因为,南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伊斯兰教国家,或者有相当数量的伊斯兰教支持者.由于来自民众的反应不是敌意也是愠怒的,因此,这些国家的领导层感到难以支持美国反对伊斯兰教恐怖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永和 《党建文汇》2001,(11):45-45
2000年10月,美国“科尔”号在也门亚登港口加油时遭恐怖分子袭击,17名美国海员丧生。1998年8月,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门前发生汽车爆炸事件,造成224人死亡,数千人受伤。1996年6月,沙特阿拉伯东部宰赫兰发生卡车爆炸事件,造成19名美国军人死亡,另有数百名不同国籍的人受伤。1995年11月。美国驻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军方总部遭到汽车炸弹的袭击,5名美军人员身亡。  相似文献   

10.
参加省委举办的领导干部赴美培训班五个月,回来后在《党员之友》以“美国印象”为题连续刊载了十一篇介绍美国的文章。十一篇文章都是谈具体的“印象”,那么,对美国总的印象是什么呢?想起刚到美国不久,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一块儿到长春老乡家作客,这家的夫妇俩从长春到芝加哥已近十年,他们的女儿是四年前去的,我们去年到美国时,她正在读高二。有人问她:“你对美国的印象如何?”女孩说了一句很平实、很深刻的话:“美国就是这个样子,你们呆上一段儿时间就清楚了,它既不像我的同学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的姥爷想的那么坏。”她的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10日,英国警方并未透露恐怖分子具体会在何时发动英版“9·11”袭击。但令人心惊的是,据安全专家11日透露,袭击日很可能就选在了8月12日——一年中最繁忙的假日。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20):15-19
反恐行动是伴随着恐怖行为的出现而产生的,但真正大规模、长时间、广范围、以战争方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反恐行动还是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十年反恐,成果有喜也有忧,尽管美国击毙了包括本·拉登在内的大批恐怖分子,但恐怖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蔓延之势,滋生的土壤也更加肥沃。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一位中国女青年钢琴演奏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与美国著名的欧克瑞支乐团合作,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演奏会上,那些很挑剔的古典乐迷们,都被她精湛的技艺和热情奔放的演奏风格所折服,他们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来自东方的演奏家久久喝彩……这位中国女钢琴演奏家已在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成功地举办了近百场音乐会。她曾被美国音乐界推选为“世界优秀人才”。去年,在奥地利国际钢琴音乐节中,组委会指定把她演奏的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作为音乐节的压轴节目,结果引起巨大轰动,被音乐家们誉为“中国钢琴公主”。她就是毕业于沈阳音…  相似文献   

14.
金毅 《廉政瞭望》2014,(23):48-49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有一名女秘书,工作中经常出错。一次,女秘书的工作又出现了失误,柯立芝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很漂亮,正适合你。”还没等女秘书“谢谢”二字出口,柯立芝就指着错误的文件说:“我希望你的公文处理也能越来越漂亮。”听了这话,女秘书脸红了,此后.她处理的公文极少再出错。  相似文献   

15.
杨飞 《党课》2014,(10):62-66
曾拥有的美国“国务卿”“联邦参议员”“第一夫人”等头衔,已经注定了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在世界政坛上的不平凡,很多人甚至认为她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实权的第一夫人。不过,美国人对希拉里的一贯态度却是或爱或恨,鲜有中间立场。作为强硬的女权主义者,她有一帮铁杆粉丝;但反对者对她的批评也丝毫不留情面,甚至称其是一个“让女人憎恶的女人”。那么,真实的希拉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6.
梦生 《廉政瞭望》2005,(7):29-31
10年来,她迈着小脚为艾 滋病奔走呼喊,以不可思议的 力量,揭开了艾滋病“血祸”这 块硬疤; 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 救助艾滋病人和艾滋孤儿,付 出了一个老人的极限; 艾滋病人视她为“救命菩 萨”;艾滋孤儿亲切地叫她“奶 奶”;美国《时代周刊》赞她为 “亚洲英雄”;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称她是“中国防艾女性活动 家”……  相似文献   

17.
邵峰 《前线》2004,(12)
遏制威慑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虽然以前国际关系中也有过先发制人”的说法和行动,但把先发制人”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次则形成于布什政府。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首次明确提出先发制人”论。布什声称,冷战时的威慑”秘遏制”战略已经不适用尹序lr之后的形势,美国必须准备对恐怖分子和暴君”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他还指出,反恐战争不能依靠防守而取得胜利,美国必须向敌人发起进攻,在最危险的威胁未形成之前就将其消除。接着在6月14日,在共和党的一次筹款集会上,布什正式减孝先发制人”论上升分布什主义”Ru…  相似文献   

18.
华文 《党员文摘》2006,(3):11-12
泰莉·柯尔40岁,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小镇,外表和普通家庭主妇无异。但左邻右舍都知道,她是个走在时代前端的“数码人”。  相似文献   

19.
唐闻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先生的大“千金”。很多美国人叫她“南希·唐(Nancy Tang)”。她诞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普通的产科医院,所以基辛格博士第一次秘密踏上中国国土时便调侃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唐闻生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国东部口音英语,使她轻松自如地从跟随周恩来总理17年之久的冀朝铸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美国著名老报人索尔兹伯里曾以极为赞赏的口吻描述这位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校友的译技: “她的翻译是那么熟练和敏捷,使我几乎无法感觉到双方是在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唐闻生无疑是继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但是当初她获悉要给毛泽东当翻译的时候,竟差点晕了过去…… 迄今为止,唐闻生是外交部现职官员进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惟一女性。  相似文献   

20.
别致 《当代党员》2023,(13):53-55
<正>作为一名党员,危急时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她说:“我经验最丰富,我去最合适。”作为一名护士,她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她说“:能够帮助患者,我深感自豪。”作为一名老师,她推动“三全”理念融入学生职业生涯。她说:“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她就是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