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可祝 《法治研究》2014,(12):60-71
凯洛案后,美国联邦政府和大部分州政府通过立法与司法等活动,来限制经济发展型征收活动,以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免受国家征收权的侵犯。但由于经济发展型征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此类征收在美国仍大量存在。这种矛盾现象主要是由美国社会对经济发展型征收的担忧与经济发展型征收的客观需要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我国目前也存在类似的矛盾,因此,需要比较我国与关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相同与差异之处,确定我国经济发展型征收的要求,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免受不当征收的侵犯。  相似文献   

2.
“管制性征收”是典型征收之外的征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交替适用三个坐标系来判断管制是否构成征收:实体性正当程序是手段和目的构成的坐标系,平均利益互惠是负担与利益构成的坐标系。权利柬是被剥夺的利益与财产的全部利益构成的坐标系。中国法上存在管制性征收的情形,但法院不使用管制性征收的概念,确定“管制性征收”的坐标系有利于管制性征收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有3种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广西社会保险费由社保机构全面征收。笔者通过对比广西与浙江社会保险费征收的现状,分析广西存在的问题,得出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征收的优势,对广西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实施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继军 《政府法制》2012,(34):46-47
为了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条例》的明显特点就是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加大了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11,(3):F0002-F0002
国务院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共5章35条。条例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给予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6.
金盈 《法制与社会》2010,(8):163-164
准征收是古典征收的发展与延伸,其核心要义是国家公权力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逾越了财产权本应承担的社会义务,给公民造成特别牺牲而应予以补偿。准征收与古典征收有着诸多区别、有其特殊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7.
钱之润 《法制与社会》2011,(14):173-173
土地征收作为国家对私权的限制与约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政府作为征收的主体,在实施征收这个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职权与责任也是备受瞩目的。在我国,政府对于土地征收拥有着多重矛盾的职能,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对于政府职权,我们必须从公共利益、正当程序与公正补偿等方面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590号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征收条例》的施行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废止,标志着拆迁时代的终结与征收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集体土地是农村价值最集中的资源,是广大农民利益实现的最重要的载体。土地的强制性征收给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带来严重的损失,补偿制度来弥补之。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体现了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对国家强制权力的制约,体现了土地财产权利与土地征收权力的均衡。由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与技术性,《物权法》不可能对其所有问题均有规定。全面研究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尤其是研究其补偿范围及补偿标准,对我国将来制定土地征收法或在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物权法》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规制土地征收权,加强对土地征收行为合法性与适当性的审查,本文从土地征收的目的、主体和程序等几个方面对土地征收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依据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内容时土地征收行为的适当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对土地征收行为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判断和考量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时隔近一年,经过修改后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的草案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收补偿上作了较大修改。明确司法强拆取代行政强拆,旧城区改建需经市、县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征收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市场价,被征收人可自选房产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12.
张洋 《政府法制》2012,(13):22-23
制度建设 2011年1月2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施行。条例的指导思想是统筹兼顾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土地房屋被征收群众的利益,保护被征收人的利益。为了认真贯彻条例,严格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3.
征收扩张请求权是公益征收过程中被征收人享有的一项权利,旨在实现被征收人的财产权保障。征收扩张请求权分为全部征收请求权和完全征收请求权两个类型。当征收标的因征收而剩余的部分已不敷从来之使用时,被征收人可行使全部征收请求权;当所有权的部分权能或者部分使用时间被 剥夺或限制时,被征收人可行使完全征收请求权。我国未来的统一征收立法应对被征收人的征收扩张请求权及其行使条件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国有化”措施,将导致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物权消灭。当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的冲突亟需解决,必须通过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征收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回应型司法机制、强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寻求冲突的平衡点,从而有效防止征地机关滥用征收权,并使公民私人权益获得实质性保护。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13,(8):61-61
最近,记者从四川省法制办获悉,《四川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代拟稿)》已公付至省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1月,国务院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鉴于四川省相关地方性法规与该条例相冲突,2012年年底,该省废上实行多年的《四川省城市房崖拆迁管理条例》。为对接上位法并解决该省房屋征收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6.
王慧 《法制与社会》2010,(10):165-166
城市房屋征收成为我国现阶段普遍的现象之一。政府作为房屋征收的重要主体之一,由于角色定位不准,使得本应维护被征收人权益的政府,也在其中充当了些许负面的角色。政府责任在房屋征收中的失范原因在于其政府责任意识的缺乏、权力滥用以及法律规范的缺失。因此,应通过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建立房屋征收目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有关政府责任法律规范;创新房屋征收中政府责任管理机制等等多种措施来完善我国房屋征收中的政府责任,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受传统控权理念影响,“行政征收”的内涵与外延已无法适应行政法治实践。反思传统控权模式下的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可知:“行政征收”概念有待理清,地方立法中关于“二次征询”程序的规定违背制度设计之民主原意,签约率的确定亦不符合行政程序的契约性。考虑到“二次征询”程序可能会为政府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而为刻意提高签约比例提供合法空间,并有助于非常态被征收人阻碍签约进度,有必要在多元利益的均衡下改进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待更新制度主要有:非常态被征收人排除机制,公民参与确定“二次征询”比例;在补偿与资金短缺问题上,对价补偿最低原则需确立,并适度考虑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熊勇先 《时代法学》2009,7(6):94-99
财产权要承担社会义务,征收是其社会义务性的重要体现。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征收体系产生了冲击,引起规范和理论的背离。从义务角度对征收内涵进行阐释,并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我国征收体系的缺陷,以期以财产权负担义务类型为基础,重新构造我国的征收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述 《法制与社会》2011,(35):152-153
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产生了较多暴力拆迁、野蛮征地以及自焚案件等极端案例,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加强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建议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将集体土地征收限制在公益目标范围内,超出这一范围则不应征收土地,而是交给市场解决;农民在集体土地征收中的参与权应当得到保障;集体土地征收后应遵循市场化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征收是国家占有公民财产的一种方式,我国2007年公布施行的物权法把征收制度规定在所有权这一编,体现了征收制度在法律中的重要地位。但征收作为公权之运用,对公民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征收制度的反向考量,探讨其存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