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9,(21):77-77
2010年1月1日,一个拥有19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有近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对实现本地区的共同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10,(1):66-67
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建成。这是中国对外洽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贸易区。  相似文献   

3.
十年携手,共同繁荣。9月3日-6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我们既然有能力打造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有能力创造未来新的‘钻石十年’",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10+1>11",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现实写照。10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双方贸易额增长了5倍,相互投资扩大了3倍,  相似文献   

4.
赵品贤  蒋燕 《当代广西》2010,(3):M0002-M0002
十年坚定携手,不惧风云骤变;风雨同舟共渡,合作信心弥坚。今年1月1日。在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推动下,备受世界瞩目的涵盖19亿人口、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协议,双方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这为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开辟了新的局面。2003年10月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参加与东盟10国举行的第七次首脑会议上提出,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给广西对外开放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并行,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  相似文献   

7.
李嘉 《政策瞭望》2003,(6):18-21
对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来说,今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于2003年启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看准了东盟这块“风水宝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果建成,将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广西社科院副院长黄铮说: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邻,具有特殊的地理和人文优势,而且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中国企业向这个地区“走出去”,则完全有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形成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010年1月1日,拥有19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对实现广西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将是继欧洲和美洲成立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一新的  相似文献   

11.
《今日广西》2010,(3):6-6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和东盟六国九成产品零关税。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贸区将对中国今后对外开展贸易交流合作产生重要的示范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党理轩 《当代广西》2014,(10):50-51
正李克强总理2013年9月3日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和东盟有能力打造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有能力创造未来新的"钻石十年",打造自贸区升级版。自贸区的核心就是自由贸易,发展经贸往来,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要素交流等。"黄金"升级"钻石",李克强总理此番话可谓吹响了升级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号角。西南中南与东盟经贸往来是广西"战略支点"的根本李克强总理2013年7月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  相似文献   

13.
袁元 《协商论坛》2006,(11):42-43
目前,东盟是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4大贸易伙伴。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4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全面启动阶段。中国-东盟自贸区是-项互惠双赢的经贸安排,它的建立不仅深化和密切了中国-东盟全面合作关系,而且对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双方正继续就服…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4,(20):4-4
2004年11月3日至6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我国政府与一个国家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博览会,也是我国政府第一个以自由贸易区为背景的国际性博览会,将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平台,以及彼此间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南宁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博览会的各项工作,力争以一流的投资贸易场所、一流的会展场馆设施、一流的安全保卫措施、一流的高效服务质量、一流的城市人居环境,确保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4,(6):14-15
言论东盟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呼吁:老挝总理本南说,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成就,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每年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此次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业已存在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缅甸总理梭温说,东盟和中国地域接近并有着紧密的文化纽带。中国经济开放为东盟提供了巨大市场。东盟国家将致力于早日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泰国副总理比尼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成员,赢得了各国投资者的信心。中国在实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中…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9月3-6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2013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商务与投资峰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我们既然有能力打造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也有能力创造未来新的‘钻石十年’",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博览会期间,中国与东盟签订合作项目占国际合作总投资额的近半数,双方的合作领域广泛,不仅包括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项目,还涌现了绿色科技创业园、生物科技、现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过去我们觉得东盟只是一个遥远的政治概念的话,那么,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尤其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落户南宁,今天东盟已走到我们面前了。广西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认识机遇、了解挑战,本刊策划了这期《走进东盟》专题。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南博会也将年复一年地举办。因此,关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博会的报道,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本刊将持续关注这一话题,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8.
正金秋9月,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而至。在中国与东盟合作迈向新的"钻石十年"开局之年,本届博览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全面整合展会形式和内容,打造一个升级版博览会,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搭建独具特色的平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也必将全面开启中国—东盟合作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0,(1):24-29
<正>11国搭台、19亿人参与,接近6万亿美元的GDP、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额——2010年1月1日,经过多年商谈、调整,世界第三大、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一历史时刻不仅意味着自贸区内约7000种商品实现"零关税",更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将以此为起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相互投资三大领域全方位互动推进,共创崭新自贸时代。——题记  相似文献   

20.
区内视点     
<正>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为推动合作共赢献策11月9日,第十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南宁举行,20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主题,分别就"东盟成立50周年与中国-东盟关系现状与展望""中国-东盟海陆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4个议题作了发言。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双方应继续秉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