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秘密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军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笔者)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以下简称海德姆——笔者)护送到了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2.
说董健吾红色,因为他是192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说董健吾是牧师,因为他入党前的职业是牧师,入党后仍然以牧师的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题解 (一)董健吾是上海青浦县人,世家大族子弟,全家信仰基督教。他自己在就读教会中学时,就已加入了基督教会。1914年,他考入美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系,和后来成为国民党达官贵人的宋子文、顾维钧是同班同学。董健吾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受家庭的影响和教会的教育甚深,以博爱爱人、洁身自好为为人的信  相似文献   

3.
慕安 《党史文汇》2010,(6):44-47
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入党后仍以牧师身份掩护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王牧师”,此人真名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4.
张苹 《党员特刊》2003,(6):45-47
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但在中国共产党人队伍中,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他以牧师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就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那位第一个将我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他叫董健吾。  相似文献   

5.
淮驹 《世纪风采》2010,(2):34-38
一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奔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护送到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6.
正董健吾(1891—1970年)与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前者是中国人,后者是美国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不但有,还有一段生死之谊。红色牧师——董健吾196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北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观礼后,他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能不能见一下王牧师?""王牧师?"毛主席当时愣了一下,不知他说的王牧师是哪位。原来,斯诺所说的王牧师,就是中共情报战线上的神秘人  相似文献   

7.
★1936年,许世友升任红四军军长,其时红军规定,军以上干部可以结婚。红四军政委王建安向将军道喜曰:"恭喜,恭喜,你可以结婚了!"许世友将军张嘴瞪眼曰:"共产党员,还能干那吊膀子事?"★1962年夏,许世友将军视察"南京路上好八连",见战士午餐为南瓜稀饭,问:"大家吃得饱不饱?"班长许金龙答:"报告首长,吃得饱。"将军一把抢过锅铲,用力在锅里搅了几个来回:"放屁,这么稀怎么吃得饱!"将军怒不可遏:"你们骗人!国家粮食有  相似文献   

8.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的生平史册上写下了难以数计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少林寺习武8年.他的一身“少林绝技”,使得他的革命生涯熠熠生辉.1926年9月,许世友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8次负伤……从战士到上将,忠实地为党和人民戎马奋斗一生.我们三人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过几十年(任秘书、警卫).1971年10月许世友将军曾给我们讲过他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我们记录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广大读者对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李文卿 《党史纵横》2002,(11):10-14
《“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由“文革”期间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后任国防大学政委的李文卿上将撰写。该文集中地再现了许世友将军1967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期间的主要经历,重点记述了动乱岁月许世友将军同林彪、“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致力于稳军安民护国等富于传奇色彩的动人事迹。作者凭借近距离观察的优势,饱蘸真情实感,着力描写我党我军这位著名战将忠勇双全、胆识兼备的军人风骨和性格特点。笔下皆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取材翔实,表述朴实,可以说,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许世友将军。该文篇幅较长,经征得作者同意,我们将其删改成若干个故事,从本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10.
罗瑞卿和许世友是新中国两位声名显赫的将军,他们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传奇事迹为很多人津津乐道。前不久,笔者采访了罗瑞卿和许世友的老部下傅学正,了解到两位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是一条有灵魂的红线 2007年建军节前夕,我被邀请参观在东莞举办的百位将军书画展。站在一幅“实事求是”的长轴面前,我很久不能移动脚步。不是字写得特别出众,是落款“许世友”三个字让我吃惊,震动。因为我采访过许世友的许多下级,都说许世友很少写字,看完文件、批件,往往只用粗大的红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上一个“许”字。  相似文献   

12.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战场上豪气万丈,攻无不克;生活中老将军同样为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歌,尤其是将军"四跪慈母"的孝举更是世间人之楷模。一跪累母难1926年,许世友在王树声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1927年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也就从这时开始,许世友成了"清乡团"搜捕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1970年的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老朋友王牧师,几十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斯诺向毛主席提出这一请求。“王牧师?!”毛主席仔细地回想着。“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接着补充了一句。“35年前,35年前……王牧师、牧师、牧师……嗯!是他!”毛泽东想起来了。原来,斯诺想见的“王先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红色牧师”董健吾。“红色牧师”的由来量健吾,上海市郊青浦县人,1891年生,后来成…  相似文献   

14.
辛江 《廉政瞭望》2009,(6):60-61
嗜酒许世友:“不喝酒宁死” 许世友,大将。应该是众多开国将军中最能喝酒的,行军时挑夫担酒,打仗亦豪饮不误。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退居二线。此后,老将军即以笔为武器,转入了第二战场,相继出版了《我在红军10年》、《我在山东16年》、《许世友回忆录》等著作。若不知许世友将军经历的人,难以想象,老将军原来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  相似文献   

16.
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董健吾牧师收养。 董健吾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和张学良有过交往,并在交往中结下了很深的友谊,1936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健吾得知张学良夫妇很喜爱瓷器,董健吾将此情况汇报给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建议买几件瓷器送张,刘鼎表示赞成。于是董健吾到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套宋代彩陶,十分精美,给张学良送去,张学良夫妇一见爱不释手,非重金买下,董坚辞不收。 张学良对此一直过意不去,有一次在酒桌上,他真诚地问董有何私事需要帮忙,董见张学良有诚意,便提出要求说“我有三个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名叫董寿琪),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力。”张雪亮面露笑容,答应帮忙。  相似文献   

17.
钱江 《党史博览》2001,(10):40-42
余生也晚,未曾经历金戈铁马冰河,却于少年时即于书中获知,许世友乃上将之虎。没有想到,我与晚年的许世友有过一段神交,结果促成他在当年新闻媒体上的一次大曝光。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应《党史博览》的朋友相邀,参加第二届全国重大党史题材写作笔会,我深入大别山腹地,拜谒许世友将军的墓地。我和许世友将军有缘如此,真是从未想到过。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人们印象中,许世友将军是个"大老粗"。但事实上,许世友粗中有细,治军治家都纪律严明,对党的纪律规矩及各项规定,他都记在心上,并对身边人采取各种方法言传身教,有时把人怼得羞愧难当,有时又把人逗得前仰后合。怒:痛斥"砸锅"警卫在山东"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展柜里有一破一新两口锅,其中的故事,就和他严格要求身边警卫有关。  相似文献   

19.
许世友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豪爽率真的鲜明个性、粗中有细的行事作风、耿直忠诚的品格操行。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却较少有人涉笔。笔者现将在撰写《许世友传》、《百战将星许世友》等书过程中所采访、收集到的许世友将军家风轶闻整理出来,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党史》2008,(1):62-62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将军生平豪饮,他的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许世友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买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