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刊出苏俄革命纪念特刊,系统而翔实地宣传、介绍了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十月革命以来苏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关系等情况。这对于中国广大革命青年深入了解十月革命,坚定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20年夏,准备去法留学的陈为人,到上海后,因经费困难,流浪街头,幸遇江华籍青年李启汉,被介绍到外国语学社学习,与刘少奇同学。不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为十月革命后,不带护照去苏俄学习的中国先进青年中最早的一员,也是湖南去苏俄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后,瞿秋白奔赴苏俄采访,并出版著作《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在报道中,瞿秋白热情歌颂十月革命,评介新经济政策,宣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全方位介绍苏俄社会的现实情况。瞿秋白对苏俄的报道是中国记者最早反映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的作品,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以苏俄为榜样进行民主解放斗争、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4.
金宕莳 《求贤》2009,(3):25-26
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失败.迫使先进知识分子去重新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使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天津先进分子增加了对苏俄十月革命的了解.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希望.并找到了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徐元宫 《党的文献》2011,(2):115-117
20世纪初,有数十万华工留居苏俄境内,其中的一部分人先后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他们亲身经历了十月革命,是最先践行马列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中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为便于管理华人党员、进一步推动旅俄华工革命活动的开展,1920年6月俄共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的爆发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苏俄成为在华中外基督徒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20年代,少数基督徒已认可苏俄革命的积极意义,但真正给基督徒的苏俄观带来巨大转折的是30年代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促使基督徒对苏联的赞美达到一个高潮,并积极呼吁中国向苏联学习,借以改造基督教,将苏联视为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及基督教身份重构的参照,以至最终影响到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迎拒。  相似文献   

7.
正一、苏俄渠道"苏俄渠道",又称为"东方路线",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巨大的。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青年都想到苏俄感受社会主义的力量。因为瞿秋白精通俄语,所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他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他遇到了列宁,并且进行了交流。本来是作为特约通讯员来到俄国,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生前曾几次到过哈尔滨,最早的一次,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50余天)来哈尔滨,是1920年10月16日,以新闻记者身份,赴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考察,探索俄国革命经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有一段最著名的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走十月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浴火重生,苦难而辉煌。青年毛泽东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认同和选择,也有一个思索和比较的过程。第一次发表思想有些糊涂的政见毛泽东出生在湘中一个闭塞的山冲,在接受启蒙教育时,不大受四书五经的束缚,用他的话说:"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  相似文献   

10.
从1917年到1922年,在苏俄至少有20万华人劳工,组成各种各样的部队(中国志愿军、中国军团、中国营),参加了保卫列宁、保卫苏维埃、保卫十月革命的战争。由于战争年代史料的遗失,现在已经很难完整地再现当时华人参加苏俄红军的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前的今天,瞿秋白烈士在我省长汀县英勇地就义了。现在,我们在长汀县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并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揭碑,缅怀和追悼他的不朽的英名和巨大的革命功绩。此时此刻,我们向瞿秋白烈士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翟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早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不久,又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地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主要经苏俄广泛传入中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其理论内容、实践手段和方式都深刻地打上了苏俄的烙印。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其第一次理论飞跃的过程中,苏共更是主要通过共产国际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爆发后,苏俄的严峻形势和敌对势力的反苏宣传主导了时人对苏俄的认知,进而生成并强化了苏俄的负面形象。但随着苏俄政权稳固、马克思主义传播、无产阶级革命兴起和苏俄真实信息播散,苏俄负面形象逐渐消解。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后,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反帝情绪及爱国热情,在各派的鼓动宣传下,其形象达到"高光时刻"。苏俄形象的演变,其实是各派系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塑造形象的过程,也是在苏俄现实、苏俄信息、时人思想理念和国家权益四个要素互动参与下渐进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7,(12)
<正>口岸城市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被誉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曾经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联系的"红色交通线"。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探索民族解放之路,克服重重困难,途经满洲里赴苏俄考察,了解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还有数以万计的旅俄华工冲破阻挠,途经满洲里回国,带回来许多革命书刊,  相似文献   

15.
"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失败,孙中山处于一生中最低潮的时期,由于列宁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赞赏,以及苏俄在十月革命后面临国内国外反对势力包围、封锁的严峻局势,使得孙中山成为苏俄寻找中的盟友。由此,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扩充了军队,实现了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自身以及与共产党的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就义,年仅3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下中共党史上的6个“第一”。一、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1920年,21岁的瞿秋白前往苏俄进行考察和学习,他写了大量文章,寄回国内发表。二、中国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1921年6月,他在《赤都心史》中对列宁的发言和神态作了详尽的描写。三、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四、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赤潮歌》的作者。五、1925年6月,中共党史上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办者。六、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瞿…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十月革命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阶段性特征。关于十月革命精神的总结,在民国文献语境中有两个层面:一是总结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二是揭示十月革命中蕴含的内在精神。"走俄国人的路"是受十月革命影响后中国社会产生的变革中最深刻、最直接的表达,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体现在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东方社会多了一条可以选择的现代化道路。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十月革命成为连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革命运动的纽带。考察民国时期关于十月革命的期刊文献,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关于十月革命的思想和理论是根据俄国实际情况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正确可行的,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国人民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憧憬。通过通俗化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十月革命逐渐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九一九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九二○年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一九二二年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新中国的成立,使占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俄和新中国都是从封建性的社会走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两者在建国初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但是两国的基本国情却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以中苏两国建国的国情为基点.从经济条件、政治环境、民族传统、外交关系几个方面比较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创建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进行的。党对苏俄革命模式的学习和实践事实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本文着重论述苏俄革命模式在党创建时期革命实践中的变化轨迹及其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