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相似文献   

2.
陈新明 《人民论坛》2011,(12):19-21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成就巨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今天,我们研究苏联模式兴衰的经验与教训是有必要的,它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  相似文献   

3.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忽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扬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和研究,忽视了对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而造成上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往往习惯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割裂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苏联历史和苏联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只有加强对苏联历史的研究,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更加透彻,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时期的档案不断解密,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中的很多疑问将会得到客观的阐释,而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学习过苏联,但是从未跟在"苏联模式"背后亦步亦趋,中国不是苏联,中国人民始终珍视自己的独立地位奥尔布赖特:信仰缺失的价值体系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她出生于东欧,父亲本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高级外交官。"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二战"结束后,苏联又将捷克斯洛伐克划为势力范围。这两件事情直接影响了奥尔布赖特的国际观,也影  相似文献   

8.
提中国特色道路或称中国模式。中国特色道路可分为总道路、根本道路、基本道路、具体道路四个层次。对它们的内涵分别作出界定,有助于增强对“道路”概念的理解和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弄清楚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关系,事关我国发展的方向。要把列宁创立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早期苏联模式与后来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区分开来,把斯大林模式中的基本制度与体制层面上的严重弊端区分开来。毛泽东对摆脱苏联模式进行过艰辛探索但总体上并不成功;邓小平则对苏联模式作了重大的原则性的突破、全面的整体性的突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将实现探索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跨越。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的基本问题,开始形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窦凌 《理论月刊》2002,3(8):85-86
有人认为,原苏联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苏联模式”所致。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本文认为僵化的不是“苏联模式”,而是不顾历史条件变化继续推行这种模式的思想观念。苏东演变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关于苏联剧变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剧变 ,作为 2 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谓苏联剧变 ,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作为统一联盟国家的苏联的彻底分裂 ;二是指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失败 ;三是指苏共丧权亡党。从 1992年起 ,经过十年的研究与思考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多数学者认为 ,苏联剧变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在具体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时 ,由于观察角度、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不同 ,得出的观点也各异。一、经济因素。有的学者认为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经济搞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中国政府对于苏联模式的仿效与借鉴,以"就业权"上的男女平等最为突出,效果最为显著,以至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与生活。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的冲击与反思是强烈的,在苏联模式影响、西方女权主义和中国式妇女解放共存并相互影响的今天,苏联模式与影响虽然已经成为历史讨论的话题,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无疑成为全面了解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以及重新审视性别平等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放教授终生从事苏联历史教研工作,探求对苏联历史经验的真知,把60年跟踪研究的感悟,概括为十个要点,既供资政,更供育人通鉴。我完全赞同该书关于苏联是自我葬送的结论,但在怎样理解苏联是自我葬送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的创立者列宁,在苏联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没有意识到角色的转换,一如既往地将革命党的意识、观念,作为国家、社会的体制构建的指导,从而为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培育了合适的土壤。因此,如果资政的话,切不可把列宁时期奉为社会主义的完美代表。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的简称,它是苏联传统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与这一模式有关。它的一些基本原则,至今还制约着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方向。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也是以这一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阔视野     
<正>60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转变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转变: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变为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49年~1956年);第二次转变:从"以苏联为戒"转变为超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57年~1978年);第三次转变:从突破苏联模式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9年~至今)。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充满一致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童小溪 《思想战线》2011,37(4):82-86
学界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评价,一般都集中于在不发达国家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成败。然而,十月革命也产生了另外两个重要后果,其一是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非殖民化过程以及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推广;其二是促使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层面做出深刻调整,出现"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世界范围内产生的这两大历史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十月革命"直接或间接推动的。全面客观地评价"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应该包括对上述两个历史巨变的考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对苏联社会主义进行了辩证分析和研究。回顾历史,肯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正视现实,分析了苏联东欧剧变后的社会主义形势;探索未来,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启示。在对苏联社会主义做出评价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了判断,指出当前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要正确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抓住对社会主义认识产生新飞跃的这个契机,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20—30年代,苏联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个社会主义体制的探索期、形成期。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实践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斯大林模式”,是当时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托茨洛基所起的某种间接作用。众所周知,托洛茨基是斯大林的政敌,他自1927年底被开除出党后就不再在苏联政治舞台上直接发挥自己的影响,斯大林的工业化计划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都是在他失势以后搞的。那么,托洛茨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如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