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书荐     
《当代贵州》2013,(9):52-52
作者:范松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黔中城市史》 摘录:贵州城市的兴起总体上虽未脱离世界上“城市经历的普遍性”,但它不同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的城市或遥远美洲以宗教为中心兴起的那些城市。明代至清前期兴起的贵州城镇,几乎没有一座是构建在所谓的原有“神圣之地”上,其兴起明显表现出一种以军事关系为主体特征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贵州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及特征贵州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和全国一样,在改革开放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仅限于没有劳动力、无法定供养人和无收入来源的"三无"人员。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城市贫困人口结构发生极大变化。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成员主要构成为:一是"三无人员";二是城市失业者;三是在业的低收入者、较早  相似文献   

3.
如果人们用传统的城市现代化的目光审视贵州,也许贵州是落后的;但如果用人类已经形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低碳"理念审视贵州,就会发现贵州为人类保留了那么多的原生、原型、原味的民族文化。它们不仅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文化的灵魂,更为广大的乡村保存了人类追求回归自然和提高幸福指数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铜仁市按照在铜仁地区"走前列,作表率,先突破"的要求,拓宽思路,超前谋划,着力打造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中西部交通枢纽,黔湘渝鄂边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新型生态产业聚集区,集山水园林、民族特色、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铜仁市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兴起的"晒天气"风潮中,贵州的表现特别"拉仇恨":一些城市"火炉"般酷热难当,贵州"19度夏"清爽宜人;一些地方为雾霾天"吐槽"不断,贵州的"天空蓝"倍显亮丽。舒适的人居环境正逐步成为地区间人才和资本竞争的重要选项。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以及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贵州在引进人  相似文献   

6.
邹家文 《当代贵州》2010,(17):37-37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下大力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充当贵州经济发展"主力方阵",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4):59-60
在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建制中,众多的基础建设属于政府干预下进行实施,并采取了各种渠道进行资本整合运营,从而实现城市的功能和作用。由此,促使许多公用事业处于被动或半被动的发展局面。当日新月异的世界发生变革时,当城市燃料文明升级换代时,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因为煤炭、水等资源的富集,能源产业无形中就是以"电"为主要视点,而城市燃料这一能源优势就显得比较"单薄"。可是,在城市公用事业逐步放开市场的时代,贵州燃气产业一直遵循着科学发展、和谐演进的价值规律,以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胆识去面对市场的变数,用自身无形的力量去征服市场。贵州燃气的崛起,映射着一个产业的希望和目标,并赋予了和谐贵州构建的超然和气势。于是,我们在走进贵州燃气的时候,总是怀着敬仰和叹服,希望从中寻找到阻止煤炭进城的路径。于是,我们通过一点一滴的采摘,力图把红色的火焰和蓝色的火焰聚合,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推进剂"。  相似文献   

8.
都匀市是黔南州州府所在地、省级经济强市,市第九次党代会已经明确,要把都匀建成贵州南部中心城市、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明珠城市".建设"明珠城市",经济发展既要快速,又要持续,城市建设既要特色,又要科学,人民生活既要富裕,又要和谐.  相似文献   

9.
姚远 《当代贵州》2005,(4):15-16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农村工作上,其核心内容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贵州城乡发展的现状观察,有三个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个叫"五公里"现象。这是一种比喻,即:贵州很多城市都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刘秀宇 《当代贵州》2007,(24):59-60
11月24日,在“中国·贵州首届现代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县(市)长论坛”上,参与论坛的县(市)长、书记、企业家的主题演讲引起高度关注。黔南州闽泽房地产公司作为一家美籍华人创办的房地产公司,自进入贵州开发以来,用一种具有国际化理念和多元文化兼容的视角,给贵州现代城市建设带来了新思维、新方向。这里,将公司总经理刘秀宇的发言摘要和专家互动观点辑录,以供关注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2,(4):66
贵州:七成新生代农民工渴盼有"大学文化""文化少了只能靠干体力活儿,人家有文化的都坐办公室。"在贵阳市区的一家餐厅,来自贵州毕节的服务员赵化美说,"如果有机会很想提高文化水平,学一门技术,就不用一直端盘子了。"和赵化美一样在贵州省内打工的80后、90后大约有120万人。2011年,团贵州省委在承接"贵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邀请贵州省社科院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12.
王远柏 《当代贵州》2021,(14):46-47
"十三五"时期,贵州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020年,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789.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54万吨。贵州一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不断发力。  相似文献   

13.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6):46-47
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六盘水展示出一条旅游发展新路径:打造中国避暑休闲城市、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山地康体养生度假胜地……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有序的范本。8月18日,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副书记李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省领导廖少华、龙超  相似文献   

14.
范松 《当代贵州》2012,(10):14-18
从古夜郎属地到唐代矩州,从贵州城到顺元城,从要荒之地到成为西南重镇……上千年的时光里,贵阳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传奇。"人以其技艺创造了城市。"2000多年前,古罗马政治家瓦罗在《论农业》一书中,为城市的出现写下这样的注脚。贵阳,这贵州省会,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当我们沿着时光之河一路漫溯,逐渐走进这座城市的记忆深处时,也许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有人这样形容贵州海尔: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一个城市,遵义无疑是"红色"的;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描绘一个企业,海尔无疑是"蓝色"的.而"红"与"蓝"的交融,便是贵州海尔.在彪炳史册的革命圣地遵义市,一片蔚蓝色厂房犹如蔚蓝色的海面,静静地依偎在经济开发区的怀抱里;海尔所独创的"蓝色文化"正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吐露着蓬勃旺盛的生机. 记: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当初许多企业纷纷移师东部沿海城市,然海尔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贵州的遵义市,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实现规模速度双增发展当代贵州:都匀拥有许多特别的"标签":国家新型城镇化第一批综合试点,全省唯一、西部第三的2015年度中国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省唯一"中国宜居城镇",贵州首个"全球绿色城市"及"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这些"贵州唯一"如何得来?吴丹:这些"贵州唯一",来自于过去五年全市  相似文献   

17.
十日看点     
《当代贵州》2014,(8):9-9
正省委省政府在京举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3月2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京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及上海、大连等8个城市领导同志,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进行座谈。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并讲话。他说,中央明确8个城市"一对一"帮扶我省8个市州,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特殊关怀,体现了帮扶城市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文/图本刊记者黄晓青)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管理的有序推进,需要实现由一元管理到多元共治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本质上仍为一种基于科层制的一元化管理,因而也就难以避免科层制带来的困境:囿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部门间的协调难以顺畅展开,基于专业分工的权责划分不够清晰,而行政主导下的管理活动亦缺乏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为此,应契合万物互联的新时代特点,建构"互联网+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构筑扁平式的跨部门协作平台、职权分工基础上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平台,进而形成城市管理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杨帆 《世纪桥》2015,(4):14-16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同时城市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好城市文化资本,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一、文明、城市与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史上,人类文明一直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考古学上讲,文明的形成与城市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一天,有位城市青年在乡下看到一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都是这样的。"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