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内涵、制造业发展特点,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准则层,构建了由15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TOPSIS评价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横向上,2018—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其中成都市远超其余14个地级市;纵向上,2018—2022年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上下浮动,但总体变化不大且水平总体较低,这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做强制造业产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协同水平、推动数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我国第四增长极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区域一体化建设是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的支撑力,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推动力。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空间与文化基础、各城市的经济与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政府做好打造“和而不同”高等教育集群化的顶层设计、分三阶段推进多层次的高等教育集群化、构建科教支撑下的“双中心”模式。  相似文献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是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乐山是四川经济版图的潜力股,日趋雄厚的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了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但乐山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更好更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乐山应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融入成都都市圈;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智"造强市;增强人口流失危机意识,加快人力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4.
胡雯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1):106-115+119-120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使命,须由区内不同创新主体在适宜的外部环境支持下,围绕创新活动全过程整合配置资源,形成异质协同、共生共赢、动态进化的链式创新关系,整体提升创新活动的活跃度、质效和价值。成渝地区科技资源领先西部,创新节点发展迅速,成渝双核创新联动辐射增强,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但对标国内外前沿科创中心地,在标杆性顶级资源、聚点成链集群发展、区域内外双向创新关联、创新环境区域协同及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须致力于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区域创新关联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对标国际创新环境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方面实现突破,努力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了四川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定位和历史使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更加强调人民群众的生活宜居地的高品质特征,即更加富足的生活条件、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文、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四川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具有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条件,但仍然存在四大短板,在借鉴国内外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经验基础上,从空间形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城市建设、人文环境营造、现代社会治理五个方面提出推进四川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以生产性服务业的五大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应用城市流强度模型计算方法,选择GDP和从业人员数作为算法计算的主要指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服务功能进行初步判断和具体测度分析,并对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服务能力做出评价,最后提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服务能力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乐山市犍为县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突出、城镇化率低等短板。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文旅兴县"战略,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相似文献   

8.
缩小成渝地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目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2009年—2018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视角,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相关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蔓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由于城市蔓延所带来的就业效应,城市适度的蔓延扩张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城乡财产性收入差异和户籍人口变迁,过度的城市蔓延将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成渝地区应完善土地出让制度,防范城市空间的无序蔓延,同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入国家战略以来,两地政府聚焦企业关切,陆续出台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总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工具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多、作用大,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小、拉动力不够。未来还需加强政府采购、推广试点等政策工具的拉动力,不断平衡和丰富政策工具的结构,发挥政策工具的整体作用。同时,要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建设、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以及进一步凸显政府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中的作为,推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成都率先提出由国家规划,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四城协作共建"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的构想,该构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无疑,厘清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剖析一体化发展的制约瓶颈,继而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一体化建设方案,将有益于四城抱团形成区域集聚优势,推动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所为",形成我国新的增长引擎。同时,菱形经济圈的构建也有利于打造、升级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端平台,推动东、中、西部区域协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个专”党建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市场、促进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X区为例,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资料分析的方式,研究成渝中部地区“小个专”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成都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成都市委主管、成都行政学院主办,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各级党政部门、各级行政学院、全国普通高校的理论学术期刊。《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常设栏目有:公共管理、政府与法治、政府与经济、文化与社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推出不同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在中央政策引领、实践变迁推动、未来发展需要的三元因素推动下,成渝地区通过搭建统一领导组织机制、确立互惠互利共享原则、打造改革先行试点新区,在实质上破除了“行政区对经济区的割裂”。为应对成渝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从完善成渝地区法律协同机制、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创新政策协同联动机制、探索共建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考量。要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能动作用,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一体化思维、自主性思维、竞合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执行和落实好中央的相关规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15.
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作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湛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进行设计,使湛江尽快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应有的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发育成为北部湾经济圈的沿海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区。经济圈内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公共性和外溢性等特质,冲击着传统以行政区划为界、条块分割的属地治理模式,以协同方式推进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必要且紧迫。然而,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存在整体性利益偏好、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有限、壁垒阻滞及治理能力差异等制约性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打破壁垒,从理念协同、组织建设、体制机制、法治保障等四个方面共同推进,凝聚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三大经济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尚未形成与之相应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五大经济区的比较研究,指出成渝经济区最具条件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在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战略的背景下,提出了成都在合力打造"第四极"中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成渝发展主轴作为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中连接成都与重庆主城双核的主要轴线,其文旅一体化水平和层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成效。目前,该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发展呈现向好态势,但文化旅游重点不突出,区域竞争力不强,沿线发展水平不一,区域合作层次不高。从政策、规划、设施、项目等方面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对策包括:核心带动,发挥成都、重庆主城区位辐射作用;联合打造,培育一批国际文旅点位;四线共建,打造主轴精品路线;政策互惠,协同共享文旅福利;设施共建,提升整体服务水准;营销聚力,打造区域名片;完善机制,健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个有效载体。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就要实现制造产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绿色化同发展。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战略支点城市,涪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条件,但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还存在园区协同发展不够、产业集群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低碳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建议做好“发展布局”与“转型升级”相结合、“优势倍增”与“梯度培育”相结合、“搭建平台”与“数智赋能”相结合、“绿色发展”与“政策保障”相结合,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  相似文献   

20.
<正>《成都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成都市委主管、成都行政学院主办,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各级党政部门、各级行政学院、全国普通高校的理论学术期刊。《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常设栏目有:公共管理、政府与法治、政府与经济、文化与社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推出不同专题栏目。来稿请注意:一、作者可通过电子邮箱cdxuebao@163.com和cdxz@188.com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