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岳林 《法制博览》2024,(8):127-12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显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法律选择的重要地位。但是,倘若一味地适用“拿来主义”只会造成“舶来品”的“水土不服”。在经过司法实践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联系地的不确定性、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法官的属地主义明显和在实施过程中法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功能性,有时还会加大审理案件的复杂程度,与此原则确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本文针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实施时产生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以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刑事政策的功能是对刑事立法及具体司法实践提供宏观的、指导性的方针和原则、导向,在刑事司法中对法律起到补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法律本身严格规则性所带来的先天缺陷,更能体现司法人性化的需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余硕 《法制博览》2014,(1):137-1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侵权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了许多新的突破与进步,而且该法在规定涉外侵权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对具体的产品责任、侵害人格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作了特别规定。然而,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逐渐增多的涉外医疗侵权问题的法律适用,本法却没有涉及。因此,本文将在具体阐释与分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的立法实践,提出一定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控股股东通过不正当地行使其控制权的手段来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恶意违规操作牟取利益的现象日益泛滥。在此背景下,是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引入衡平居次原则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剖析衡平居次原则的基本理论如背景渊源、演变过程、背后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及司法实践价值,对该原则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条件进行梳理,探求是否应该在我国引入衡平居次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回顾工伤纠纷处理适用法律原则的发展历史后,一方面着重对《安全生产法》在工作纠纷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对《安全生产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在工伤纠纷处理具体法律问题中的适用作了阐述;一方面,通过对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分析,提出立法和修改建议。通过分析工伤纠纷处理中《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适用,以期正确理解在这一范围中的法律适用关系更,优的实现立法目的,促进法的价值的实现,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之最终社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钟琼 《法制博览》2015,(1):41-42
从欧盟《结算终局性指令》到美国《统一商法典》,再到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关于中间人持有证券特定权利的法律适用公约》,跨境证券交易的法律适用的PRIMA原则,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立法与实践过程,有必要厘清其内涵和外延。经过实践检验,PRIMA原则展现出了其相比传统法律适用原则的优势,也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对其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路园娜 《法制博览》2023,(23):122-125
设区市农村环境地方立法原则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重复上位法、创新不足等问题,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原则研究对于立法执法、整个制度设计,对于法的未来发展,对于法的制度实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学校安全保护一直是涉及面很广的话题。在现实学校安全立法中存在着强调侵权救济无视应然权利、崇尚客观规约忽视主体意识的现象,这使我们获得了对当前立法进行检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本文以知情权这一具体的权利形态作为对立法检视的一个向度,通过对其在学校安全体系中适用的"源"与"流"、权利构型、主体间运行以及实践原则等问题的探讨,提出应在"权利设定一权利保护"的框架下进行权利立法和立法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分别阐述该原则在国际民商事合同法律内的具体应用,包括选法时间、适用范围、选法方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完善该原则在国际合同法律中适用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借鉴国外模式、完善当事人选择内容、明确意思自治适用限制等方式,对该原则在现今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做出了必要限制,使其在国际民事合同中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促进国际商贸交易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古峰  张友来 《法制博览》2013,(10):211-212
我国现行刑诉法将监视居住主要定位为逮捕的替代性措施,确认了监视居住的原则、适用条件、批准程序、执行地点等规定,但该制度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立法任意性过大、制度设计缺乏致密性及合理救济等不足。从立法的层面上讲,法律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再次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审查和决定制度、监视居住侵权救济制度等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和难点,对之仅仅运用监禁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犯罪呈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考察国外有关保安处分的立法与实践,论述了保安处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适用情况。同时联系我国关于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与实践,阐释了我国在防治未成年犯罪的保护性处分措施的特有功能,以及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百年发展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点、落脚点辩...  相似文献   

13.
李晓芸 《法制博览》2023,(31):112-114
离婚冷静期是在离婚自由原则下,婚姻双方当事人申请自愿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后,有权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终结登记离婚程序的冷静思考期间。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提高离婚的时间成本为方法,在坚守离婚自由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理性冷静地处理婚姻关系。《民法典》将离婚冷静期制度固化为民事立法的成文化表达,构建了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框架。然而目前,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方式单一、适用排除不明等问题。有必要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配套措施、深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朱佳 《法制博览》2023,(7):52-54
引入衡平居次原则将会对我国在规范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空白产生良好的补充作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在引入衡平居次原则时,应该对这项原则的适用范围作出一定程度的延伸,包括从衡平居次原则的适用主体、行为要件、适用对象和适用领域这四个方面进行延伸,以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曾一峰 《法制博览》2023,(35):100-10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强制订立制度确立至今已近三十年,但因缺少相关的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导致在具体适用中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及整体性。本文对司法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认为应当否定劳动者拥有强制建立劳动关系的权利,承认劳动合同终止适用的一般性原则,明确适用情形和适用前提的逻辑关系,提出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订立、续订劳动合同达成合意为基础,将强制订立的权利解释为劳动合同类型的选择权,作为该制度适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赵春娇 《法制博览》2023,(3):129-131
我国辅警制度的立法规范经历了从地方试点先行,至中央指导立法,再至地方立法全面铺开的演进路径。各地立法文件的出台对于组建地方辅警队伍、有效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地方立法实践表现出立法主体、立法形式、立法名称的差异性以及立法内容的统一性与互异性等特点。经实践得出,在采用合理用工形式、完善社会保障、确定公平劳动报酬等方面存在缺憾,需要就相关法条进行细化考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收获良好的法律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任丹 《法制博览》2023,(23):101-103
《民法典》明确了绿色原则作为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抽象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学界对绿色原则的司法实践功能尚存有争议。本文从绿色原则的含义、适用前提、适用方法和产生的法律效果等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对绿色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审查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待构建统一明晰的类案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构建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犯罪特征,且利于未成年犯改造的刑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历经多年实践,监禁刑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我们愈发倡导对未成年人扩大适用非监禁刑,使其能够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矫正.但是,由于少年司法理念偏差、立法缺陷、制度不足等原因,未成年罪犯非监禁刑的适用依旧存在诸多不完善.为此,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 ~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对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提出建议和对策,可以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张徐 《法制博览》2013,(9):62-63
期待可能性理论本源于德日刑法,属于犯罪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其核心是"法不强人所难",体现了刑法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虽然没有明确采纳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对其充分利用。因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姜腾昊 《法制博览》2015,(8):116-117,113
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一直是合同法中的重点问题,在责任认定的众多原则中可预见性规则举足轻重,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在合理限制损害赔偿范围中是频繁适用该原则。顾名思义,该原则的内涵在于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这种设定不仅保护了受害人利益,同时合理分配了损害风险,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尤其是司法实践领域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立法中我国同样承认了可预见性规则,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效果差强人意,这种现状有违该原则设立的初衷,不利于双方利益风险的合理分配,进而阻碍了市场交易公平效率的展开。反思我国可预见性规则司法适用中的不足,完善该规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