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微公益作为一个新鲜的事物在推动整个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存在着认知程度不足、参与程度不够、参与目的不纯等问题,需要从倡导大学生树立公益思想、建立有序的微公益运行机制、强化微公益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等方面予以解决,进而促进大学生微公益的良好、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微公益这种人人参与、举手可做的公益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从微公益定义、发展现状、传播机制、影响机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微公益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指出了微公益研究的不足和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某高校持续采集的大学生基础信息调研数据,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及典型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推进的环境中成长,学生个人发展期待更高,发展路径更加多元,但全球胜任力尚显不足,价值观念也深受网络影响,学业及发展压力持续提升,认同主流价值但政治认识尚不成熟。基于上述分析,文章给出了高校开展学生教育引导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微公益事业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微公益的主要传播渠道及其低起点和及时性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微公益信息的监管、对微公益活动的设计予以指导、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公益事业结合的教育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实践平台等途径,促进大学生微公益活动的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受"非道德因素"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认同危机;道德价值弱化与核心价值观缺失并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性较差。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6.
文章改变传统的感恩教育的思路,立足于行为影响态度的相关理论,梳理行为影响态度的具体方式,提出微公益培养大学生感恩的新思路。从公益自我展示、登门槛效应利用、公益角色强化态度、认知调节、自我知觉完成兴趣内化、社会仪式固化感恩特质等建构了微公益培养感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专题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得知:同辈群体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政治观、人际观、职业观以及择偶观等价值观呈相关关系,其中群体亚文化、群体类型、群体时空优势及群体价值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同辈群体建设.重视群体成员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科学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概念,以及加强大学生生态化建设的意义,剖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从创新教育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倡导因材施教、形成教育合力、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促进大学生群体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四有"公民。  相似文献   

9.
“微公益”     
《当代贵州》2012,(17):39
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这样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因此肩负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语言的传播出现阶段性、认同和修正并存等特点,校园文化及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群体受到网络语言正负价值两方面的影响,这把"双刃剑"的使用关系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治理,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从网络育人的视角着重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生成原因、传播与效应等具体分析,力求建立新形势下理性科学的网络文化语言净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群体根本利益、反映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诉求,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起有益的维系与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构建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科学"的国家层次,"公平"的社会层次和"理想、善学"的个人层次。这三个层次系统、有机地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微公益"伴随着微博的发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吉林省"微公益"事业起步较晚,目前在传播路径上处于传统媒体介入阶段,政府机构和传统主流媒体都要对"微公益"事业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积极推动吉林省"微公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和主流舆情的风向标,本文基于对当代"9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问题的实证研究,梳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特点,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青年主导价值观教育体系及其实现的对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生活态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在拼搏进取、乐观阳光、负责奉献、理性务实等四个方面生活态度的表现,为初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真实生活态度提供了一个案例和缩影。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现状,分别从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三个维度来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并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的途径:大学生、学校和政府多方互动的手段,在网络视域下,充分培育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徐丽曼 《世纪桥》2014,(4):25-26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对大学生社会化、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不断国际化、信息化的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一主多元"的发展态势,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校园主文化的同时,存在着很多其它的文化范型。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作为当前高校文化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意涵和文化效应,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文章从此背景出发,旨在分析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引导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网络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对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水平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全国高校逾千名大学生开展问卷和访谈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关注度高与参与度及参与层次低并行、理性程度和责任感较强、参与认知程度较高三大特征,进一步分析政治情感与理性、网络环境、事件主题、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后,提出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社会阶层群体的迅速扩大及其政治参与活动的不断增强,对我国社会生活、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复杂而深刻,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影响也广泛而深远,已成为教育界和理论界研究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背景。本文立足于对北京市、重庆市7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全面分析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认知状况,着重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实际影响,并从社会政府、高等学校、新阶层自身等多方面探讨促进当代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理性思考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0.
罗玲云 《世纪桥》2013,(14):21-22
法律信仰就是基于法律价值良好而对过法律生活的全身心认同。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指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法律产生的信仰,它是大学生群体与法律建立积极关系的结果,它包括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心理与信仰行为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根源于大学生对人类生活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它表现为大学生愿意为法律而献身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